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衛(wèi)東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江蘇南通 226400)
“生本教育理念”燭照出高效科學課堂
——以《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教學為例
錢衛(wèi)東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江蘇南通 226400)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種基于學生立場的嶄新教育理念,它倡導高度尊重學生,要求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生活本源出發(fā);倡導全面依靠學生,要求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合作學習為方式;要求開放教學時空,課堂無終點,探究無止境。在“生本教育理念”的燭照下,小學科學課堂更加高效。
生本教育理念;科學課堂;生活;合作;開放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種基于學生立場的嶄新教育理念,它充分彰顯了教學的生活性、合作性與開放性,為各科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指引了方向,是當下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行動指南。尊重學生要求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生活本源出發(fā);依靠學生要求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合作學習為方式;一切為了學生要求開放教學時空,課堂無終點,探究無止境。筆者在多年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用“生本教育理念”燭照出高效科學課堂。現(xiàn)以《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教學為例,將自己在科學教學中的實踐反思與各位分享。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強調(diào)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探究活動盡量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lián)系。”小學科學教學應從生活原點啟航,利用生活中的科學原型,引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基于學生生活的科學教學更加接地氣,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易于學生認知和理解,使得教學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探測暗盒里的電路》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我從學生生活中熟知的西瓜入手,在給學生展示了一個西瓜后提問:“不允許切開西瓜,你有辦法判斷出這個西瓜的生熟嗎?”我從“判斷西瓜的生熟”這一生活現(xiàn)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生活源頭引出“暗盒”。有的學生說:“用手指彈一彈,聽一聽聲音就能判斷出西瓜的生熟。”還有的學生說:“把西瓜放入水中,根據(jù)沉浮情況可以判斷出西瓜的生熟。”“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讓我們打開西瓜驗證一下吧!”我邊說邊用小刀切開西瓜,同學們看到紅紅的瓜瓤興奮得熱烈鼓掌。“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jīng)驗還蠻豐富的,不需要打開西瓜就能判斷出它的生熟。”我邊表揚邊揭曉出“暗盒”概念,“像西瓜這樣在不允許打開的條件下去判斷它內(nèi)部情況的物體我們稱之為暗盒,老師今天還給大家?guī)砹擞嘘P(guān)電路的暗盒,你們能夠探測出暗盒里的電路嗎?”我趁機出示了課題。
美國教育之父韋伯斯特認為:“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yè)。”合作式探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把多個學生個體集結(jié)到一起,既調(diào)動了學生探究積極性,還凝聚了集體的智慧與力量。常見的合作探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組內(nèi)合作,另一種是組際合作。我在教學《探測暗盒里的電路》一課時采用了兩種合作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合作,自主探究出電路暗盒里的秘密。
組內(nèi)合作即小組合作,是一種小范圍內(nèi)的合作學習,一般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組內(nèi)成員圍繞共同的探究任務分工合作,為實現(xiàn)同一個目標而凝心聚力、互助互學。我在教學《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時,首先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齊心合力探秘暗盒。
我給每組發(fā)放了一個電路暗盒,各小組在領(lǐng)到電路暗盒、電池、導線、小電珠等材料后,商量檢測的方法,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分工,明晰每個人的職責,有的負責操作,有的負責記錄。接著,各組學生在制作了檢測器后,以電路暗盒的一個點為起點依次檢測,檢測一個及時記錄一個,所有連接點都檢測完畢后,全組成員圍在一起根據(jù)檢測情況分析推測暗盒中的電路。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有的依據(jù)檢測器中的電珠亮度增強判斷暗盒中兩個觸點之間連接著電池,有的根據(jù)檢測器中的小電珠不亮推斷出兩個觸點之間是斷開的。組內(nèi)成員熱烈討論后共同繪制出暗盒電路圖。小組探究結(jié)束后,看到各組成員急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探究結(jié)果是否與暗盒里的電路一致,我并沒有急于讓他們打開暗盒揭曉答案,而是組織了第二輪大范圍的合作探究。
“生本教育”倡導“全面依靠學生”。一般教師認為開展小組合作就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彰顯了全面依靠學生的思想。其實不然,全面依靠學生必須擴大合作的范圍,拓寬合作的層次。
我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暗盒里的電路后,又組織展開第二波合作——組際合作,提升合作的層次。我提供給學生的12個電路暗盒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制作的,這12個暗盒不完全是同一種規(guī)格,我把暗盒里面的電路分為A、B、C、D四種類型,每3盒是同一類型。在各小組檢測并繪制出暗盒的電路圖后,我邀請了幾組代表展示匯報檢測情況和推測結(jié)果。接著,我請拿到A盒的三個小組聚集到一起,拿到B、C、D相同類型暗盒的小組也分別組成一個大組,先在大組內(nèi)交流他們各自測試情況,看看與其他小組是否相同,如果不一致請說服對方,并共同探究,力爭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全體學生經(jīng)過組際合作,成功解密了暗盒,圓滿完成了電路暗盒的探究旅程。
“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從組內(nèi)合作到組際合作,從小組合作到大組合作,真正體現(xiàn)了“全面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保守主義者學不會新東西,也忘不掉舊東西。”在當今社會,開放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科學教師應追隨新時期的潮流,擁有與時俱進的開放思想,塑造開放的一代新人。科學教師要以高瞻遠矚的目光,締造開放的科學課堂,讓科學探究永無止境。每一堂科學課不應是孤立的,下課并不意味著探究的結(jié)束,而是新一輪探究的開始。
例如,在教學《探測暗盒里的電路》一課中,當學生揭開暗盒驗證判斷后,我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暗盒:“暗盒充滿了趣味,其實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許多秘密就像一個個暗盒存在于我們身邊,同學們能說說身邊有哪些暗盒嗎?”有的學生說:“人體是暗盒。”有的學生說:“地球是暗盒。”“這些大自然的暗盒、生活的暗盒有的不能打開,有的也無法打開,人們照樣可以研究。我們研究暗盒的方法和科學家研究大自然中、生活中的各種暗盒是一樣的。我們今天這個暗盒沒有打開,同學們不也通過各種方法研究出了這個神秘的暗盒內(nèi)部可能存在的電路了嗎?”我邊鼓勵邊提出新的探究任務,“請同學們課后設計并制作一個有趣的暗盒,相互之間交換探索,看看誰能探測出暗盒里的秘密?”
科學教學從問題中來再到問題中去,“拓展延伸”是科學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在每一堂科學課結(jié)束前都要引領(lǐng)學生進行拓展延伸,引發(fā)新的探究,讓科學學習不斷延續(xù)。
“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徑。”讓我們立足小學科學課堂,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讓學生盡情暢游科學海洋,勇敢探索科學奧秘。
[1] 陳盛蘭.提升科學課有效教學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02).
[2] 吳雪明.找準科學課堂有效交流的著力點[J].小學教學參考,2015(30).
錢衛(wèi)東,1980年生,男,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小學科學教學與研究,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