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中學,江蘇蘇州 215200)
高中英語作業是英語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老師對作業的選編和處理越來越精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認識和實踐上的誤區,導致作業的質量、數量、結構不夠穩定,處理的環節不夠完善,影響了作業對教學的反撥作用,同時也不利于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學生自主英語學習的能力。
高中英語作業的選編和處理,應該注意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立足于教師所任教學校、班級的學生的英語實際情況,包括基礎、興趣等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作業校本化;第二,立足于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要求,既要三年整體考慮,又要體現不同時期的學習要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策略和能力,全面而又凸顯重點,創設各種題型,鞏固和檢測英語學習;第三,立足教學學前、學中和學后的各個階段,建構學生自主預習、合作學習、及時復習的習慣和能力。
基于對高中英語作業的現狀分析和反思,我們從2009年起不斷深化、總結認識,調整、完善實踐,初步形成了自主導學下的校本英語作業的選編和處理體系。
為了培養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應該構建作業的體系,并有策略地進行使用。作業的設計涵蓋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作業目的不同,方式各異。
課前作業是指少量(5—8分鐘)規律探究等預習或激趣類任務,如激發興趣的課外閱讀,單詞的預讀、詞性分類,要盡量采用書面形式,方便課間或課上快速檢查,為新學內容打好基礎。
課上作業是指在學習新的內容過程中,采用個體提問、小組合作、大組競賽及時鞏固,在新的內容學習后,及時采用書面檢測的方式當堂鞏固。設計該階段作業需要注意試題難度的把握,以容易題和中等題為主,著重在知識的認知階段和簡單運用,側重將以前所學和新學內容有機聯系起來,側重學法的指導和練習。
課后作業包含兩個方面:前一天錯題的鞏固整理和新學內容的鞏固檢查。新題部分通過精選和修改教材、教參(包括所附光盤資料)、上一屆所用資料、與所學內容相關的高考和模擬試題等,形成規范的書面練案形式,每天一份,有日期、有編號,所做試題根據當天所學內容定制,試題內容呈現舊新結合,試題題型多樣,突出主觀題,創設非高考題型,如單詞填空、選詞填空、句子翻譯等題型來拓展學生語言運用的廣度和深度。錯題鞏固采用糾錯本的形式,具體要求如下:寫好日期和來源,簡述錯誤原因,呈現正確表達,試題能有一題多解。
(1)交際性原則。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由此可見作業選編應該基于真實的情景,完成有交際意義的任務。因此,設計的試題不能簡單地局限于純語法、詞匯的機械操練,而是注重語言功能的訓練;語篇的材料應該來源于語言真實的使用環境,如原版的報刊文章、電臺和電視臺的新聞稿等。
(2)時效性原則。語言是反映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設計作業時語篇的時效性就非常重要。國內外的新的話題都要有所涉及,熱點問題如環保、科技等要重點涉及。需要注意的是,新的話題要符合人類共同的優秀的價值觀取向,要有取舍,所涵蓋的領域要廣泛,具有相當的思維深度。
(3)前瞻性原則。《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設計作業時,要站在高中英語學習和運用的規律的高度,大膽創設新的非考試題型,尤其是主觀題型,這樣才能練得全面,同時避免學生對作業單一的倦怠感。
(4)多樣性原則。語言技能的多元性和復雜性,要求設計題型時注重多樣性原則。多樣性原則體現為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菜單式地選取各種題型。重點題型天天練,次重點隔天練。就高中階段而言,英語的讀寫能力顯得更為重要一些。因此,在安排上每份自主作業有句子翻譯、主題式翻譯、單詞填空、動詞適當形式填空等重點主觀題,也包括單項填空、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等客觀題。
主觀題和單項填空,選編時以本單元的詞匯與語法為主,兼顧已學的詞匯和語法重難點。完形每周訓練三次,選編時以體裁以夾敘夾議為主,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在上下文語境下的詞匯和邏輯能力的訓練。閱讀在新授課階段每天晚上保證1—2篇的閱讀量,話題既要兼顧模塊的新課,也注重熱點和時效性。
聽力在課上注重教材Task和書后Workbook的聽寫訓練,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歸納和推理能力。聽力每周課后訓練2—3次,試題類型除了常見的綜合試題訓練,還穿插專題化訓練,比如購物等專題。
一般的課后作業處理是進行批改,統計和分析錯誤,然后進行針對性講評。但是講評的效果如何,還缺乏有效、及時的反饋。因此,我們在傳統講評的基礎上,提出對作業中易錯點進行深層化處理,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復習和檢測,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具體分為如下方式:
(1)當堂鞏固和檢測:講評完一份作業,留出5—7分鐘時間,先讓學生對所講評的試題大聲朗讀,消化吸收,再進行口頭提問或書面默寫,督促學生及時復習薄弱之處。
(2)課后糾錯:要求學生對錯誤試題,按照不同題型的要求訂正鞏固。總的原則是有完整的、正確的表達、簡明的解釋和舉一反三的補充。所有錯題寫清試題來源和時間,每周進行若干次檢查。
(3)糾錯檢測:每周固定在一天,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進行錯題檢測。一般范圍是上個星期的錯題,總的原則是能夠對原題進行變形和變式的,可以是題干變化或答案變化。檢測形式比較多樣化,側重掌握的詞匯,采用填空、轉換或翻譯的形式,側重理解的,采用選擇的形式。
自主導學下的校本英語作業實踐多年后,我們對所任教年級與對照學校(兩所生源、師資接近的學校)的同一年級進行對比,發現我校所在年級在每次期末統測、高三統測模擬考試、高考中的成績上均高于對照年級三分左右。學生反饋的情況顯示,這樣的校本作業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改進了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策略,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導學下的校本英語作業實踐,需要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說明的要求,遵循英語學習的規律,需要立足所教高中生的共性和特性,按照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選編合適的作業,科學地講評和檢測,通過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鐘啟泉,崔允漷,張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李普珍.對高中英語教學中三個問題的探究[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7).
[4]胡偉偉.《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初探[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