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快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南寧 530205)
高效課堂模式下《種子的萌發》的說課優秀案例
周永快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南寧 530205)
說課是一種新的教研活動,是教師用口頭表達來體現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理論知識;用口頭表述來表明自己要講什么,怎么講的一種教學方式。
說課;濃縮;素質提升
說課,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需要教師將知識全部放入到自己的腦海,并用口頭表達將自己的所提煉的精華表達出來,這需要教師精心備課。這種教學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與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以及自覺進行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努力、進修,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知識能量。下面我就《種子的萌發》一課如何說課,和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
《種子的萌發》是生物課中關于綠色植物的一節內容,它主要講了“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與過程”。
本節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種子萌發的過程。而針對這三個框架,先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進行探究,接著是對種子萌發進行實驗。實驗其實對于生物的探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本節課的講解,將采用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是“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第二課時是講解后面的兩部分內容。而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第一個課時“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在講解本節內容時,首先要將內容的重點為學生講明。本課有承上啟下的功能,本節內容實際就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個探究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個探究實驗是在前兩個基礎上讓學生對實驗有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實驗的假設、控制變量,以及一些實驗的對照設計都會有一定的學習經驗,那么對于這個實驗就會有相對的基礎,操作起來更加順手。在本實驗中是三個變量,所以對于變量的控制與對比是目前七(上)探究實驗的核心。可以說,這個實驗一旦學生了解了,那么對于接下來的一些探究實驗就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教師對于本節課學生所要達到的要求而制定的。結合內容的重點與學生的基礎水平,以及課標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掌握實驗的三個變量;
b.對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有所了解。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對于實驗的實際操作能力;
b.培養學生對控制變量的應用技巧;
c.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互相交流的習慣。
根據上述的教材分析,第三個探究實驗是在前兩個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學生對于實驗的感知能力,對于實驗的假設、變量的掌握程度。而本節內容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學會對變量的控制,對照實驗如何設計。難點是對照實驗的設計和實驗現象的分析;明確對照組和實驗組。
依據:根據課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理念,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四環節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中主要采用了探究發現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操作法。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整合,創造出富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和探究,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此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
依據: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節課主要采用“動手實踐、導學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分六個學習小組,按不同的探究任務,動手播種,進行對照試驗,第一、二組的變量是水,第三、四組的變量是溫度,第五、六組的變量是空氣,并根據學案先自學探究。
教學環節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播放《種子萌發》的動畫。
提出問題:種子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條件才萌發?激發學生的興趣,進入探究的課題——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第二環節: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學生活動:
(1)學生分組,六個同學為一組。
(2)組內各人根據手上的導學案自己學習探究。重點要學會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并弄清楚用哪一組來做實驗,用哪一組來對照。
(3)不理解的部分,做好標記,準備在組內討論。
(4)嘗試和老師一起探究。
教師活動:
(1)根據微課程設計原理,把本節內容細分為如下的知識點。
(2)做出假設;如何確定變量;如何根據一個控制變量來設計對照實驗。
(3)如何進一步完善計劃(實驗)方案。
(4)如何得出結論。這些知識點將在“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環節中,按順序逐一授導。
(5)指導學生分開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分別控制三個變量;學生自己完成導學案中這部分的探究問題。第一組控制的變量是一定的水分,第二組控制的變量是充足的空氣,第三組控制的變量是適宜的溫度。
(6)讓學生充分感受三組對照實驗的區別、共同之處,以及如何做好變量讓學生說出哪一組用來做實驗、哪一組用來對照,理解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概念。
另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驗的每一個細節,發現問題,以便于將實驗方案做得更加完善。指導學生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第三環節:組內討論合作探究。
學生活動:各組根據課前的動手實踐,結合導學案的問題進行討論;把組內準備討論的問題進行匯總,然后逐個討論,解決問題;不能在組內解決的問題嘗試和老師一起討論,或者做好標記,在組間進行交流、討論。
教師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第四環節:展示成果表達交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組間交流;讓學生對于自己的成果進行自我肯定并指出不足;要善于對學生的成果進行一定的肯定,以此鼓勵學生,并指出其不足以及改正方法;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析疑和點撥。
學生活動:各組學生進行互評和質疑;組間根據存在的問題互教互學;形成結論。
第五環節:檢測評價鞏固提升。
下表是某小組探究種子萌發的實驗方案,據下列處理分析回答。

編號 1號瓶 2號瓶 3號瓶 4號瓶處理方式10粒種子,擰緊瓶蓋10粒種子,加適量水,擰緊瓶蓋10粒種子,加較多水,擰緊瓶蓋10粒種子,加適量水,擰緊瓶蓋室溫 室溫 室溫 低溫
(1)設置2號瓶的意義是_____,原因是____。
(2)1、3、4號瓶的外界條件是_________。
(3)根據實驗結果,你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
以上是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一課時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親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在小組觀察和討論中,掌握本次實驗的設計,進而了解種子萌發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成功實現教學目標。
[1]盧錦育.《壓強》教學設計[J].新課程教學案例,2008(6).
[2]鄭經桂.《種子的萌發》說課預案[J].新課程教學案例,2008(6).

周永快,1968年生,男,廣西邕寧人,現任邕寧區那樓鎮第一初級中學生物教師,多次獲得城區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和競賽一等獎,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