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紅
(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堅守兒童本位 讓習作表達真情流淌
張怡紅
(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小學習作教學不能人為地設置各種框框,要引導學生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語言。因此,本文提出要以原始經(jīng)驗為基,緊扣認知起點;以真實的生活為選擇,不設內(nèi)容禁區(qū);以兒童的思維考量,允許童言無忌,從而讓學生的習作表達真情流淌。
緊扣起點;不設禁區(qū);童言無忌;兒童本位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擯棄了傳統(tǒng)教學“掌握寫作技能”與“寫出一篇好文章”的要求,而是將習作教學關注的重心聚焦在學生習作的心理層面,倡導以不拘一格的形式來描寫自己的見聞與感受,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與傾吐。其核心主旨就在于教師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作文,在降低習作難度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因此,小學習作教學就不能人為地設置各種框框,要引導學生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語言。
學生在進入習作課堂教學之前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課外閱讀的自主閱讀過程中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和適切的寫作方法。在面對一篇全新的習作要求時,他們會憑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寫作素養(yǎng),對這篇習作形成自己的認知。
如蘇教版三年級第一次習作,就是要求學生寫一件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其要求就是要將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經(jīng)過寫出來,讓人看明白就行。因此,教師將教學進行了這樣的設置:第一,讀懂教材中的兩篇例文,引領學生感知例文內(nèi)容都是源自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有緊扣生活,才能寫出真實的作文來;第二,學習運用自己的語言將看到的、經(jīng)歷過的事情描述清楚;第三,組織學生進行講解,在相互品讀評價的過程中,嘗試進行習作的二次修改,讓自己的語句表達更加準確通順。
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思維始終浸潤在原始性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生活中感知、回憶、搜尋寫作素材。而在具體寫作中,教師對例文的使用則讓學生淡化了寫作技巧,更多的是關注自身心靈的認知體驗,體驗將心理感知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思維過程。
很多教師對學生習作選擇等內(nèi)容上都有著嚴格的限制,他們總是機械地認為應該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積極元素,多寫正面的體裁。但社會并不是完美的,引領學生關注不良現(xiàn)象,是尊重事實,更是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多元感知社會的一種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兒童的認知結果,允許學生本著真實的原則,嘗試對社會、生活進行深入的感知與表達。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下“身邊的小能人”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脫離原始、單一地選擇內(nèi)容,鼓勵學生多從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時代脈搏出發(fā),選擇一些相對新穎的體裁。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電子游戲高手”作為自己“小能人”的描寫對象。有的學生還列舉了典型事例:當其他小朋友在一款電子游戲中無能為力時,這位“小能人”三下五除二,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搞定了。應該說,這樣的習作無論是從審題,還是典型事例的選擇都完全貼合了本次習作的要求,但教師卻以“思想不健康”為由,要求學生全部重寫。
由此不難看出,我們一直強調(diào)倡導寫作表達的自由,但真正落到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卻仍舊將技巧性、思想性放置在首位,完全背離了兒童習作的初衷。
小學生作文并不是要培養(yǎng)所謂的作家,而是要在運用教學的過程中享受習作表達與傾吐的快樂。因此,教師不必過于苛求學生習作語言的精準與嚴謹,而要在尊重學生表達能力和習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語言表達更加天真與爛漫。面對學生在習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邏輯的矛盾與錯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標準進行評判,而要多站在兒童的視角進行關注,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
比如在一篇描寫植物的習作中,學生這樣描寫小樹苗:小樹苗慢慢地長大了,有的比爸爸還高,有的比我還高。很多教師認為這種對比所選擇的對象不準確,語言也缺乏美感。但如果我們轉變思維的方向,以兒童的視角來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兒童對長度的概念相對模糊,缺少準確的表達方式。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比自己高,就拿長得快的小樹苗與自己的爸爸比,拿長得慢的小樹苗與自己比。
如此從兒童本位出發(fā),將自己的身姿蹲下來與兒童平視,以兒童獨有的視角來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的思維和語言,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內(nèi)在心靈。馬克思·范梅南曾經(jīng)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間的天使。”我們需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多尊重保留,少訓斥刪除,學生對習作的自信和欲望就能得到充分的激發(fā)。
生動而爛漫的童年成就了兒童的精彩。只有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老成,多一些率真,小學生的習作才能伴隨著自身生活的豐富多彩生發(fā)出最耀眼的光輝。
[1]張國慧,王麗.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J].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14(10).
張怡紅,1972年生,女,江蘇南通人,大專學歷。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