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昌
菜肴的嫩滑質感是菜肴受歡迎的要素。在烹制過程中有多種因素會影響菜肴嫩滑質感的形成。根據本人實際工作經驗知道原料本身、水、火候、刀工以及食品添加劑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菜肴嫩滑度。本文將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使菜肴能夠達到嫩滑可口的效果。
嫩滑是中餐菜肴制作的重要指標之一。嫩滑的菜肴可以給人帶來良好的口感。因此,分析菜肴嫩滑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怎樣才能使菜肴達到嫩滑的目的呢?筆者在烹飪過程中對菜肴嫩滑影響的因素有一些膚淺的認識,現表述如下。
一、研究影響菜肴嫩滑因素的重要性
中國烹飪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在世界三大飲食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廣東菜是中國菜肴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構成中國菜肴風味體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廣東菜注重菜肴的良好口感,講究鮮、嫩、爽、滑,具有濃厚的嶺南風味。
菜肴的質感是人們在咀嚼食物時,由食物刺激口腔而產生的觸覺類綜合感受。菜肴的質感比較復雜,它的類別很多,不少類別之間互有包含,且類別叫法習慣不一。另外,一個菜肴中會有多種質感。為便于進行量化分析,根據當前粵菜的一般習慣,對廣東名菜質感的歸類及統計做以下規定,見表1。
廣東名菜中嫩質菜品以142款,所占比例接近六成,嫩是粵菜風味特點之一,所以探究和分析影響菜肴嫩滑的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影響菜肴嫩滑的因素
(一)烹飪原料本身的因素
菜肴的嫩滑度主要還是由原料本身決定的。一般質嫩的原料,大多是一些含水量比較高,組織纖維較少,并且處于最佳的食用期。如新鮮的蔬菜,其含水量都在90%以上,而且,飲食業所選用的蔬菜是非常講究時節的。因而,在廣東的蔬菜就有四季之說。酒家食肆的菜牌也是用“時菜”一詞來代替某一種具體的蔬菜。因此,用這些蔬菜炒出來的菜肴是非常鮮嫩的。反之,如果蔬菜過時,質地就會變老,纖維就會增多,以致失水,變黃,多渣,必會影響到菜肴的嫩度。同時,蔬菜本身細胞壁的粗纖維含量的高低也會影響到菜肴質量,所以在選擇蔬菜烹飪原料時也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因素。
對于一些動物性原料,除了考慮新鮮之外,還要考慮到是否處于最佳食用期。肉的嫩度是對肉的碎裂程度的感受強度。通常嫩度高的肉則韌性小、而韌性強的肉則嫩度低。肌肉中的結締組織含量的高低,對嫩度也有影響,通常結締組織越多的部位肉質嫩度越低、越差。比如新鮮的畜肉腐敗變質會經歷尸僵,成熟,自溶,腐敗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對肉質的影響非常大。剛宰殺的畜肉,會處在尸僵期,這個階段的畜肉肌肉中的PH值呈弱堿性(pH7.0~7.4),糖原和含磷有機化合物在組織組織酶的作用下,分解為乳酸和游離磷酸,食肉的酸度增加,當pH為5.4時,達到肌凝蛋白等電點,肌凝蛋白開始凝固,使肌纖維硬化而出現僵直。此時肉的味道較差,有不愉快氣味,肉湯混濁,不鮮不香。此后,肉內糖原分解酶繼續活動,pH值進一步下降,肌肉結締組織變軟,具有一定彈性,肉松軟多汁,味美芳香,表面因蛋白凝固而形成有光澤的膜,有阻止微生物侵入的內部的作用,這個過程稱為畜肉成熟。此階段食用是最好的,不僅風味增加,而且肉質變得柔軟,易消化,烹制出的菜肴嫩滑可口。
(二)水的因素
食物的質量好壞除了本身因素之外,水是影響其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一般的果蔬水分含量比較高,質地脆嫩。一旦果蔬失去水分就會影響其制作菜肴的質量。所以對于含水量比較高的原材料,我們在烹制過程中必須盡可能地保持其水分,從而保持菜肴的嫩滑可口。
對于一些含水量不高的烹飪原料,補充一些水分,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是一些干硬,粗糙的原料達到嫩滑的效果。許多的干貨原料,如冬菇,魷魚,魚翅,鮑魚,魚肚等。這些原料在干制過程中,由于原料脫水干燥,發生變性,致使原料變干變硬,形成特有風味和便于運輸與保藏。根據這樣的特性,可以通過漲發的手段,使其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盡量恢復到原料的鮮嫩程度。因而,烹制后的魷魚,海參等其質感還是比較嫩滑的。
在制作魚丸的時候,加入適量的水和調味料,利用機械攪拌方法使魚蓉起膠并使其中的蛋白質變性形成網絡結構,可把原料中水分裹住,做出的肉丸嫩滑爽口。
上述原料能比較容易吸收水分,如果原料的吸水受到阻礙,那就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加工牛肉時,由于牛肉的肌肉纖維比較粗長,而且排列緊密。故在腌制牛肉時,通過加入堿水來改變牛肉的肌肉狀態,使牛肉粗纖維斷裂,從而吸收水分,經烹調后,牛肉就嫩滑了。
烹調中常常采用上漿掛糊的方法,烹制時,漿、糊內蛋白質變性凝固,淀粉糊化,形成保護層,裹住原料的表層,使原料中的水分在加熱過程中不易滲出而起到保護的作用,這樣烹制出來的菜肴較嫩滑,并可以起到保護營養素和增加風味的效果。
(三)火候的因素
烹調是保證菜肴嫩滑的關鍵。如果烹調不當,也會影響到嫩滑。
首先是溫度的影響。腌制上好漿的蝦仁,如果放在七、八成的油溫中泡油,馬上就會失水“起殼”。若放在三、四成的油溫中泡油,炒出來的蝦仁就會嫩滑爽口。粵菜中的“白切雞”,其加熱的水溫和時間是很重要的,水溫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時間也要恰當。一般把水溫控制在80—90°C之間,慢火浸沒15分鐘。這樣浸出來的“白切雞”,保持嫩滑的特色。若水溫過高,水壓加大,會使肌肉中的水分被壓出來,減少肌肉的水分含量,達不到嫩滑的目的。
其次是烹調時間的影響。炒、爆、泡等烹調方法,成菜要求嫩滑爽脆。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根據原料的特點,我們采用急火猛炒的方法,盡可能地保持菜肴中的水分。對含水量較少的肉類,由于肌肉結構組織較緊密,肉質比較結實,我們必須要燜、燉等時間比較長烹調的方法,使原料的粗纖維長時間受熱斷裂,充分吸收水分,從而達到嫩滑的目的。
(四)刀工的因素
刀工對菜肴的嫩度也有很大的影響,烹飪原料經過刀工的處理,促使原料達到嫩的目的。
“橫切牛肉,斜切瘦肉,順切雞肉”就是根據不同的原料運用不同的刀工進行合理的處理。比如,牛肉的纖維比較長,如果順其紋理切下去,那么牛肉里的纖維沒切斷,就會影響牛肉的嫩滑質感。若橫切的話,可將其纖維切斷改變其肉質的特性。而肌肉的纖維較細嫩,若采用橫切,炒起來的雞片或雞絲容易碎爛。
另外,在對一些原料進行切配時,先拍松或捶松再切,或用刀尖、刀跟戳眼等手法,都可以改變原料的組織結構,使原料達到嫩滑的目的。
(五)食品添加劑的因素
添加劑也是影響菜肴嫩滑的因素之一。菜肴在加工過程中加入添加劑可以改變原料本身的組織結構,使菜肴烹制出來嫩滑爽口。
粵菜中的蝦膠餡,其特點是爽滑中嫩滑。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肥肉、蝦仁的比例合理。一方面是蝦仁中的蛋白質凝固,另外一方面是肥肉中的脂肪的反凝固,相互作用,使肉餡松軟柔嫩,又具彈性。肉質較老的肉類,在腌制過程中加入嫩肉粉,目的也是使肌肉纖維斷裂,改變其結構組織,使其烹制出來嫩滑可口。
總之而言,影響菜肴嫩滑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在烹調時選擇合適的原料,運用合理的加工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烹調技術,可以烹制出嫩滑味美的菜肴。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