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平
(江蘇省宜興市新芳中學,江蘇宜興 214200)
聽而有法 練而有道
張亞平
(江蘇省宜興市新芳中學,江蘇宜興 214200)
“聽”在任何語言的學習中都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而英語聽力水平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從而影響到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本文旨在分析學生在聽力教學中出現的障礙成因,并提出相應的提高策略。
英語聽力;障礙;訓練策略;有效
英語學習中,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聽、說、讀、寫四項最基本的技能及綜合運用能力。而在這四項技能中,“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已經在英語教學中達成共識。在聽、說兩項技能中,無疑“聽”處于基礎的地位,聽不懂就學不好,更別提綜合運用了。《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也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九年級結束時學生在聽力方面應達到的要求是“能根據語調和重音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而且,英語聽力測試也是英語中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筆者發現學生在日常英語聽力教學中經常出現各種原因導致的障礙,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
(1)語音語調障礙。部分學生語言模仿能力較差,音標沒有學好,單詞不能讀準,甚至將單詞完全讀錯,當聽到聽力材料里的正確讀音時,反而聽不懂。部分學生對于一些讀音接近的單詞完全區分不出,如sheep和ship,cap和cup。
還有部分學生在平時的朗讀或者口語中沒有注意正確的語調,如一般問句應用升調而不用,或不注意句子中不同成分的重讀和弱讀,或朗讀比較長的句子時不能恰當根據意群斷句而將句子讀得支離破碎,當在錄音材料中聽到用標準地道的英語朗讀的材料時,就不能正確地理解意思。
(2)語速障礙。有些學生平時在朗讀課文時語速較慢,或者部分教師上課語速長期較正常語速慢,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錄音中的正常語速就不能適應。尤其是當錄音材料中出現連讀、失去爆破、重讀、弱讀等讀音上的變化時,他們就更無法正確理解了。
(3)詞匯障礙。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熟練程度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力理解,部分學生對背誦詞匯持不認真態度,對已學詞匯一知半解,也會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困難。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當學生碰到英語習語、俚語或者西方國家宗教故事、歷史事件、政治事件等帶有強烈的文化內涵的聽力材料時,由于他們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便產生一定的困難。
部分學生在聽力練習前容易緊張,從而產生焦慮情緒,甚至產生恐懼心理,使聽力練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1)多聽多讀,準確把握語音。良好的語音必須通過多聽多讀才能形成,平時在聽和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借助音標、拼讀規則讀準生詞,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語音的變化,朗讀的節奏,正確的語調。跟讀后復述是改善英語發音的很有效方法,它不僅能提高聽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說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跟著錄音原文進行朗讀,可以先從模仿單詞、短語開始,然后再是短句,熟練后就能夠整句、整段跟讀。在能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不看書本而根據給出的關鍵詞或者短語復述原文內容,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
如有機會,教師也可給學生播放一些英語原版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后再給電影配音,這樣學生在模仿地道的英語對話后,既鍛煉了聽說能力,也提高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學到一些英美文化知識,一舉數得。
(2)創設英語情境,熟悉自然語速。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堅持盡可能地用英語組織教學,包括課前問候、課堂用語、評價、布置作業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使用接近教材或者聽力材料的語速,并且要求學生也能盡量用同等語速朗讀或對話,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鍛煉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后,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加強。
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英語歌曲或者英語視頻短片,讓學生既可提高對英語的興趣,又可迅速融入英語氛圍,同時還能有效地鍛煉英語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給予學生必要的時間進行英語會話,如在上課剛開始規定3分鐘時間給“Free talk”,可用師生對話作為范例讓學生成對練習或者小組練習,對于表現出色的給予及時適當的評價和鼓勵。在對話中,學生通常比較投入,能迅速進入英語角色,不知不覺中就鍛煉了學生的聽力。
(3)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鞏固詞匯知識。教師可以在詞匯教學時,指導學生學會歸類,學會運用近義、反義、同音、循環等記憶方法進行詞匯記憶。同時,由于英語中大量單詞是通過在詞根上添加不同的詞綴構成的,還有部分單詞是合成詞、縮寫詞,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單詞構詞法進行詞匯記憶,如詞根care, 可以通過加后綴ful或者less構成一組意思相反的形容詞,然后在兩個形容詞的后面再加上后綴ly構成一組意思相反的副詞。教師應該督促學生認真背誦詞匯,并以聽寫的形式加以鞏固。當學生熟悉了所學詞匯,就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聽力材料。
為了盡量消除學生在聽力中可能遇到的文化障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選擇各種帶有英語國家風俗習慣、歷史人文、宗教政治的文章給學生閱讀,還可有意識地提供一些英語習語、俚語讓學生擴大詞匯量。如在牛津英語教材9A Unit2的教學中,筆者就給學生補充了一些有關顏色的習語,green hand(生手),black sheep(敗家子,害群之馬)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自覺養成好的聽力習慣,對提高聽力也很重要。教師應從聽力訓練的開始階段就強調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首先要對學生加強目的性教育,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英語學習必須要重視聽力的培養,聽是學的基礎,聽力理解雖然偶爾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如能擺正心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堅持不懈的練習,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聽的能力需要專門培養,教給學生一些聽的技巧是很必要的。在聽力開始前,學生應對將聽材料的習題選項進行分析、對將聽內容情節進行預測;在聽的過程中,根據上下文對不熟悉或者沒有聽清的部分進行猜測,也就是根據所聽材料進行推理、判斷,得出結論。教師還應強調,在聽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抓主干,即通過聽關鍵詞、語調等來抓取內容大意。
中學生英語聽力訓練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加強學生英語聽力技能的培養的同時,也要注意幫助學生不斷擴大詞匯量,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實踐,積累知識,從而逐步提高英語聽力,全面促進英語的有效教學。
[1] 何玉蘭.“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有效性”[J].學知報:教師版,2012(44).
[2] 戢芙蓉.“淺談中學英語聽力教學法”[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2(6).
張亞平,1977年生,女,江蘇宜興人,現任宜興市新芳中學教務處副主任,宜興市初中英語學科教學能手,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