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建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高效合作的小學科學課堂建構策略
莊周建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小組合作是小學科學課堂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然而,科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堪憂,低效合作現象普遍。小組合作往往成為學生娛樂休閑的平臺,小組成員合而不作,形式主義嚴重,不能夠緊緊圍繞探究主題展開有效合作探究,同伴之間缺乏主動配合,存在我行我素現象,實驗操作不規范,止于表面活動而不懂得深入思維,這些現象制約了合作學習的質效。
小學科學;合作學習;評價激勵
“一個人如果不學會與他人合作,他將永遠無法取得長足發展。”合作的價值在現代教學中越發凸顯,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課堂教學常態。筆者在多年科學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角色,突破低效合作之瓶頸,引領學生高效探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分組實驗是科學教學中的一種小組合作形式,科學課堂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生在分組實驗時合作無序,自由隨意現象較突出,導致實驗收效甚微。為了提高分組實驗的質效,我首先加強合作小組的建章立制,建立合作小組,制定合作規范。
科學建立合作小組相當重要,我在每學期初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建立合作小組。所謂龍無頭不行,小組長的能力決定了一個小組合作狀況,我在期初根據學生推薦和所了解掌握到的學生實驗能力水平,選派一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擔當小組長。在選定組長后,我結合學生自愿原則,將不同能力的學生相應分配到各個小組,組內分工由組長負責協調安排,每個成員都有著不同的崗位和職責,如操作員具體實施實驗操作,觀察員負責實驗觀察匯報,記錄員擔任實驗數據的記錄任務,小組長則負責小組活動的協調以及實驗器材的發放和整理。
學生沒有內驅力,合作學習就沒有熱情,合作效果不會理想。為了激發學生合作的內驅力,我組織學生開展組際競爭活動,通過競爭手段刺激學生合作激情,激發學生團隊意識,調動學生合作內驅,促進學生主動合作、精誠合作,提高合作質效。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電磁鐵》一課中,學生在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對學生說:“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探究出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看看哪個小組合作最棒。”各組學生為了爭奪先進,相互之間親密合作,紛紛獻計獻策,人人主動參與,個個動手操作。當學生探究發現了一種影響電磁力大小的因素后,我又激勵學生說:“大家在合作中都發現了電池的多少會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大小這一因素,可是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個,你們還能探究出其他影響因素嗎?這回讓老師看看哪個小組的發現最快?”學生聽了我的話一個個都不甘示弱,又展開了激烈的合作探究,終于又有了新的發現。在實驗結束后,我依據各小組的合作效率,組織評選出“最佳合作團隊”,被評為“最佳合作團隊”的小組自然喜不自勝,合作的勁頭更足了。為提高各小組合作積極性,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競爭活動,使學生懂得“合作是一切團隊繁榮的根本。”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活他們的合作動力。
評價具有調節和激勵功效,好的評價具有超強的激勵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合作活力,凝聚學生協作合力,促使學生自主提高合作的質效。一些科學教師在課堂中只關注實驗結果,而疏于合作過程的管理,較少開展合作評價。
評價學生是一門藝術,優秀的評價既有針對性又有指導性,評價中要做到個人與集體兼顧,既要評價學生個人表現,更要評價小組合作表現。評價要富有激勵性和導向性,既表揚了個別小組,又能啟迪和鞭策其他小組的合作。如對小組熱烈討論狀態的賞識性評價,對高效操作方法的褒獎性評價,對小組在展示交流中的優秀表現的贊賞性評價。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研究磁鐵》一課中,我給各小組提供磁鐵、大頭針、紙張、小車等實驗器材后,讓各小組開展自主性探究,看到個別小組只是由組長拿著磁鐵吸大頭針,我就借著評價其他小組來啟發和激勵他們:“第一小組真好,不僅組長動手,還發動其他成員一起動手。”“第二小組敢于嘗試,一會兒用棉線系在條形磁鐵的中間部位,一會兒將兩枚磁鐵裝在小車中,他們發現了磁鐵的好多性質呢!”我的及時評價,引得一些小組紛紛效仿,合作氛圍漸漸濃郁。
低效合作的瓶頸在于教師的主導的缺位,我們在科學課堂中要彰顯教師的價值,在發揮學生主體的同時更要發揚教師的主導,做到既“讓學”又“引學”,在有效的組織、引導和評價中激勵學生合作探究,揚起高效探究之風帆。
[1]羅維寧.生活化視界下的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
莊周建,1979年生,男,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學科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