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群英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幼兒園,江蘇海門 226100)
社區共同體教育之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為社區共同體教育能夠為幼兒的成長和學習提供一個溫馨而美麗、快樂而幸福的氛圍,這種氛圍是幼兒智力和生理發育的必備要素。我園在構建“社區共同體”主題活動中開展了豐富而深入的系列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筆者借此拙文來拋磚引玉。
社區教育平臺的搭建是關鍵所在,我園和社區對接,為幼兒搭建了豐富多彩的教育平臺,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中獲取豐富而實用的知識與技能,真正服務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1]。
社區早教宣傳平臺。我園和社區搭建早教宣傳平臺來指導家長們的早教行為,以此豐富家長的教育素養。隨著大數據平臺的發展,可以從多個方面以多種形式發揮平臺的價值。例如,在社區顯眼位置搭建早教宣傳櫥窗,由社區“五老”和我園教師定期為櫥窗更換宣傳海報、畫冊等。再如,構建社區早教微信群,定期推送早教文章,也可以定期為家長朋友解答早教方面的困惑。
園所文化共育平臺。為了更好地達成幼兒園教育的輻射力度和效果,我們要將園所內的文化滲透到社區中,讓社區的教育平臺能和園所教育相一致,讓社區教育更好地對接園所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園所教育的深入工作。例如,在社區圖書墻中,為幼兒設計相應的讀本。再如,在相應的娛樂區,我們也提供現有的娛樂工具等等,讓幼兒在社區活動中找到園所的溫馨與快樂。
節慶特色活動平臺。節日文化是文化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深入體驗和經歷的一個過程,節日慶典活動不僅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節日文化的內涵和來歷,還讓幼兒在活動中享受節日慶典活動的快樂與興趣。如國慶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為了充分提升節日慶典文化的價值,我們需要和社區對接,將活動推進到社區,讓幼兒參與節日慶典活動,快樂成長、享受生活。
園所每個月都會結合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設置不同的特色月活動,特色月活動不僅為了提升幼兒教育的豐富度,更為了迎合幼兒生長需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氛圍。特色月活動不僅要結合文化、社會特色,還要結合幼兒發展的興趣和需要,真正促動幼兒智力和生理的健康發育,同時社區教育的配合也是不可忽略的。筆者在園區建設和社區共同體建設環節,為幼兒準備了“七色花”特色月活動,讓社區教育更好地服務于“七色花”活動的開展。
節日文化主題特色。文化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分支,文化的內涵、價值、意義需要慢慢滲透給幼兒,讓幼兒在節日文化的熏陶上接觸節日的來源、了解節日的傳統寓意等。為了得到更好的渲染效果,我們需要和社區一起配合完成相關工作。以端午節為例,除了在園區布置相應的文化布置、主題活動,我們還可以在社區配合下進行相關工作,比如組織做月餅、集體賞月的活動等等。做月餅時,每個幼兒都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月餅制作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還讓幼兒深刻感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愛惜糧食、珍惜生活。
習慣養成主題特色。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財富,為此,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每個月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制訂不同的習慣養成計劃,比如餐飲習慣養成。幼兒在學校就餐,在家也就餐,除了就餐這個習慣養成,很多習慣養成都離不開家庭、社區的共同配合和支持。為此,在習慣養成主題特色活動制訂和安排上,社區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在餐飲習慣養成中,我們通過社區和家庭全面配合,采集幼兒在就餐過程中的細節,如照片、視頻等,分享于社區布告欄中,以此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崇尚美德主題特色。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很多很多的傳統美德,而這些美德亦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慢慢積淀和提煉的素養。在社區共同體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社區共同體,讓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例如,傳統美德的故事可以通過幼兒園的課堂傳播,而更多的實踐和故事可以通過家庭、社區共同體進一步落實和驗證。如尊老愛幼這項傳統美德,我們就可以通過社區來實現,帶著幼兒去社區敬老院為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孤寡老人家中進行慰問和幫扶事宜等。
總之,在社區教育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社區地域、物產、名人等資源,以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主線,讓幼兒充分融入社區、融入社會,努力做到“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實現家、園、社區的有效整合。
在幼兒教育工程中,豐富而飽滿的社區資源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障,不僅讓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得以有效而快速地開展,還能加快幼兒的成長速度和成長效果,為幼兒學前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2]。筆者結合園所的建設效果,建立“社區資源庫”。社區資源是見證幼兒健康成長的環節,也是督促幼兒快樂成長的動力之一。例如,幼兒成長檔案的建設,它不僅是幼兒園的事情,也不僅是家庭的事情,還是社區的事情,因為社區是幼兒必將面對的社會縮影,所以社區中有必要幫助幼兒一起建立成長的檔案,社區資源庫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見證幼兒健康成長、助推幼兒健康成長。
組建“愛心智囊團”。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愛心智囊團的組建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教育更加智慧,讓我們幼兒成長更加健康快樂。在教育方面,大家需要多交流、多分享、多探討,而此時社區共同體就成了我們的紐帶。
成立“成長助教團”。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經驗和經歷相對豐富,可以直接對接社區的家庭教育,為社區教育工作適時提供助力,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讓助教行為真正服務于幼兒的成長。
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是教育的關鍵,無論時代怎么發展,社會怎么變革,在教育這個問題中,這三者的巧妙融合是推動教育的發動機,而幼兒教育這個環節是起步階段,更不容忽視。筆者借此拙文,為幼教的同志們加油鼓勁、拋磚引玉。
[1] 譚玉梅.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 岳麗岫.幼兒教育應使兒童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