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在農業產業發展中推出了諸多的扶持政策,以期最大程度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我國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以玉米為例,其在生產以及高產栽培技術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本文就此展開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實現玉米高產栽培效果。
關鍵詞:高產;栽培技術;玉米;生產;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1.007
農業生產中玉米一直都是主要作物之一,加上近年來農業結構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呈現出以玉米為主的旱糧開發推進的趨勢。以云南省為例,當地玉米種植面積以及單產、總產都呈現出明顯的增加趨勢,實現了糧食生產、農民增收的雙重效果。但是玉米生產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玉米生產發展。
1玉米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品種結構不合理
很多農戶對于種子市場信息都不夠了解,加上部分新品種價格較高,所以多數農民沒有及時進行玉米品種更換。農民在種植時并未遵循因地制宜的標準進行品種選擇,影響了最終的玉米產量。
1.2耕層較淺
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農村耕地都選擇了粗放方式種植,一般耕層僅在15厘米左右,不但土壤的通透性低,還抵制了保水、保肥能力以及調節能力,不利于增產。
1.3施肥不當
養殖業發展滯后,農家肥的使用率降低,促使土壤物理性狀改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在施肥時出現了明顯的配比不合理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氮、磷、鉀配比的問題,嚴重影響著玉米的產量以及品質。
1.4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
很多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種地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以及婦女,這部分勞動力的農業常識較差、文化素質不高,對于新技術接受或者掌握能力弱,影響了玉米的生產。
1.5災害天氣頻發
在種植過程中洪澇、干旱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而自然天氣造成的災害問題,一般都會造成減產,嚴重時甚至會絕收。
2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綜合玉米種植中的常見問題來看,包括種植技術處理不當、施肥不當、種子選擇不當以及災害頻發等因素,想要提高玉米產量,就必須優化玉米栽培技術。
2.1選擇優良品種
在種植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選擇玉米種植品種。結合本地玉米種植情況選擇玉米品種。
2.2精耕細作
在播種之前要對土壤進行處理,清除收割后殘留的雜物,對土壤進行全面性的深耕處理,保證土壤耙平耙細。盡量施用農家肥,對土壤進行改良。
2.3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覆蓋栽培的方式是露地直播、育苗移栽,雙行錯窩、寬窄行起壟栽培。收獲后玉米稈的一半都放在溝內,并用土進行覆蓋,作為第二年的土面。此栽培技術的優勢較多,例如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土層的厚度,更好地保證根系的發育,葉面積增大,更好地實現光合作用,玉米稈還田還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實現了持續高產效果。
2.4適時播種
要在合理范圍內盡量早播,育苗移栽可以提前至4月初播種,露地直播在4月中旬,可以成功避開高溫干旱,一般成熟品種約在9月中旬成熟。為了保證一播全苗,要提前進行種子處理。例如,種子在溫水中浸泡進行催芽,在晴天播種,這樣的玉米種子不但出苗快,而且還更為整齊。種子加入包衣或者藥物進行拌種,避免鼠害,還能夠防治地下蟲害。在播種前1周,進行統一滅鼠。
2.5科學施肥
玉米種植想要實現高產效果,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就是科學施肥,綜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及玉米種子等因素,選擇針對性肥料。平均每畝的玉米產量,其氮的需求量約20公斤。玉米前期階段氮的吸收量不高,一旦遇到雨水多的情況,就會出現明顯的氮流失問題,所以基肥要以有機肥、復合肥為主。磷鉀肥施用后,多數都會被土壤固定,移動性相對較差,在作基肥時盡量靠近根系。
2.6強化病蟲害草害防治工作
玉米生長期間會出現蟲害,最為常見的就是玉米螟和蚜蟲。一般玉米螟出現在大喇叭口期,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呋喃丹,蚜蟲可以使用氧化樂果進行噴殺。草害可以發生在玉米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所以要針對草害的具體特點選擇針對性藥物,例如百草枯,但是在噴灑農藥時注意做好自身安全保護,避免出現誤吸藥物中毒的問題。
2.7人工去雄
一般在玉米雄穗露出少半部分時,就能夠隔株拔除雄穗,如果處于果穗吐絲的繁盛時期,可以在上午搖動植株,進行輔助性授粉,一般間隔2天進行1次。
3結語
農業增收直接影響農民經濟收入以及農業種植積極性,但是當前玉米生產中存在明顯不足,本文就具體問題分析,并提出有效性高產栽培技術,希望對以后農技推廣以及工作開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姚全勝,陳運長,任澤付.豐甜一號甜玉米栽培技術要點[J].長江蔬菜,2003,(09).
[2]陳效庚,原喜梅.夏玉米栽培技術要點[N].農民日報,2006.
作者簡介:趙炳生,大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科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