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華
摘 要:追求效益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只有高效的管理,才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管理效率。勝利油田目前正處于改革攻堅的關鍵階段,除了國有企業固有的管理體制一直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之外,更多的是管理機制的原因。勝利油田屬于國家特大型企業,主要涉及到油田的開發利用,不但勘探、開發油田,而且在近些年來業務逐漸全面起來,除傳統的生產以外,還轉向經營,將生產與對社會的服務融為一體。下設65個二級單位,480多個三級單位,3400多個四級單位,組織機構龐大,用工總量20多萬,崗位工種繁多,人員構成復雜,管理難度較大。要想使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就必需進行現代化的生產,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即要在減少工作強度的同時又確保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在管理上予以完善,要使管理系統規范化,具有易于管理、運轉良好的特點。以勝利油田采油廠為例,開發五十多年來,原采油礦管理中采油隊在生產經營管理,隊伍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創造出了許多成績和經驗,但隨著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人員的自然減員,原四級管理模式顯現出了一些不先進性和不適應性,同時存在技術管理流程復雜、工作效率低,特殊工種人員不優化等問題。通過開展了各層級大討論,廣泛征求意見,積極探索優化、高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區專業化改革。由采油礦“大而全”的逐層管理模式,轉變為管理區“兩級”專業化管理模式,配置資源更加高效、流程界面更加清晰,助推采油廠各項指標任務高效完成。
關鍵詞:流程;效率;優化;專業化改革;管理模式;指標
中圖分類號: TE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3-2
1 概述
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原采油礦管理模式是一種“大而全”的逐層管理模式,其下屬采油隊是一個“小而全”的經營個體,反應速度快,獨立作戰能力強,在經營管理、生產運行、技術管理等方面可以立足自我,進行一體化管理。但隨著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人員的自然減員,原四級管理模式顯現出了一些不先進性和不適應性。
2 原四級管理模式的弊端分析
2.1 采油隊管理職責與考核不對等
在原有采油礦管理模式下,采油隊“小而全”的管理職能,使其成為最小的生產經營個體,承擔了采油礦包括產量、成本、各類技術指標等,幾乎所有的考核指標。對照采油隊的職責,考核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產量說了不算、分項成本難控制、技術工作難落實。
2.2 技術管理流程復雜工作效率低
原有技術管理流程,設置的管理層級多,在采油礦層面,管理層級多達5個;同時管理崗位節點多,造成工作流程較長。我們對12項技術運行流程進行節點分析,共88個運行控制節點,其中需要反復落實匯報的節點達到36個,大大限制了工作效率。例如油井設計運行流程,一份最簡單的油井維護設計,原則上是采油隊的地質、工程技術員進行編寫,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技術管理部門確定了生產層位、施工工序、完井泵徑泵掛、桿管組配后,通知技術員編寫。技術員只編寫、不設計;同時由于方案變化等因素,造成反復更改、反復提交,運行時間長,效率低。
2.3 特殊工種人員不優化
特殊工種人員配置方面,特別是資料員、化驗員、測試員、監控員,存在人員不優化的問題。主要是化驗崗人員配置難、資料崗人員不優化、監控崗工作量不飽滿、測試工加班多,月工作量不均衡。
3 專業化重組改革的舉措
通過對以上問題深入分析,管理四區積極探索優化、高效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激發機制體制活力,提出專業化改革的五項舉措。
3.1 整合技術員,做強技術室
針對技術流程復雜、技術工作難落實的問題,對注采站地質、工程、注水三名技術員進行整合,優選精干人員充實到技術室,“三層變兩層”,統一負責全區的技術管理工作。具體的整合思路是,劃分職能、明確職責、以崗定員。例如將工程技術員整合到采油組。首先劃分工作職能,將工程技術員負責的19項重點工作,工況管理、問題井自扶、桿管鑒定等,與井下技術相關的12項工作,納入采油組管理;管線管理、設備管理等7項地面技術工作,納入注采站管理。整合后的采油組,負責全區油井工藝技術管理工作,職能26項,設置綜合管理、工藝技術、現場工程等5個管理崗位,每崗一人。同時執行5個崗位交叉互補,確保業務不掛空擋。在以崗定員上,以現場工程崗為例,以管理區躺井率和自扶工作量為基數,按照每2天發生1口躺井、編寫1口設計進行人員測算,確定現場工程崗1人,同時負責工況優化、桿管鑒定等工作,實現了現場工藝技術的專人專管,目前工作量較為飽和。
3.2 成立資料站,做準大數據
將資料員、化驗員、測試員、監控員從注采站分離,整合成立資料化驗站,負責全區資料錄入,含水化驗、液面錄取、在線監控、管理區三基技術資料等主要職能。在資料員的整合上,將原注采站12名資料員,優選6人組建資料班,負責全區油水井資料錄入工作,按油水井資料錄入,綜合資料錄入,三基、井史、電子地宮維護,三個職能進行定崗,確定每個職能2人,同時要求6人交叉錄入資料,實現崗位互補,節假日輪休。在化驗員整合上,將3個注采站化驗室整合成1個化驗班,轉變為6名化驗員流水線作業,平均每小時可以化驗80個樣,化驗時間縮短至3小時,就可以完成管理區全部的化驗工作量。在監控員整合上,優選4人,成立功圖管控班,實施倒班運行,負責在線報警簽收、功圖量油、功圖參數設置、問題功圖分析、設備問題提報等職能,使示功圖管理的安裝完好率、量油利用率等指標,均保持在采油廠前列。
3.3 做精注采站,實現專業化
整合后的注采站,剝離了大量的技術類和資料類工作,保留了生產運行、安全管理、維修維護、日常巡檢等崗位人員,要負責安全管理、運行管理、設備管理等五項職能,仍然具備應急處置、獨立作戰等“小而全”的傳統優勢。
3.4 建立配套流程,提升效率
專業化改革后,基于管理區“兩級”專業化管理模式,優化完善了技術、經營、生產、安全4大類26項管理流程,有效推進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停產井分析治理流程。原有的流程是,發現問題井以后,采油隊技術員和采油組都要進行停產原因分析,并制定自扶措施,而且不管技術員和采油組分析的意見是否一致,往往都要按照采油組的意見,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施工,采油組在有時間的情況下,要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現有的流程是,從現場落實、問題分析、制定自扶措施,直到組織注采站現場施工,全部由采油組負責。主要的改變是解決了技術員、采油組的職能交叉問題,提高了運行效率;二是決策升級,所有資料、措施都是采油組現場落實,提高了準確率;三是施工升級,由采油組現場制定并監督方案執行情況,提高了碰泵、洗井、熱洗的施工質量。通過管理流程的完善,有效推進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使職責界定更清;干擾因素少資料更準;流程節點少效率更高。
3.5 實施分級考核,落實目標
由采油礦、采油隊共同承擔全部生產經營指標的平行考核,轉變為管理區承擔生產經營指標及技術指標、成本控制落實到單項負責人、基層班站注重工作質量的分層次考核。為確保考核執行落地,我們建立完善月度考評管理公報,開展指標系統盤點和工作質量量化考核,使管理區及基層班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得到及時顯現,實現壓力的有效傳遞,進一步推動責任的有效落實。
4 結語
通過以上專業化改革措施的實施,使人力資源更加優化,工作職責更加清晰,管理責任更加落實,技術流程更加簡化,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開發技術指標持續向好,全部指標超計劃完成,為采油廠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 考 文 獻
[1] 朱皓,孫藝.專業化重組的理論與實踐經驗[J].企業導報,2010(01).
[2] 佟顯平,閆廣平.實施專業化重組增強企業競爭力[J]. 中國石化,2003(11).
[3] 賈穩鵬,可行性研究和后評價經濟評價方法探討——以某石油集團下屬專業公司非安裝設備購置項目為例[J].國際石油經濟,2010(07).
[4] 羅陶露,我國石油石化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研究[D].河海大學,2005.
[5] 杜琳,基于J2EE/STRUTS的勝利油田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