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霖+戴國勇+田金花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的推進,社會問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逐漸成為各界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如何界定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其導致的后果,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探索的。本文主要包括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從字面上和總體上分別給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第二部分闡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主要從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原因及后果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的。第三部分描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8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1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社會責任”一詞是在經濟和社會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而逐步出現并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并因它具有研究的必要性,而被各界學者不斷地進行理論的研究與探索。“企業社會責任”雖不是土生土長于中國,但其作為一個舶來品,卻深受國內許多學者的“喜愛”。
從字面上來看,“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企業”與一般談論的企業有少許的差異,這里的“企業”一方面指的是營利性的企業,另一方面應該指的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且獨立承擔責任的企業?!捌髽I社會責任”中的“社會”的主體十分廣泛,但是它不包括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的主體,即社會主體不包括企業利益,不管是有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或者是有潛在利益相關的任何主體?!捌髽I社會責任”中的“責任”不是傳統法律概念上的責任,這種責任不是法律賦予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它是因企業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而積極承擔的一種關系責任,這里的“責任”指的是企業對社會作為與不作為所應該承擔的一種義務??偟膩碇v,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在社會中扮演著某一角色而為企業的作為與不作為而積極承擔的一種關系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應主動積極并且自愿承擔的,為企業的作為與不作為都應該是對社會有利,對社會負責,為了社會的公共利益所負責的。
2 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
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具有深厚而廣泛的社會背景,它的存在和發展更是與社會息息相關。當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導致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不斷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而企業社會責任的存在對緩解這些矛盾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在現在的社會中,企業社會責任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與現實性。
2.1 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
近十年來,國內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讓人觸目驚心的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事件。首當其沖的是發生在2008年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讓人震驚的是給嬰幼兒吃的奶粉里竟然有可以使嬰幼兒患上腎結石甚至致人死亡的物質——三聚氰胺。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三鹿奶粉”只是眾多有害奶制品中的一個。后來,國家質檢總局對市場上的奶制品進行抽樣檢查后,發現不僅僅在嬰幼兒奶粉中發現了三聚氰胺,還在其他的奶制品中也發現了三聚氰胺,甚至伊利、蒙牛等全國著名的企業,在大眾中眼中是非常值得信賴的知名企業生產的奶制品也同樣沒能避免含有這種物質。一時之間,全國的奶制品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消費者對大型企業、對知名品牌都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其源自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
本以為“三鹿奶粉”事件已經敲響了警鐘,但事實證明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狀況日益嚴峻。在2010年發生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其暴露出企業與勞動者的工薪待遇問題。事情的發展過程是富士康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富士康“軍事化”的管理而導致其與富士康的矛盾日益激化,且在工作過程時,富士康的員工可能因為一些十分小的事情而被企業克扣工資或辭退,甚至受到不平等、不公正、不人道的待遇,最終導致富士康的員工選擇跳樓自殺。
因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而發生的,讓人觸目驚心的事件不計其數。哪些企業的行為是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呢?例如,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質量不合格導致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有害;企業給員工提供的工作、生活條件惡劣;企業惡意的拖欠、克扣員工的工資、給員工不合理、不平等的待遇等。另外,還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污染環境。企業是原料和產品的集合地,它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原料等問題,會生產出一些對環境有破壞力的物質,而在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不加以處理而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第二,偷稅漏稅。稅收是拉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根據法律規定,企業有義務積極主動的納稅;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角色,為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企業有義務進行納稅。俗話說納稅光榮,偷稅漏稅可恥。企業偷稅漏稅不僅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也是企業違反法律犯規的表現,要堅決抵制,堅決杜絕。
2.2 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
當代社會各類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各類社會問題日益尖銳,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現代社會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將有利于解決社會責任缺失的問題,有利于緩解社會上的各類矛盾問題。而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并不是由單一的原因所導致的,它的缺失是由企業、國家還有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企業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十分淡薄,沒有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認識有失偏頗。目前,許多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不應該承擔非自企業社會責任,而是應由政府來承擔;且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企業曾經長時間的承擔著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使企業對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處于消極與排斥的狀態下。第三,企業由于過度重視經濟利益而忽略了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本就是營利性的組織,追求利益是它的發展動力。但有一部分企業在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間的關系沒能把握好平衡,而過分的關注企業所能得到的經濟利益,犧牲了社會利益與環境效益,不積極的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企業未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原因。
政府方面的原因可以歸結于兩點。第一,在歷史的沿革中,企業未能獲得很大的“自由”,一直被政府所把控,聽從政府的指揮。雖然企業在市場活動中作為獨立和重要的主體,但其卻過分的依賴于政府的領導與指引,未能充分的發揮自己本應發揮的積極作用。在市場活動中,企業作為能夠獨立承擔責任的主體,作為市場交易活動的重要主體,應當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自主的積極的發揮能動性,不能單純的依賴于政府的指引。第二,政府對企業實施的指引沒能充分的落實。政府的指引大多都是宏觀調控各個方面的內容,沒有詳細的落實細節問題,且政府的指引是從上級到下級,一級一級的落實,由于各個層面容易出現理解差異或能力差異,可能會導致政府的指引在很多時候都未能落實到實處或未能充分的進行貫徹。
在社會方面,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情況也受到社會公眾、社會團體與社會媒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企業的市場活動的過程也需要接受各方面的監督,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行業協會的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也是因為社會公眾、媒體、消費者、行業協會等沒能監督好企業所導致的結果。企業的決策由企業的管理者所決定,而人無完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缺點,當其做出的決策沒有人監督,那么他們就會更加“放肆”。同樣的道理,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如果沒有組織、消費者、媒體等的監督,就會導致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
2.3 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后果
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不僅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損害,且對環境和社會的發展都會帶來難以磨滅的損害。在管理者眼中企業在不承擔社會責任時,可以節約技術成本,節約原材料成本等,從而獲取更大的利益。但這種看法是狹隘的,這種利潤是短暫的,其不利于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一個短時間的利潤,而失去企業樹立長期的良好信譽,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社會責任缺失的企業真是因小失大。
對社會來講,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將導致社會的不穩定與社會經濟的不合理發展。前面已經論述了在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情況下,企業和企業的員工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不處理好這些問題,就容易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從而導致各種不穩定事件的發生。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基礎,如果一個國家社會穩定都沒能解決,那么其經濟又能如何發展。
對環境來講,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更是致命的一擊。不難在各類新聞報道中看到某某企業向河里或環境中排放污染物質,污染了環境,也對周圍居住的人帶來了影響,使人們患上各種疾病,或因為環境的破壞不適合人們居住在這片土地上。人類離不開所居住的地球,地球為人類的居住與發展提供場地和物質,而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如果不能好好的保護環境,那么人類最終就只能自食其果。
3 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
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指的是一個國家通過立法等方式,用法律的手段來確定企業所必須承擔并不可違背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一旦法律化,就由國家的強制力來確保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某一企業的社會責任基本上都是從最開始的道德責任慢慢地經過社會的變化而逐漸變成社會責任,最終經過實踐的檢驗與立法機關的決定,使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法律化的責任。
一般情況,法律化的企業社會責任被規定在一個國家的公司類法律或環境類法律當中。例如,我國《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要承擔社會責任”。另外,我國的《公司法》也規定了監事會的設立及監事會的職權,欲充分利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我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強制性規定還在《破產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稅法》等法律中有所體現。
由于在理論界各位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理解不一,所以,它的范疇就有所出入。根據各學者的理解,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為法律化的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企業應承擔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環境及保護勞動者的權益等;另一類觀點認為法律化的企業社會責任不包括這些其他的責任,企業應僅僅承擔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對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意識還比較淡薄等,這些因素導致了企業的作為與不作為對社會、對環境都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想要一個企業能積極主動的承擔社會責任是比較難的;但如果能把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用立法的方式呈現,用國家的強制力來保障它的實現,那么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的狀況將會有很大的改善。雖然,將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是一件比較復雜并且艱難的事情,但只要將企業社會責任法律化,將會是一件造福全人類的事情。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主要參考文獻
[1]辛杰.企業社會責任與品牌資產:消費者CSR體驗與儒家價值觀的作用[J].南方經濟,2013(1).
[2]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交互跨期影響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8).
[3]李國平,韋曉茜.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度量與經濟后果——基于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綜述[J].會計研究,2014(8).
[4]李偉陽,肖紅軍.企業社會責任的邏輯[J].中國工業經濟,2011(10).
[5]馬龍龍.企業社會責任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1(5).
[6]張兆國,梁志鋼,尹開國.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2).
[7]孟繁富.消費者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8]崔麗.當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9]田金花.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推進機制的理論探究[J].中國商論,2015(12).
[10]鄧玉華.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競爭力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3.
[11]蔣建湘.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J].中國法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