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紅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加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我國人口數量正在穩固平穩的增加。但是,在數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現了性別比失衡的社會問題,嚴重危害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利于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文通過對我國出生人口性別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性別比失衡的原因,從原因入手進行對策概述,具體在更新原有計劃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計劃生育管理能力和轉變性別歧視觀念等方面進行解決問題。希望本文可以為廣大計劃生育工作部門提供一些思想指導和技術意見,為我國更好的迎合國際態勢、發展和維護人權主義貢獻力量。
關鍵詞:性別比失衡;計劃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中圖分類號: C92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21-2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對一定范圍而言的,我國的性別比失衡具有持續時間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點。針對這個現象,我國長期堅持的計劃生育政策需要進行更新換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出臺的“二孩政策”就是對原有政策的全新調整,通過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養、轉變社會落后風氣、落實社保制度等途徑加快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的解決。
1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具體現狀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別比的現狀
伴隨社會不斷發展,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阻礙。從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的出生性別比從80年代以來就有迅速升高的趨勢:1982年的性別比為108.5,而到2004年性別比已經達到了121.2,雖然在這個危險的峰值之后數據有些回落,但是性別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圍內進行波動,隨后十余年的數據皆大大超過這個范圍。我國人口基數大,約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數據也同樣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國性別比失衡存在著空間地區分布不均、持續時間久、城鄉差異大等特點,治理解決方式較為復雜多樣,需要在統一領導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總體來看,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問題較為嚴重,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區經濟、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具體原因
造成我國多年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家庭傳統文化思想的牽制。中國傳統的父系社會極大的提高了家庭對男孩的期盼,大多數家庭認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資格成為家庭的繼承人;二是“兩非”非醫學需要技術的興起。提前鑒定嬰兒性別,選擇進行人工流產是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的重要原因,這些技術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我國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發生已經推行了相關法律進行整改,但是雙方通常是利益驅使,各取所需,法律并不能夠有效阻止這一現象;三是計劃生育制度管理不力。計劃生育部門對于性別的統計上瞞報、漏報甚至不報等問題,使得人口統計數據失真,最終出臺的政策必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職業對于女性長期以來存在歧視,對于職業能力具有偏向性,而在農村,男性一直以來都是重要勞動力,一系列因素導致我國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愈發嚴峻。
2 我國應對性別比失衡的對策
2.1 全面落實“二孩政策”
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減輕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危害、特別是加強調整人口性別比,我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實施“全面二孩”的政策,并協調全國積極應對二孩政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出生性別比可能有雙重的影響:一方面,生育數量限制的放寬可能一定程度弱化人們選擇性生育的動機,而且,許多新增的“無性別選擇”的孩子的出生對整個偏高的出生性別比起到“稀釋”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出生性別比;另一方面,生育政策調整使部分長期受到抑制的“生男愿望”可能有了實現的機會,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后,控制出生性別比的工作在一些地方不是可以“歇口氣”了,而是工作量更大了?!岸⒄摺钡膶嵤┬枰獜亩鄠€方面入手:一是注重保障婦女的權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母親數量激增,對于產假產生的成本問題要求政府買單,同時適當延長產假時間,為婦女提供安逸舒適的待產環境;二是增加二孩家庭養育費用補助,減少育兒成本,保證二孩家庭的生活質量;三是增建學前教育硬件設施,新生嬰兒數量的激增會帶來教育設施的緊張,為了減輕家庭生育二孩的恐慌、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托兒所、幼兒園等場所的增建工作務必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2.2 提升國家計劃生育管理能力
政府要加強對計劃生育的管理能力。在偏遠的農村地區,要注重計劃生育政策的普及,增強對農村居民的教育,幫助居民了解政策的具體內容、實施好處、產生的影響,為居民和政策的實施搭建溝通的橋梁。同時,要擴大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定期為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實時發布政策調整信息,讓整個工作靈活不呆板,隨時滿足政策需要,為適齡人群提供優質的咨詢服務和生育健康服務。再者,非醫學需要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和非醫學選擇性人工流產是加劇性別比例失衡的毒瘤,必須加大“兩非”工作的打擊力度,堅決杜絕此類違背人道主義精神事件的發生,保障人權,呵護每一個胎兒的健康成長。國家要促使打擊工作與監督機制設立并行,認真嚴肅對待“兩非”行為,將性別歧視扼殺在搖籃里,讓違紀人員受到應有的懲罰,最后達到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局面,全面深化醫生職業道德。最后,“兩非”的打擊工作要納入計劃生育部門的責任范圍,并結合專業考核機制,全方位保證維護性別比例健康平衡。
2.3 樹立男女平等的生育理念
要想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必須要提高婦女的地位,這就要求在經濟社會、思想教育層面進行考量分析。首先,雖然性別比例失衡和高速的經濟發展不相匹配,但是造成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空間上的不均衡。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帶來了思想教育的失衡,從而導致行動上的缺失。特別是在偏遠農村落后地區,大量婦女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這就為農村生育和再生育設置了障礙,只有大力發展當地的生產力,促使單位耕地的產值上漲,才能進行勞動力的轉移,婦女得以去非農業領域工作,在側重科學文化而不是體力勞動的新環境下,有利于樹立職業自信,提高當地經濟效益,進而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計劃生育。其次,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從思想上克服男尊女卑的錯誤觀點,撼動傳統落后生育思想的地位,尊重婦女生育事業,保護孕婦群體的生理、心理健康,充分肯定女性的社會價值。
2.4 完善社保制度
由于計劃生育教育工作的不充分,接受教育的區域不全面,且教育程度差距較大,導致人們對于性別問題依舊存在誤區。社會生活中,關于計劃生育的宣傳也具有社會導向性,有些從事該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存在性別歧視的思想,那么在推廣工作中更加不能保證工作的徹底有效。目前國家需要加強計劃生育部門的意識形態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素養,做到正確客觀的宣傳。政府需要建立計劃生育保障機制,通過幫助計劃生育家庭脫困、幫助家庭致富等方式免去貧困家庭的經濟困難,同時加強社區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保證居民的生殖健康。最后,還要正視男女就業、受教育上的不平衡,這一系列的努力最終都會在收入分配方面體現,從而化解職業性別歧視危機,有利于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推動社會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促進性別比例平衡。
3 結論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帶來的危害,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步完善也可以為計劃生育家庭提供堅實的生活保證。綜上所述,國家通過政府、社會、組織的共同努力,朝著平衡出生人口比例、發揚人權主義、消除落后性別歧視的方向不斷前進,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愛民護民的一系列舉措會受到各個國家的尊敬理解,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
參 考 文 獻
[1] 宋艷芹.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治理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4.
[2] 姚嵐.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對中國社會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
[3] 楊洪濤.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治理問題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8.
[4] 蔡玉春.社會生態視角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研究[D].安徽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