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翚
(江蘇省高郵市城南經濟新區小學,江蘇高郵 225600)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其教學內容通常是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索。而在探究教學中,學生積極探究科學,不僅是教學預設的目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途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程度以及學習情況,創建一些不同情境的教學場景,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擴展探究學習空間,最終能夠進行探究科學活動過程,有效提升科學素養。
問題是探究的一個起點,也是將教師與學生聯系一起的溝通橋梁。此外,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其朝著發展區的方向前進,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使其具有的潛質得到充分的激發,進而不斷強化學習思維。但是,該怎樣指導學生設置高質量的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對探究活動進行巧妙的設計,從而使得學生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投入活動,根據其產生的不解以及遇到的矛盾設置出高質量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實施教學之前準備好兩個重量不一樣的馬鈴薯以及同等重量的水,開始授課時,對學生提問:“若是在兩杯水中放進兩個重量不同的馬鈴薯,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現象?”然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將兩個馬鈴薯同時放進兩杯水中,放進去后,學生在觀察到所發生的現象后,會不由自主地對教師提問:“老師,為什么在1號水杯中,兩個重量不同的馬鈴薯都會浮起來,而在2號杯中,二者卻都沉了下去呢?”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未強制性地要求學生提問,而是利用教學場景讓學生根據曾經學習過的知識、經驗二者間發生矛盾沖突,從而設置出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其在此過程中的探究興趣。
課堂情境是一種能夠使得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充分發揮出來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必須要在課前準備落實妥善。若是教師能夠巧妙地設計出促進學生學習的情境,就可以使得學生踴躍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集中注意力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并且積極探索難題的答案[1]。
例如,在進行“神奇的水”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猜謎游戲:“無色無味且無味道的透明液體,是什么?”以此讓學生相互探討,并且根據謎語的答案——水,將本次課程的教學主題引出來——“神奇的水”。由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導入,能夠為接下來學生在課堂中親自動手做水的實踐實驗,進行鋪設良好的準備。
又如,在進行“有趣的食物鏈”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故事顯示生物之間存在的敵對關系,尤其是其中的食物關系。采取有顏色的箭頭標記各種生物之間構成的食物鏈,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是部分學生還是會將箭頭方向標記錯誤。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取紅色箭頭,重點講解“誰被誰吃”的正確方向,并將其標出來。
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討是否已經正確。讓學生自行思考以及親自動手操作,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教學研究結果顯示,創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科學奧秘的求知欲。
團結協作是一種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利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汲取學習經驗,從而使其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并且,探究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其創新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神奇的水”的教學時,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與水的毛細現象有關的實驗,并且讓學生自主分配小組成員應該承擔的任務,如有的滴水、有的數數、有的記錄等。實驗中,小組成員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并且仔細將實驗產生的現象記錄在案;實驗結束后,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將實驗記錄進行整合,最好能夠以圖畫的形式將實驗結果呈現出來。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益處,還可以讓學生輕易地理解新學的知識。教學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小組團結協作進行開展探究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懂得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還可以切實地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魅力。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其今后的學習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高質量的科學問題、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提倡有效的團結協作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1] 盧國浩.科學引導設計探究計劃,提高小學科學探究效率[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