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栽培技術的應用及推廣,化學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玉米的生產質量。本文主要探討了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1.025
玉米廣泛種植在世界各個地區,在世界糧食作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的調整,新型的栽培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以及推廣,化學農藥的不合理利用導致玉米的病蟲害對化學農藥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嚴重地影響玉米的生產質量。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從玉米的生產情況出發,并對玉米的病蟲害做好調查以了解其生長發展規律,從而從多方面開展符合我國玉米的綜合治理病害蟲的措施,包括農業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信息素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等。
1我國玉米主要的病蟲害
1.1大斑病
大斑病又稱條斑病、煤紋病、枯葉病、葉斑病等。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黃枯死。
1.2病毒病
由于受到氣候條件、環境的影響,玉米容易感染病毒,導致病毒病的發生。當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生長顏色不均勻或者矮小,容易彎曲,則可懷疑是否患有病毒病,提前做好病毒感染防治措施。
1.3絲黑穗病
由于芽穗受到影響,玉米發生絲黑穗病,其果穗比正常玉米果穗更短,也可能在開花期無花穗。玉米容易枯萎,幼芽難以生長。
1.4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寄生在玉米葉背和嫩芽上,能夠大量繁殖。當其數量達到規模后,會導致玉米葉卷起、葉背枯黃,甚至還將導致整個玉米葉株死亡。必須在短時間內對蚜蟲進行消滅,以抑制玉米蚜蟲的大量繁殖,降低蚜蟲對玉米葉片的損害,避免玉米死亡。因為蚜蟲周期較長,容易對玉米雄穗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玉米授粉質量,導致玉米生長緩慢。
1.5紅蜘蛛
紅蜘蛛一般寄生在玉米葉或者雄穗上,對玉米葉進行啃食,導致玉米生長過程中難以獲得充分的營養和水分,致使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
2玉米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技術
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防重于治,應當把預防病害蟲放在第一位。在玉米的病蟲害農業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著生態控害以及生物防治的核心,通過對化學防治技術的合理利用,從而有效地降低由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提高玉米的生產質量。主要的綜合防治技術包括了以下幾種。
2.1農業防治技術
2.1.1選用抗病品種 選擇具有更強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種是防治病蟲害的首選方法,也是最為有效且經濟的方法。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選擇具有適應性較強、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對于晚疫病發病嚴重的區域,可以減少容易感染病蟲害的品種,增加抗病品種。在播種之前精心挑選健康的玉米種子,剔除帶毒、帶病蟲的玉米。嚴格加強檢疫檢驗,避免疫區或病區品種進入健康的區域。
2.1.2加強田間管理 在收獲和播種之前,對耕地進行深翻,能夠發揮蓄水保墑、消滅地下害蟲的作用,有利于降低田地害蟲的基數。根據配方進行施肥,合理調配各種化肥成分,增加有機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時對田間的雜草進行清除,避免蟲卵和病菌寄生在雜草中。如果發現病株,必須把病株拔除,然后燒毀或者深埋,使用石灰進行土壤消毒。成蟲盛發時,進行人工捕殺,并摘除卵塊。
2.2物理防治技術
白天利用蚜蟲趨黃色的特性,在黃板上涂機油或農藥粘殺蚜蟲,也可利用蚜蟲對銀灰色有負趨性的特性,在有蚜蟲的地方掛銀灰色或覆蓋銀灰膜驅蚜。夜間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地趨光性害蟲。可降低田間病蟲基數,減少病蟲為害。
2.3生物防治技術
保護病害蟲的天敵及人工飼養天敵。對病害蟲的天敵進行保護,可達到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的次數與用量的目的,通過對天敵的保護利用,來有效控制玉米病害蟲的繁殖。
2.4化學防治技術
通過對化學防治指標的實行,以及對病害蟲預測警報的加強,從而充分對病害蟲發生的動態進行了解以及掌握,根據相關的防治指標來對玉米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實施對癥下藥。在利用化學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時,應當避免過量使用毒性高、殘留率高的農藥,應當科學合理利用毒性比較低、殘留率較低以及防蟲效率高的農藥,與此同時在使用農藥來防治病害蟲。要注意輪換使用農藥,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玉米的生產實踐中,病蟲害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因此要加強對我國玉米病蟲害的控制,在防治技術上采用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合理科學的應用藥劑,從而達到穩產、優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子俊,林忠敏,牛榮山.旱地玉米免耕秸稈覆蓋條件下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1994,(03).
[2]高云龍,趙宏宇,王潔琦.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04,(06).
作者簡介:宋永科,大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