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實驗小學,江蘇宜興 214251)
基于微信平臺的小學英語口頭作業實踐研究
黃 莉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實驗小學,江蘇宜興 21425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信息與學校課堂教學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基于微信平臺的小學英語口頭作業既是作業形式的變革,更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升級更新。教師要在實踐研究中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為學生英語口頭作業的完成提供新動能。
小學英語;口頭作業;平臺;實踐研究
毫無疑問,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讓學生在聽、說、演、做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在這些環節中,聽的作用至關重要,聽是語言的第一來源地。朱純在《外語教學心理學》一書中指出:“能說出來的東西,聽起來也就很方便。”Stephen Krashen在Input Hypothesis強調,語言的習得是通過接受性技能如聽和讀而非通過輸出性技能如說和寫來進行的。可見,通過聽錄音、模仿跟讀是學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業之一。不過,從當下的小學英語聽說作業來看,聽依然是一大短板,長期制約著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其原因一是缺少聽和說的真實英語環境,學生難以獨立完成;二是課后的聽說作業教師難以監控和監督,學生沒有及時地反饋跟進和評價,很多學生的口頭作業如蜻蜓點水般走過場,效果更是差強人意。
2015年5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指出:“推進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是手段,發展教育是目的,關鍵是融合創新,促進傳統教育與信息化教育的優勢互補。”微信平臺是伴隨著信息和通訊技術發展而形成的學習平臺,微信的“短、平、快”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成為小學生英語口頭作業的重要載體,具體來說,一是微信用戶較普及,輻射面較廣;二是微信是新鮮媒體,學生樂于以新的模式嘗試學習;三是微信的功能強大,語音保存、刪除、修正等很方便,學生可借力微信呈現出自己最好的口頭作業;四是微信自帶的互動平臺,讓師生、生生和生本全方位立體化交流成為可能,微信的“神秘”空間足以承載學生的口頭聽說的互動化作業負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微信群的創建很簡單,但建群目的很重要,要讓所有家長明白,此群主要用于學生的作業,尤其是口頭作業的存儲和反饋,并期待所有家長的贊同,只有這樣,學生、家長和教師才能合力把公眾微信平臺建為一個“學習型”舞臺。當然為了吸引家長的力量,教師也可聽取家長意見,給微信群命一個好聽的名字。
一是當堂布置作業,然后回家在微信平臺上完成,并在老師和家長的積極參與下進行反饋式評價,過程為主,結果為輔;二是學生回家后,教師利用微信虛擬平臺布置作業,然后由家長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業練習,這種方式較有彈性。
提交作業要注意四點:一是作業的完成頻率,由于微信有很大的記錄功能,作業完成的可聽化、可視化讓學生有獲得感。二是提交作業時間,由于作業等設備是由家長保存,因此,時間不應統一,應有彈性,留有余地給家長。三是作業的標準,較之于書面作業的批改,微信作業的標準應起“參考”作用,所以,教師應事先在微信中提供朗讀的標準,并細化成條,讓家長易懂,學生易學。四是作業的提交,由于微信提供的極其方便的修正模式,所以要允許學生多次“刷屏”,學會兩分鐘內及時撤銷,并擇優錄音,但要鼓勵學生盡量“一次性成功”,提升自信心。
當然,微信的最大優點就是給師生互動提供了一個即時的、快捷的交流平臺,師和生盡管相隔較遠,但可零距離開展教和學的互動。新課程理論要求以形成性、診斷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微信可讓學生既能得到老師的及時反饋,又能共時地欣賞他人的口語記錄,學生可反復聆聽,對比自己,找到差距,及時效仿他人。而教師的評價也應有針對性,對突出的個別問題要單獨點評,對優點要及時點贊。同時還要開展學生自評、同伴共評、大家共評的作用,讓大家相互點贊,從而在微信平臺上營造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氛圍。當然,教師也應注意方式,以正面引導、主動示范為主,讓學生能立即“學而時習之”,并感受到老師的愛。
筆者在一學期進行了四個月的微信口頭作業模式,效果良好,無論是學生的語音、語調、節奏還是其他,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從對比的效果看,學生除了“學會”外,還養成了“會學、樂學、勤學、比學”的良好習慣。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習自信心也日漸爆棚,其具體的積極成果如下:
自從微信作業“開播”以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學為主體的局面日漸形成,學生對此口頭作業方式充滿了好奇、新鮮,加之師生、生生、“父母—教師”間的立體互動,學生口語的發展有目共睹。學生在問卷調查時紛紛表達自己在微信“錄音棚”里作業時的心情。例如,小明說:“我很害怕說錯了,有點忐忑不安,但我很想表現出最佳狀態。”小濤說:“錄音前,我彩排了N次,就為了那段登臺時光,哎!微信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還有很多同學都對在微信平臺完成作業時的心情“花絮”記憶猶新,這更為他們接下來的作業完成埋下了喜悅的伏筆。
語言的聽說讀寫是一個整體的綜合過程,聽和說的能力發展帶動了學生讀和寫能力的提升,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基于微信平臺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上有獨到的作用,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干擾因素自然降到最低,學生對著微信朗讀有“現場直播”的模擬體驗,因而會主動地激發自我的內驅力,以便讓自己的聲音定格在微信平臺里。
師生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對話,更能彰顯對話的真實性和平等性。因為微信的存儲功能,所以師和生都很尊重彼此,這消除了學生平時和教師對話的緊張感,轉而平等地和老師交流。在微信里,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平等中的首席”,這更有利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聽和讀指點迷津,或親自示范,或點評表揚。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真正打動到人的心靈深處。”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基于微信平臺的口頭作業,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愉悅了學生的身心。
在小學英語口頭作業上開展以微信為平臺的實踐活動,發揮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調動了學生完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觸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師生基于微信平臺實現了真心交流、真情互動,家長也高度評價這種作業模式,紛紛點贊,因此,教師要在微信平臺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微信的多功能優勢,優化作業,并逐步拓展作業模式,從而讓微信平臺成為師生喜愛、家長放心的第二課堂,成為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鍛造學生思維品質的學習樂園。
[1]伊毅.發揮微信互動優勢 開展小學英語口語訓練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7).
[2]繆海英,馬巍.在小學英語口語作業中采用微信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03).
黃莉,1979年生,女,江蘇宜興人。宜興市官林實驗小學教導處副主任,無錫市教學能手,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