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高職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的重要骨干力量,在其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壓力較大,導致教師會出現職業高原現象、職業壓力以及職業懈怠等心理危機,影響教師的工作以及學生的發展。本文主要探究高職青年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以及干預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教育部門、學校以及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規劃緩解職業心理危機,從而提升教育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高職青年教師;職業心理危機;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55-2
0 引言
在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中流砥柱,關系著學校的發展。但是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80%的青年教師具有職業心理危機,其主要是在工作壓力下,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以及高原現象,超過了青年教師處理問題的能力,因而會對教師造成心理困擾,繼而產生心理危機,不僅影響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而且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因此,探究高職青年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與干預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高職青年教師職業心理危機表現
心理危機是人們在遇到應激反應時而出現的危機,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中,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會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壓力、職業倦怠以及職業高原現象,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職業壓力
教師職業屬于應激職業,在教師的工作中,會面臨較大的工作和學習壓力,根據教育部門調查資料顯示,教師的職業壓力約為80%左右,教師在承受工作壓力和職業聲望壓力的基礎上,還需要承擔教師職業專屬的壓力,例如高職青年教師需要承擔育人的壓力、學生家長的壓力以及心理學壓力等多重壓力,在此情況下,教師會產生生氣、焦慮以及沮喪等情緒,會造成教師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1.2 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情緒耗竭、人格解體以及成就感低落等現象,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會降低成就感及工作態度,其是由于工作的壓力持續性而引發。在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的情緒后,會導致在教育工作中力不從心,對工作內容感受到疲倦,從而導致其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1.3 職業高原現象
職業高原現象主要是指在工作中,晉升的可能性較小,導致其對職業規劃產生危機。高職青年教師由于教育能力以及經驗等方面存在不足,因而會長期處于一個崗位,在此情況下,容易導致教師出現職業高原現象,在此情況下,教師會對職業承諾,并且會出現動力不足的現象,造成教師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2 高職青年教師職業心理危機影響因素
2.1 職業因素
在高職教師職業心理危機影響因素中,職業因素是重要的歸因,其主要是由于教師屬于特殊行業,在日常工作中,長期處于應激工作狀態,教師傳統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備課、上課以及管理學生等環節,而在新時期的工作中,教師同樣需要承擔職稱、淘汰以及績效等壓力,在此情況下,部分教師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并且在教師的工作中,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明顯的沖突,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教師的工作責任感以及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打擊,嚴重時即會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2.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高職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存在較大的影響,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的競爭環境對其職業心理危機的影響較大,主要是由于教師在發展中,需要面臨職稱評定以及晉升等環節,而在競爭機制中,雖然倡導公平競爭,但是在實際評定中,裙帶關系影響較重,導致大部分高職青年教師由于資歷或者關系問題,導致晉升困難,打擊了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在人才運用方面,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缺乏人才,因而會將不同專業的人才規劃到不同的部門,導致教師學無所用,無法發揮自身的能力,導致教師出現職業懈怠感。最后,由于學生的管理問題加劇,部分學生難以管理,導致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生的管理中,提升了自身的工作壓力,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教師出現嚴重的職業心理危機。
2.3 社會因素
社會支持因素對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心理危機存在較大的影響,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工作中,承擔的社會責任較大,不僅需要承擔教學任務,同時需要承擔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家長的指責,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來管理學生以及應對家長,從而需要承擔較大的社會責任以及工作壓力,如果壓力得不到舒緩,必然會造成職業心理危機。其次,在教師的工作中,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教師的日常工作較為辛苦,上班時間需要承擔教學與管理工作,而在下班時間同樣需要承擔備課、管理學生以及應對家長的責任,但是教師的工資待遇相對較低,雖然國家倡導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但是依然難以符合高職院校教師的預期,因而容易造成教師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2.4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對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存在較大的影響,其主要是由于教師個人心理素質不同,導致其承擔壓力的能力有所差異,心理素質較強、樂觀以及責任感較強的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承擔壓力的能力較強,因而造成職業心理危機的風險相對較低。而在大部分教師的工作中,由于青年教師的工作經驗以及年齡等方面相對缺乏,因而在面臨壓力的過程中,無法做到有效的緩解。另外,部分青年教師無法有效地控制情緒,導致在面臨壓力的過程中,會出現懈怠以及難以控制的現象,因而會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心理危機。
3 高職青年教師職業心理危機干預策略
3.1 提升教師認知
在高職青年教師的發展中,教師的認知水平關系著其職業心理危機現象,由于教師的認知不足,導致職業心理危機風險系數較高,在此情況下,應該積極地提升教師的認知,使教師可以對自身的職業進行深刻的研究。首先,要提升教師對自身作用的認知,高職教師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搖籃,只有提升對自身作用的認知,才可以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提升對自身責任感的認知,教師長時間在壓力的情況下,會出現職業倦怠及高原現象,加強對責任感的認知,才可以更好地抵抗職業心理危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價值。
3.2 擴寬社會支持圈
在高職教師工作中,社會支持體系對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是由于在教師的工作中,面臨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導致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來緩解壓力,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積極擴寬朋友圈,引入更多的社會支持體系來緩解心理危機。首先,高職教師可以加強和社會企業的溝通,明確企業引進的人才標準,可以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熟知教師的重要性,繼而可以緩解壓力。其次,教師應該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明確自身的責任,以便可以降低職業倦怠帶來的影響。
3.3 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在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現象較為嚴重,影響學校對人才的運用效率,針對這種現象,學校應該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降低青年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感。首先,學校應該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晉升空間,使教師可以提升工作動力,降低職業倦怠感以及職業高原現象。其次,在工作環境的營造中,可以為教師構建溫馨的宿舍環境以及食堂環境,使教師體會到學校的關懷,從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3.4 建立職業心理危機風險防控體系
在干預高職教師職業心理危機的過程中,需要建立風險防控體系,以此來緩解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首先,教育部門應該根據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設計權重評分,包括生活、教學以及人際關系等多個范疇,可以全面反映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風險。其次,學校在工作中,應該定期通過評定方式,對教師的職業心理危機進行評定,一旦發現教師存在職業心理危機,要及時通過針對性的方案來舒緩教師的情緒,最終達到促進教師健康持續發展的目的。
4 結語
本文主要探究高職青年教師職業心理危機以及干預措施,發現高職青年教師由于受到社會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個人因素等影響,會出現職業懈怠、職業壓力以及職業高原現象等職業心理危機。因而需要制定提升教師認知、擴寬社會支持、營造良好氛圍以及建立風險防控體系等措施,以此來保證教師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孫佳.省屬高校教師心理壓力調查與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0.
[2] 耿祝芳.中學教師心理壓力與調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 王婷婷.中學新入職地理教師心理壓力分析與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