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建設吉林省西部生態經濟區,白城市緊扣現代農業“三個體系”建設,堅持“全產業鏈”思維,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重點,著力發展規模效益型現代化大農業,取得顯著成效。
龍頭企業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50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6戶,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9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27戶。銷售收入超5億元龍頭企業5戶,益海嘉里突破10億元,金塔集團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并榮獲“全國20家農村產業融合典型龍頭企業”稱號。全市龍頭企業總資產近300億元,固定資產達1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實現300億元,占工業的39%,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特色產業初步形成
全市基本形成了水稻、辣椒、生豬、奶牛、肉禽、葵花6條龍型經濟鏈條,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5%。2016年,又與世界500強華信集團、國內500強大生集團合作,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白城中加燕麥國際產業園,已有來自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際國內20余家企業圍繞前端鏈條有意向進駐,加快形成超千億元的產業鏈條,把小作物做成民族品牌的大產業,把白城打造成我國“鐮刀彎”地區燕麥產業的領跑者、“東方燕麥之都”。
原料基地規模擴大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586.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76萬畝,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基地300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500萬畝,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74%。畜禽飼養總量達5400萬頭(只)。農業園區發展到77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達到520個。
品牌培育取得成效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全市獲得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128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9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9個,國家地理證明商標7個,6家企業產品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2016年9月份,白城金谷米業加工的弱堿大米被列為杭州G20峰會特供食品。
經營模式趨向成熟
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吉林金塔、裕豐米業、安大牧業等100余戶企業直接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380萬畝、養殖合同2000萬頭(只)。水稻、辣椒、粘玉米、奶牛等產業80%以上實現訂單生產,訂單兌現率達到90%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9280戶和2657戶,直接帶動農戶18萬戶,推動土地流轉152萬畝。
新興業態不斷涌現
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涌現出村淘、云農場等多種業態。建設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全市電商企業發展到323戶。與光明集團合作在上海打造了“鶴鄉農都”網絡店鋪。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設農村淘寶服務站77處,通榆、大安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白城市被確定為雜豆國家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