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珍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廣東廣州 511458)
引 言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簡而言之,語音情境教學法就是利用一些音像資料還有教師自身的條件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感受、感知從而獲得有效知識的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與課文相關的純音樂或者歌曲形成一種氛圍,學生可以借著音樂融入歷史中去。純音樂如人教版歷史必修3(下面引用課文均屬于人教版)24課播放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感知音樂家那種不屈服厄運,與命運抗爭的情感。又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可播放鄭少秋演唱的《火燒圓明園》加深學生對國難、國恥的憤懣之情并燃起為國奮發努力學習之志。
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以計算機為支撐,利用多種手段將文字、圖片、聲音、圖像集中多種媒體的優勢,寓學于樂,刺激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創造良好的情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在充分感知生動的歷史形象的同時,盡快進入歷史課堂的學習[1]。如必修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就可以用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作為課堂配套資料。又如第2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可以用央視《國寶》中的一些資料來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能工巧匠輩出創造領先世界的藝術瑰寶。
教師在課堂中用抑揚頓挫的語言、聲調進行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蛘呓處熞龑W生在課堂中進行歌唱、小品類的表演使學生融入課堂,參與課堂教學。如歷史必修3《輝煌燦爛的文學》學習詩詞賦時就可以利用一些朗誦,甚至用古法教學生吟誦這些作品,從而領略作品的味道,我曾用古法吟誦《詩經·關雎》給學生聽;再如必修3中現代主義美術作品《吶喊》,我用很平淡的話語說:“有一個日落西山的下午,作者在橋上漫步,前面也有稀稀落落的一些人在散步,突然間(聲調轉高)作者聽到一聲尖叫,又一聲尖叫,作者向周圍看了一下(配合動作),其他人都沒有任何反應,作者內心一陣恐慌(表情配合),然后把這種恐慌帶回家創作這幅作品《吶喊》。”學生欣賞著教師表現出來的情境、感受到作品帶給人的震撼,理解了這幅作品并讀懂了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特征。
人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新課正式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一種教學技能。導入俗稱“開場白”,它是教師激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狀態,從而幫助學生在接受知識前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必要準備的一種教學行為。運用語音情境導入往往能起到新奇、有趣、起興、點題的作用。如必修3第14課《長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我把課題改了一下:探尋強國之路)導入時我用了紀錄片《復興之路》約43秒鐘的視頻,旁白者深沉、悲憤的語音加上風云變幻的畫面和歷史痕跡濃厚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那個殖民歷史潮流向古老的東方帝國洶涌而來,他們就能理解為什么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會去探尋強國之路。又如整個單元的導入:每個單元教材都有一個單元概述,它是整個單元內容的核心,我一般和學生一起大聲朗讀,并要求學生用感情去朗讀每個單元概述,在教師和同學們朗讀聲中去認知新單元的內涵。
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過渡環節中巧妙引入語音情境不僅有助于教學各環節之間起串聯的功能,還可以使不同部分之間的信息得以釋放,使知識之間上下貫通,渾然一體,給學生一個感知學習歷史的整體過程,從而有助于保持學生歷史學習的思維連貫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由于過渡環節能占的課堂時間很少,這時一般利用教師自身條件對要講的內容用不同語音、語速、語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必修3第9課從豪放派詞風到婉約派我曾這樣過渡,剛才我們體會了《赤壁懷古》中豪邁、奔放不羈的詞風;現在請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還有這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威威”(此時教師用的語速則緩慢、有點悲涼)學生從中感受到與前面豪放派不同的婉約派詞風。
歷史課堂的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多由于知識的深度、學生的經歷以及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利用視頻資料創設一個語音情境就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重點、難點[2]。如必修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經濟危機原因部分教師講授:“同學們我們一起去看看1929年的美國現實的狀況”(播放紀錄片),設問:“為什么在美國如此繁華的柯立芝時代會突然發生破壞性這么大的經濟危機?”從視頻資料中感知“到1929年美國繁華的背景是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消費市場的狹窄……”從而理解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講授《新航路的開辟》這課的重點開辟背景時,運用《大國崛起》視頻資料就可以清楚從聽、觀、思三個角度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語音情境的創設是針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而制訂的,語音情境的創設再好、再精彩也必須和課文貼合,否則事倍功半,既造成浪費又達不到教學目標。
語音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語音是情境創設的素材,創設什么樣的情境則要教師編導。教師的語言聲調的運用,文筆訓練,還有教師對音像資料的取舍、編輯、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等都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素質,才能創設出合乎教學要求的情境,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語音情境要與多種情境共同發揮作用,語音情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課堂教學的完成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運用語音情境的課堂在設計教學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精選語音資料。科技的發展、資訊的發達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相當多的語音資料,但并非都適合。需要教師對這些資料進行過濾、整理,選取一些有影響力、高質量的歷史類紀錄片,有些影視資料需要向學生進行解釋說明。我校存貯了一些相當好的歷史紀錄片,如《百年中國》《百年百事》《大國崛起》《長征》《世界大戰》等。②精心設計。再好的食材也還是需要廚師的調制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有很好的語音材料還要教師精心設計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③積極引導。語音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讓學生感知歷史概況,通過相關知識理解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然后深化認識,從中得到啟示、經驗教訓等。情境的創設要做到以上三個層次才算是一個成功的教學設計。
創設語音情境實際是利用語音資源進行的一種“再加工”,在加工中有所取舍、有所概括、有所集中。但歷史的加工應該真實而不是虛構,加工的目的是為了更形象、更生動、更深刻地再現歷史,使我們歷史課堂更有效。
[1] 何成剛.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何成剛,夏輝輝.歷史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