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江蘇省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江蘇江陰 214423)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植入“趣味因子”
王 強
(江蘇省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江蘇江陰 214423)
田徑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發展學生的體能,提升學生的體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由于田徑運動的基礎性、競技性等特性,導致學生對田徑運動存在著排斥心理。在高中田徑教學中植入“趣味因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田徑運動的快樂指數。
田徑教學;田徑運動;趣味因子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體育課是高中生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作為體育主要活動項目之一,田徑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然而,由于田徑運動的競技性,一些高中生尤其是女生對田徑運動心存畏懼。同時,田徑運動的基礎性讓學生對田徑運動司空見慣,導致學生不喜歡田徑課,感覺田徑運動枯燥、乏味。如何讓高中田徑教學煥發生命活力?筆者在教學中精心包裝田徑運動項目如跳高、跳遠、耐久跑等,將“趣味因子”植入高中田徑教學之中,以此激發高中生的田徑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快樂指數。
基于高中生的生命實踐活動視野,在高中田徑運動教學中創設趣味情境能夠舒展學生心靈,健全學生人格。如果按部就班地展開田徑教學,田徑課就會死氣沉沉,枯燥無味,缺乏吸引力。為此,教師要多花些心思,從學生生命成長的大視野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質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用學生喜歡的故事性、生活性、幽默性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帶入趣味情境。
例如:教學《快速跑》,筆者引入故事元素“士兵突擊”,將原本簡單的、學生感覺枯燥的快速跑活動融入到特種部隊訓練隊的情境之中。在活動中,筆者讓學生“抽號”,小組長持有1、2兩張牌,1代表100米,2代表200米,由小組長到鄰近小組的小組長手上抽取1張牌,這張牌就是本小組的成員需要跑的米數,跑的時間由鄰近組長計,同小組每個成員進行比拼,同樣米數的小組進行比拼。盡管只是變換了小小的比賽規則,卻激勵了學生。在這樣的趣味情境中,學生較之固定米數的快速跑增添了樂趣。在這樣的情境中,傳遞著學生參與的激情,激發著學生昂揚的斗志,形成一種拼搏精神、奮斗精神。
充滿樂趣的田徑比賽氛圍為學生的田徑運動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學生在田徑比賽中鍛煉、成長、實踐、創造,收獲了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冷飯炒出了新味道,舊的田徑運動項目被精心包裝,翻出新的花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激情。
好的田徑運動形式能為田徑教學錦上添花,能為學生打造一個屬于學生自己的精彩天地。日本體育教育家影山健先生認為,體育教學內涵三個本質特質:一是快樂,二是創造,三是對話。因此,在高中田徑教學中教師要變換學生田徑學習的組織形式,變換教師田徑教學的教學形式,讓田徑教學如同一塊磁鐵,能夠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
例如:小組接力跑是初中、小學長用的田徑運動形式。如何在高中田徑教學中展開小組接力跑,讓小組接力跑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征?筆者除了在教學中展開“跑的技能訓練”“交接接力棒訓練”等日常教學形式外,融入了“田忌賽馬”的故事因子。在小組內,讓小組長(因為小組長比較熟悉組員的短跑情況)給組員安排跑的順序,如誰起跑爆發力強,聽口令準、快;誰在中途加速度快,能夠追趕他人等。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知道了田徑比賽不僅是體能、技能的較量,還是智能的較量。在安排田徑項目的比賽時,既要知己,更要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如此,一方面增進學生的比拼意識、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學生在動腦又要運動的集體性、小組性活動中形成了比賽的合力。他們開足腦筋、主動實踐,形成了田徑教學你爭我趕的喜人局面。
趣味性的田徑運動形式開發了學生的田徑比賽思維,激發了學生田徑比賽的動力。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躍躍欲試,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徑運動中來。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田徑運動產生興趣,才能真正投入到田徑運動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游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游戲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高中體育融入游戲似乎比較幼稚,其實這種思想是不對的。在希臘語中,“游戲”和“教育”的詞根是相同的,都指稱活動。赫伊津哈在《游戲的人:文化中的游戲成分分析》一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人,游戲者”,將游戲提升到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論高度。因此,游戲不是對競技田徑運動的放逐,而是力圖增添田徑運動的趣味,讓學生領略田徑運動之美、田徑運動之善。
例如:為了訓練學生起跑時的靈敏性,教師可以設置抓捕游戲、搶球游戲、躲閃游戲等;在沖刺時,可運用“計步沖刺法”(讓學生力圖用最少的步數到達終點)、“標志沖刺法”(即在終點處放置旗幟、鮮花、獎品等)、“擺臂沖刺法”(即計算手臂的搖擺幅度)等。再如,在學生展開田徑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左右環繞跑、單腳跳、后蹬跑、車輪跑等各種趣味游戲運動形式。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的田徑運動中,學生由被動接受田徑訓練轉變為主動學習,這種主動的田徑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田徑運動知識,提升高中田徑教學的整體效能。
在田徑游戲中,沒有“規訓與懲罰”,學生的身心自由發展。誠如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所說,“人只有在游戲中才是真正的人”。游戲仿佛是田徑運動的活力劑,給田徑運動增添了無窮的活力,學生沉浸其中,身心得到自由舒展。
高中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具有極強的好勝心理。在田徑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采用趣味性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通過生動、趣味、夸張而富有感染力、幽默感的語言,讓學生對田徑學習不感到枯燥、疲勞。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誘導、召喚學生的田徑運動。
例如:教學《短跑》,針對部分學生尤其是女生的左右擺臂、動作不標準,筆者用幽默性的語言委婉地提醒學生,“不要一邊跑步一邊炒菜噢”。這樣的語言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縮短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學生在教師的友情提醒下自覺地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并且,學生之間也會互相糾正錯誤動作,每每在學生無意識地犯錯誤時,其他學生總會像這樣友情提醒。再如,長跑運動是學生懼怕的運動,很多學生有一種拒斥心理。在學生展開長跑運動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這樣說:“既然我們是‘斷翼的天使’飛不起來,那就加油跑吧!只要我們在跑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戰勝自我、加油跑,堅持就是勝利。”這樣的激勵性語言能夠激發學生的長跑意志,鼓勵學生咬緊牙,成功越過長跑的生理高原期。
田徑運動是高負荷的體育運動。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技術支持,更要給學生以心理暗示。要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田徑運動的意義與價值,誘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調節學生田徑運動心情的同時,努力讓學生掌握田徑運動的技巧。教師要主動融入學生的田徑運動中去,扭轉體育教學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脫節現象,以此增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升田徑教學的整體效能,進而實現預設的田徑教學目標。
[1]周穎宙.對高中田徑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
[2]岑紅美.生命教育視野下的中學田徑教學探析[J].田徑,2015(11).
王強,1975年生,男,江蘇江陰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田徑教學與運動訓練研究,中教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