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楓
(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江蘇無錫 214000)
互助互動 情景交融
張秋楓
(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江蘇無錫 214000)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采用互動的學習模式,形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不同的信息交流,形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差,從而激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際。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了師生的交往潛能,同時也讓師生都體驗到了創造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合作;互助互動;情景交融
回顧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諸如過多地以教師為中心、偏重知識的單向傳授、英語教學缺少情景依托等現象,而互助互動的教學模式恰好可以有效改善這種弊端。互助互動教學,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互助互動,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發揮師生間教學相長的效應,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為了課堂的有效性,我們結合教材特點,設置情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展開學習,學有所獲。
互助互動教學模式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立足課堂,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教與學,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在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僅要看個人的表現,還要注重小組的整體進步,因此在學生中形成了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和“團隊精神”。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諧互動的教學是師生有效的互動,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的交往潛能得到充分激發,同時也讓師生體驗到創造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每個任務中,學生都有一個角色扮演,這種角色體驗有利于學生良好語言意識的培養。如果課堂活動只是一種形式,學生走過場,那么學習過程定會缺乏經驗和深刻反思,思就得不到升華。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活動,學生必須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思考運用,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
在活動過程中要盡量尊重學生,盡量發揮學生的思維品質,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這也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膽怯心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要求。在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要關注學生被激發起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的成功體驗。活動中應鼓勵學生多思多問,大膽想象,敢于提問,勇于動手實踐,能夠走上講臺,大膽交流討論。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盡量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獲得主動發展,盡情體驗成功的愉悅。
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無疑,情景創設是最有效的手段。語言源于生活,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言是不“真實”的。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語言才會綻放它的魅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型”教學是連接語言與生活實際的橋梁。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完成任務,培養學生自我把握語言功能的能力。
一堂成功的英語課,必須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有效、豐富、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熱情,加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英語課不是單純的知識課,而是語言實踐課。為了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減,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運用實踐的機會,這些富于挑戰性的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吸引力。通過一些難易適度的任務活動,讓學生“跳一跳”便摘到適合自己的蘋果,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自我,獲得成就感,自信也在蓬勃生長,孩子們歡欣學習課文,其熱情是可想而知的,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課堂氛圍中,學生體會到了別樣的樂趣。
學習語言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無疑,情景創設是最有效的手段。情景創設首先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抓住生活與課堂教學聯系的契機,讓學生置身于與現實生活類似的情景中,從而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這種情景,不僅渲染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A snack bar第一課時教學中,授課伊始,展示富有創意的店名,將課題暗含其中,到創設一系列微格情景的單詞教學環境,把本課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對話環境。學生浸潤在真實的交際環境里,參與活動、領悟語言、使用語言,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在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教學本課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We’re doing時,我沒有直接向學生具體解釋這是一種時態,為了合理地讓語法概念“軟著陸”,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讓學生體驗語言。在此過程中練習和鞏固句型,借助電教媒體的優勢,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通過動態的畫面、生動的情景把學生引領入公園、帶上操場,創設模擬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在角色中自然地運用現在進行時的一些知識進行交際活動。
在情景教學的同時,采用TPR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感知英語、理解語言并做出相應的反應,讓學生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真正體現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教學理念。采用做動作、手勢語等方法教授和練習語言,調動了學生身體各部分的積極性,讓他們全身都能感受英語,避免了借助母語進行思維的弊端,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食物類單詞時,學生平時在生活中都有品嘗這些食物的體驗,利用直觀的動作演示作為單詞過渡與呈現的媒介和方法,讓學生一下子就回憶起了生活中相關的體驗,加深了對該單詞的印象。同時,直觀教學有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按教師的思路進行遷移,在喚起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刺激大腦,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樂于模仿。
課堂是師生、生生交流的主場地,教師的引領作用很重要,我們要以自己的經驗和學識為學生創設一個既能讓他們激情表達,又有著無窮奧秘的天地,吸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渴望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不容忽略,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任何教學都不能稱為成功的教學。為了有效的教與學,我在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理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他們在小組里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加強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因此,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必須契合課文,并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使學習成為學生強烈的主觀愿望。因此,當情景交融于互助互動的教學時,情境的創設激活了書本知識、激活了學生,使學生呈現積極的情感狀態;互助互動的教學模式,改變了英語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語言的內化和習得。將情景的創設和互助互動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無疑會成為促進英語教學有效進行的催化劑。
[1]張敏.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05).
[2]孟令娟.談小學英語互動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張秋楓,1983年生,女,江蘇無錫人。2005年6月畢業于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小學英語專業,本科學歷,現從事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