吳美雅
(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溜濱中心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品德課程落實運用“四位一體”全科德育體系的思考
吳美雅
(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溜濱中心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四位一體”的全科德育體系由德育課程、學科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和實踐課程組成。該理念旨在克服現有品德課程存在的種種弊端。為了更好地落實“四位一體”全科德育體系,就要牢固樹立“全員育人”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品德課程一體化體系,將德育功能滲透到各個學科課程之中,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品德;四位一體;全科德育;立德樹人
品德課程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長期以來存在實效性差等問題,教學及考試環節背條條、畫框框,成了很多學生不喜歡的課程。中共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發布以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頂層設計,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改革。根據教育部的部署,2016年起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材名稱將陸續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新一輪小學品德課程綜合改革已經悄然展開。筆者以日前備受關注的“四位一體”全科德育理念為指導,結合日常品德課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就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運用這一理念談談自己的思考。
2016年5月,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廳發布《山東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這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首次在地方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一個省的教育新政。綱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由德育課程、學科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和實踐課程“四位一體”的全科德育體系。
德育課程依據小學德育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規劃各學段品德課的目標、內容、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從道德規范、心理健康、法治觀念、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經濟追求、文化自信、社會和諧、人生價值等九個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科課程突出教育的整體德育功能和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除品德課外,還挖掘提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豐富德育載體,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貫穿于教育教學和學生生活,融合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能力三個方面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實踐課程對小學生實踐活動進行系統化設計,通過儀式活動、親子活動、團隊活動、社團活動、傳統節日活動、學校節會活動等類型,對過程進行客觀記錄和標志性成果搜集,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位一體”全科育人理念正是在教育部開展新一輪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基礎上提出的,目的在于強化教育立德之本,讓每門課程都承載德育使命,實現“教”和“育”的融合。可以預見,德育即將進入“全科時代”。
現實中,品德課程時常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品德課程內容重復倒置、抽象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貼得不緊,教育內容和方法缺乏針對性和感染力,導致整體育德功能無法發揮。一段時間以來,只要一談課程創新,大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搞個活動、做個表演,很難內化于心。品德課程的教改工作看似轟轟烈烈,但實際效果卻并不令人滿意。
筆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品德課程的實施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課程內容重復倒置,層次性和完整性都有所不足;二是內容抽象化,與學生生活實際貼得不緊,缺乏針對性和感染力;三是教育的整體育德功能沒有充分發揮,重視品德學科的主渠道作用,相對淡化了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四是重視品德理論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等;五是各年級品德課教學目標定位尚不清晰,如比較易懂的行為規范,本來應該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卻將其放到高年級教育,而有些深奧難懂的德育原理,卻放在了低年級階段。
教育部力推的“四位一體”全科育人理念旨在克服現有品德課程存在的上述弊端。那么作為一線學校和任課教師,如何根據現有的條件和經驗,將“四位一體”全科育人理念真正落實運用,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第一,要牢固樹立“全員育人”的理念。“四位一體”德育體系必然要求全科育人,這只有通過全員育人才能得到實現。全體教師都要強化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要有從單純的品德課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的觀念。此外,無論是品德課教師還是其他課程教師,無論是校領導、一線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應該承擔德育的責任和角色任務。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品德課程一體化體系,突出引領作用。縱向上,小學各學段有機銜接、前后貫通、有序遞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橫向上,挖掘各學科、實踐活動所蘊含的德育因素,發揮其特有的育德功能;實施上,加強品德課與其他課程的協調融合,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
第三,要將德育功能滲透到各個學科課程之中。比如語文課上,教師通過講授《蘇武牧羊》《紅軍長征》等課文,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數學課可以通過古今我國著名數學家對數學的發展貢獻入手來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可以帶領學生搜集晉江有哪些名勝古跡,實地丈量碑刻門坊的尺寸、面積,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家國情懷。音樂課也能通過很多歌曲傳達正確的道德理念,如學唱《小烏鴉愛媽媽》時,教師可啟發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情、語氣、動作等把愛媽媽的情感表達出來。體育課也可以通過實例,讓他們意識到文明作為習慣的重要性。比如,體育課的著裝要整潔、保持場地和器材清潔衛生、集體項目的配合意識和榮譽感等。勞動課程可融入中華民族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美德教育,結合我市教育主管部門對“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晉江市實驗工作的部署,積極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統一。
第四,在品德課中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晉江位于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有海濱鄒魯的美稱,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應因地制宜加以運用。如誦讀國學經典,重在汲取本地歷史文化積淀,著力點在于日積月累的感悟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地域自豪感。鑒賞詩詞文賦活動可同時開展“與本地名人對話”讀寫活動,在活動中升華愛土愛鄉之心。論語誦讀活動可結合“君子教育行動”體系,培養具有文明習慣、感恩情懷、誠信操守和儒雅品格的新時代少年君子。
第五,加強品德課中實踐課程環節的落地。德育不僅需要學校發力,還需要家庭給力、社會出力。家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品德課程的必要環節,通過成年禮、親子運動會、家委會等活動,使學生接受德育的領域不再局限于課堂。要重視實踐課程資源的拓展,把社會大課堂作為實踐教育的課堂,社會資源只要是能向學生開放的,都要作為學生的社會實踐的平臺和基地。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Z].北京,2013-12-23.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Z].北京,2016-04-08.
[3]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Z].濟南,2016-05-23.

吳美雅,1988年生,福建晉江人。教育學學士,現為晉江市池店鎮溜濱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