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邊洪偉
【摘 要】模擬體驗式教學應堅持現實取向,基于學生現實生活體驗,旨在通過模擬現實情境幫助學生基于現實體驗,實現教學目標;解決實際教學難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滿足學生現實需要,使其更好地參與和適應社會生活。
【關鍵詞】模擬體驗式教學;現實取向
模擬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模擬情境,由學生親身經歷、全程參與,在體驗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模擬聯合國、模擬創業、模擬城市、模擬招聘會、模擬聽證會等模擬體驗式教學方式正成為思想政治課堂的新寵。然而,模擬體驗式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脫離生活實際,缺乏科學引導;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收獲寥寥;知識“綁架”發展,個性化目標無法實現等問題。如何讓模擬體驗式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個性成長的重要途徑呢?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筆者認為模擬體驗式教學應堅持現實取向。
一、基于現實體驗,實現教學目標
模擬體驗式教學活動應基于學生在課堂中的現實體驗活動,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根據模擬體驗式教學的特點,突出程序性知識目標、表現性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置模擬體驗活動及相應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片斷一:教師在“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課堂中設計了“階梯水價聽證會”這一模擬體驗探究活動。
(一)教學目標:
①學生明確舉辦社會聽證會的基本程序及規范。
②學生均有機會代表本組參與表達觀點。
③學生能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立場上作出判斷和選擇。
(二)教學組織:
1.確定聽證會參與人員:消費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經營者、政府人員、專家學者。
2.基本流程:確定“階梯水價”這一聽證會主題——將全班同學分成8個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小組分別準備相關資料——模擬聽證會的程序,各小組推薦代表陳述觀點——聽證會主持人總結。(20分鐘)
3.教師進行評價與總結。體驗性目標以學生在模擬體驗活動中的經歷、認同、內化的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的學習體驗及帶來的變化。體驗性目標是模擬體驗性教學的核心目標,體驗性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參與相關模擬式體驗活動,在此基礎上表達感悟與態度、作出判斷,進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個性化行為選擇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如教學片斷一中“學生均有機會代表本組參與表達觀點”反映了體驗性目標的要求,促使學生在體悟中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體驗是主動式體驗,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并始終居主體地位,利于個性化學習目標的實現。
程序性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和運用思想政治課相關的規則或操作步驟等程序性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程序性目標的指向在于學生學會“怎么辦”,而模擬體驗式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社會,解決現實問題,增強依法、依規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提供了可能。如教學片斷一中學生通過參與“階梯水價聽證會”的現實體驗,加深了對“社會聽證會的基本程序及規范”這一程序性知識的理解,是程序性目標的體現。
模擬體驗式教學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體驗的過程,也要關注體驗中的感悟與收獲;不僅要關注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模擬體驗式教學活動中將會在言行中呈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傾向,教師應該學會捕捉這些教學信息,及時加以引導。如教學片斷一中,筆者就在評價與總結階段提出如下問題:來自各方面意見的差異主要是什么?何為最佳?是否有客觀標準?客觀標準應該是什么?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在作出判斷和選擇是應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二、破解現實難題,促進主動學習
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有些是學生并不感興趣,覺得只是在說教,還有些則是教材知識比較抽象、較難理解,更有時是學生早已對政治課產生了學習倦怠感……這些教學實際中遇到的難題既有缺乏經驗支撐所致,又有可能是因為學習意愿欠缺,導致教師難設計、難組織、難有效。如果在此情況下還是一味講授,效果必然令人堪憂。不妨引入模擬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以破解現實教學難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現學業發展。
教學片斷二:在“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課堂上,教師創設了一個模擬體驗探究活動:模擬聯合國。
具體內容如下:會議名稱:聯合國安理會會議。
議題:釣魚島領土爭端、我國劃分東海問題。主席:老師。
規則:1.實行代表團制,代表團內首先進行5分鐘自由磋商,首席代表1名,形成基本觀點并記錄。
2.主席隨機點出發言國國名,首席代表作為所代表國的外交官進行發言,大會發言順序依主席所點順序進行。
3.每位首席代表發言不超過2分鐘。通過各方觀點的展示和點評,逐步引出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實現教學目標。
模擬體驗式教學的顯著優點在于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了主動學習和參與探究的樂趣,客觀上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愿,使學生逐步成為主動學習者。如以教學片斷二中的“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一框為例,學生在模擬聯合國中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明確的任務驅動,在參與的同時把“國家利益”具體化、在磋商和發言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認同了“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及“應堅定地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如果教師僅把教學重點放在講透教材知識,忽視學生主動參與,那么學生很可能游離于有效學習之外,或者被動學習而導致的學習效率低下。
模擬體驗式教學的關注點不再是教師“教得有效”,而更多的是學生“學得有效”。學生在模擬活動中的主動參與不僅有利于其豐富體驗,客觀上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模擬體驗式教學的設計應讓學生的思維“跳出”條條框框的知識,“走進”實用鮮活的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與運用,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成長。
類似“國家利益與國際關系”等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理論化較強,在政治課教學中并非個例,然而教學難題是相對的,“難”更多源于受限的教學理念,若能站在學習者的視角去審視和設計教學活動,“現實難題”將應化解于學生的主動學習之中。
三、滿足現實需要,參與社會生活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生活主題之中,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置模擬活動如下:
教學片斷三:在“投資理財的選擇”的課堂上,教師設置了“家庭投資理財”的模擬體驗探究活動。
模擬理財要求:1.發揮想象,建立一個虛擬家庭。包含如下信息:家庭成員(人數)、職業、年齡、月收入、現有存款、預期收入、當前物價水平等。
2.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儲蓄、債券、股票、保險等金融知識,結合虛擬家庭的實際情況,為家庭設計一份投資理財方案。
教學組織:1.以6人為以小組,選定一位組長統籌協調,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形成方案、說明理由。(15分鐘)
2.各小組分別由一位同學上臺展示方案,其他小組對方案進行評價、提出意見或者建議。
3.教師評價各組方案,歸納總結。
在投資理財要求“發揮想象,建立一個虛擬家庭”過程中,學生建立的虛擬家庭其實都有其現實家庭為雛形,學生的生活體驗本身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不斷的生活體驗來獲取。模擬體驗性教學課堂既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體驗提供了舞臺,也讓學生積累的更多的現實體驗。
學生參與模擬體驗活動,獲得豐富現實體驗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如“模擬參與社會聽證會”以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素養和能力,“模擬投資理財”以培養投資理財的意識和優化選擇,“模擬聯合國”以正確認識和評述國家之間合作、競爭與沖突……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提升更多的是表達能力、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傾向,而無論是學業發展還是主動參與并適應社會,這些能力或者情感都是學生的現實需要。
思想政治課旨在提高學生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具備即將成人的青年在現代社會中生活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教學活動是模擬的,但教學活動中的知識、程序和方法應該而且必須堅持真實性,只有真實、有效的知識、程序與方法才能夠對現實有指導意義,才能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片斷三中體現的“家庭投資理財”是學生現實生活中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這一探究活動的設計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
可見,模擬創業、模擬招聘會、模擬聽證會等模擬活動都是為了滿足生活中的現實需要而設計以解決實際問題,而這些模擬活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并適應現代社會。
課堂是模擬體驗式教學的主陣地,模擬體驗式教學在課堂上創設的活動是現實生活的“縮影”。探究活動是模擬的,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體悟與收獲卻是真實的,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模擬活動受課堂所限,規模、形式有所簡化,但其過程與方法應堅持現實原則,體現嚴謹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切不可把課堂模擬當成演戲,把課堂與現實割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