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安
摘 要:文章從當前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建設現狀出發,分析了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的運行機制,并提出了優化本科生獎勵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2-0068-02
高校本科生獎勵機制是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通過正面激勵的方式,教導學生應該怎么做、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高校獎勵制度是學風建設和學生培養的指揮棒。本科生獎勵機制能否切實發揮應有作用,不僅關涉學生個人利益,更關系到學校的各項建設,也關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上取得巨大進步。依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圍繞高等教育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高校本科學生教育和管理方面進入全面建設的新時期,學生獎勵制度不斷完善,獎勵項目的設置日趨科學、合理,逐漸形成覆蓋面廣、獎勵受眾多、正面激勵作用突出等良性發展趨勢。
普通高校針對本科學生設置的獎勵項目概括起來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三個層級、四個內容。高校本科學生獎勵項目的兩個類型是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類,一般是指獎金和榮譽;三個層級是指國家級獎勵、省部級獎勵和學校級獎勵;四個內容是指獎項設置的針對性一般涵蓋獎勵學生全面發展的四個基本要素,即德、智、體、美所指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本科學生最高等級的獎勵為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屬于國家級別,獎金額度高、獎勵對象明確,受到廣大學生的熱切關注。一些省市、部委根據本部門特點設置省部級獎勵項目,包括榮譽獎勵和獎金獎勵兩類,如省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畢業生及省部級獎學金等,在學生就業、升學等方面受到高度認可。高等院校自身也會依據財務預算、辦學規模等情況設置校級獎學金項目,以及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等榮譽獎勵。這些獎勵項目,體現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追求,在學生中間較好地發揮了辦學方針、學風建設和育人成才等方面的引領作用。
目前的學生獎勵機制運行多年,學者對其研究也較為深入,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現。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高校獎勵機制發揮了正面激勵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庸俗化、普遍化、物質化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第一,重獎金輕榮譽的傾向。物質獎勵直接而又明確,榮譽獎勵一般都只是名分,在學生中容易受到輕視。第二,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對獎勵的結果非常看重,甚至一些學生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為獎勵而學習,圍繞獎勵開展不當競爭,輕視獎項本身所帶有的正面效果。第三,重先進輕總體的傾向。獎勵一定是對優秀的學生頒發的,但對一些其他未能獲得獎勵的學生關注度不夠。獎勵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要根據學生獎勵情況開展全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落選學生、未獲獎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加關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認識,找到解決辦法,最終獲得成才機會。
二、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的運行機制
高等院校本科生獎勵制度一般是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結果,按照由學生個人申報,學校認定、審批的工作流程及程序開展的。通過學校獎勵機制,學生實現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培養目標的認同以及對全體學生的良好導向。
首先,高等院校學生獎勵機制是學生自我肯定的過程。高等院校本科生獎勵機制的運行起點是加強對學生個體進步的激勵。學生通過不同等級的獎勵,對自我能力、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受到肯定與鼓勵。
其次,高等院校學生獎勵機制是實現高等教育目標認同的過程。高等院校教育目標的實現,是鼓勵學生自覺參與接收高校教育的結果,獎勵機制是在學生中強化對教育目標認同的過程,也是樹立學生樹立自信,培養他們對自我肯定、對教育教學目標認同的過程。
最后,高等院校獎勵機制是形成教育導向的過程。
通過獎勵優秀學生,樹立學習楷模和標桿,引導廣大學生向先進學習,切實發揮群體帶動功能。獎勵機制是目標明確、特點突出的指揮棒,是鞏固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抓手。
學生獎勵機制的運行,是教育教學的結果反饋,也
是開展正面教育的過程。從高校獎勵機制和體系的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高校本科生獎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獎勵項目設置的協調性問題。高等院校本科學生獎勵項目的設置圍繞學生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素質教育培養開展,既要獎勵學生在學習方面獲得的突出進步,也要兼顧到學生在個性發展方面得以肯定和鼓勵。既要獎勵學習優秀的學生,也要對在德育、體育、美育等其他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獎勵。第二,高校獎勵的獲獎學生代表性問題。獎勵項目的設置要具有典型代表性,要既能夠選拔出綜合素質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予以表彰和鼓勵,也要兼顧到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切實努力達到的目標,既要把各方面表現確實優秀的學生選拔出來,也要兼顧到普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第三,高校本科生獎勵的時代性問題。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高等院校在獎項設置方面要更加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觀念,尤其是在學業方面能夠做出創新成就的學生,要重點加以表彰。
三、優化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的對策
教育部在開展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以來,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對學生獎勵情況進行了一些基本指標設計,這些基本指標包括:學生獲獎項目、獲獎人數、獎項涵蓋范圍以及獎項的影響力。在評估數據統計中,不僅要統計學生獲得校級獎勵的項目,還要重點統計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項目;不僅要統計學生的獲獎人數、次數,還要統計獲獎學生在總體學生的占比;不僅要統計學生獲獎的范圍,還要統計學生所獲獎的影響力,即獎項在社會中的認可度。
從教育部評估指標體系來看,要進一步做好學生獎勵工作,還要從“優化”和“協調”兩個角度,對現行高校本科生獎勵機制做出新的調整和革新。高校本科生獎勵機制的“優化”是指優化獎勵運行機制,強化獎勵工作的實效。高校本科生獎勵機制的“協調”是指獎項設置和獎項實施方面要更好地彼此補充、相互搭配,實現獎勵的最終目的。從操作層面來說,高校本科生獎勵制度的探索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獎項設置兼顧物質性與精神性。獎金獎勵和榮譽獎勵都是對某些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大學生的肯定和鼓勵,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頗。高校獎勵體系中的獎金獎勵也要突出精神效果,不但要給予獎品獎金,還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上來,配合獎金發放做好宣傳工作,挖掘獎金獎勵項目所提倡的精神價值。榮譽性的獎勵項目要適當配套一些物質附屬品,除頒發榮譽證書之外,還要精心設計一些具有紀念和傳承價值的獎品予以獎勵。高校學生獎勵的所有項目首先都應當是榮譽性的,要注重維護獎勵的榮譽價值,在獎金性的獎勵項目上更要強化宣傳效果,維護獎勵榮譽。
第二,獎項實施兼顧先進性與全面性。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教育的發展階段,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發展需要的寶貴人力資源,每一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都關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成敗。高校獎勵制度設計上既要選拔拔尖人才予以表彰,同時也要能夠鼓勵后進共同成長。獲獎學生作為一個階段或一個方面的先進分子要能夠帶領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獎勵項目在設計上要覆蓋因區域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個性發展進步不同步等造成的被動后進分子,重點關注因家庭經濟困難、
學習方法不當等造成的起點稍低又有進步追求的學生,他們的進步空間和進步愿望更需要得到正面的肯定和激勵,要全面發展、整體進步。
第三,獎項認定兼顧公平與公正。高校獎勵認定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具有嚴格的紀律要求和監督監
管。高校管理部門和學校教師要在評獎過程堅持全程公開、公正和透明,主動向學生公開評獎程序和評獎依據,堅決杜絕暗箱操作和照顧性獎勵現象,弘揚正氣清風,
形成能夠經受考驗的評獎結果,讓學生在評獎過程中受到紀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工作方法教育,實現學生獎勵多重效應。高校要加強對獎項、獎金的紀律監督和財務審計,做到獎勵資金專款專用,提升獎勵工作質量,形成良好的評獎、頒獎氛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第四,獎項宣傳兼顧典型性和普遍性。高校要加強校際工作交流,學習其他高校的先進經驗,前瞻性地做好學生獎勵工作,也要依據自身辦學特色創新學生獎勵管理機制,鼓勵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和創造具有典型意義的獎勵項目。高校獎勵工作既要堅持教育發展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又要體現獎勵工作的與時俱進,結合時代性的要求,在大眾教育的大背景下做好獎勵制度的普遍性設計,充分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全面發展。高校學生獎勵制度要注重鼓勵創新,鼓勵個性自由發展,鼓勵學生發現興趣、學有所長,鼓勵全體學生自覺追求進步。
參考文獻:
[1]李菊,王世龍.高校學生獎勵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6).
[2]童冬柏.高校學生獎勵機制激活的新視域[J].綏化學院 學報,2006,(3).
[3]王麗萍.高校學生榮譽獎勵體系的構建及實證研究[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
[4]劉娟,趙玉生,桂陽.物質獎勵對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侵 蝕效應及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4,(6).
[5]曲莎莎,顧彤彤,劉萍等.哈佛本科生榮譽體系對我國高 校學生獎勵工作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