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

2017-02-17 09:16:13余紅偉沈珺李丹丹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年11期

余紅偉+沈珺+李丹丹

摘要 基于2014年中國質量觀測調查的數據,實證測度了轉型時期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并運用統(tǒng)計描述、相關性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從財富擁有、社會福利與個體能力三個維度分析了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①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女性高于男性,農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已婚人士高于未婚人士,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程度、職業(yè)類型以及家庭結構中,幸福感呈現明顯差異;②個人目標實現能力、社會公平與物價穩(wěn)定是影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最為顯著的因素,而家庭消費、消費環(huán)境以及社會治安是相對不顯著的影響因素;③財富擁有、社會福利會以及個體能力三個維度的因素均與幸福感顯著正相關,其中個體能力維度對幸福感的正向作用最大;個體能力除了直接正向作用于幸福感之外,還會通過正向地影響財富擁有及社會福利來間接作用幸福感。因此,當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關鍵影響因素在于個體能力維度。進一步優(yōu)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結構與環(huán)境,為中產階層個體能力展現提供公平暢通的渠道,是轉型時期提升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首要之義。

關鍵詞 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財富擁有;社會福利;個體能力

中圖分類號 C915

文獻標識碼 A

[KG*2]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11-0115-09

[WTHZ]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1.015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正在不斷壯大。據國家發(fā)改委課題組對中等收入者的劃分標準統(tǒng)計[1],中國中等收入階層比例從2001年的7.82%提高到了2014年的24.25%,已經成為構成中國社會的核心群體。幸福感是中等收入階層生存狀態(tài)的主觀表達,反映了他們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滿意度與訴求點。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陣痛期,一方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中等收入階層有了更高的生活期望與要求,另一方面現實中諸如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等諸多問題又制約了其生活水平的提升。研究轉型時期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問題,對于進一步地緩解貧富矛盾,維系社會穩(wěn)定,擴大消費需求,助推經濟持續(xù)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與相關概念界定

1.1 文獻綜述

對中等收入階層發(fā)展的時序研究均表明,近二十年來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占比不斷增加,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的社會群體[2]。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特點通常表現為擁有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收入、受過良好教育、一般從事腦力勞動、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與職業(yè)能力、有較強的消費能力、注重生活質量、有較強的自我價值實現要求等[3-5]。對中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生活狀況的研究表明,無論在收入、住房這些生活機遇上,還是在階層地位認同上,中等收入階層都呈現出典型的中間狀態(tài)的特點[6]。中等收入階層處于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之間,在協(xié)調貧富階層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被認為是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器[7]。 同時,中等收入階層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與意識,也成為新常態(tài)下促使經濟進入消費驅動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推動器[8]。

國內外對收入與幸福感的研究發(fā)現,當個體收入較低時,幸福感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當個體收入較高時,幸福感并會不隨收入增長而升高,甚至會出現下降趨勢,即“幸福悖論”[9-10]。而專門針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這一特定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并不多見。劉欣[4]對2003年中國中產階層定位的研究中簡單地統(tǒng)計了階層地位對其生活幸福感的作用,指出中產階層明顯比低社會階層的人群有更強的幸福感,中產上層的人群甚至比社會上層的幸福感更強;李敏等[11]對中國西部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發(fā)展狀況的調查發(fā)現,52.3%的西部中等收入階層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宋辰婷[12]對2006年中國中產階級的幸福感進行了分析,指出家庭結構、教育經歷和職業(yè)特征對幸福感影響顯著,而收入的影響卻不顯著;廖永松[13]研究了較為富裕的農民的幸福感,指出農民具有明顯的“小富即安”的生活觀念;羅拾平[14]對城市中產階層按揭購買行為的研究表明,按揭購房后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雖然這些研究對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問題有所涉及,但是仍缺乏全面性與深入性。特別是在當下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可能會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研究。

1.2 中等收入階層判定標準

中等收入階層的劃定有絕對定義和相對定義兩種主流的方法。絕對定義是通過定量的劃定收入或消費開支水平來進行確定,如國家發(fā)改委社會發(fā)展研究所課題組[1]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2—6.5萬元之間為中等收入者。相對定義法則主要是通過以中位數收入或消費支出為基數,上下浮動一定比例來獲得中等收入階層的區(qū)間值,如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根據國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的0.75和1.25倍作為上下限,確定中等收入階層為家庭年收入處于10.6—22.9萬元的人群[15]。相比而言,絕對定義法更合適做國別的比較研究,而相對定義法則適合對單一國別的內部的研究。由于本文的研究范疇僅是針對中國內部的分析,因此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相對定義法所確定的標準,即家庭年收入處于10.6—22.9萬元。

1.3 幸福感測度

測量主觀幸福感通常會采取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單項問項測度法,直接向被訪者提出 “總的來說,你覺得你的生活幸福嗎?”等類似問題,并要求受訪者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以及十分法等選擇不同程度的主觀評價。這種測試方法的優(yōu)勢是簡單、清晰且實施成本低,可以很快地測量出個體的總體幸福感,規(guī)模較大的樣本調查采用非常普遍。像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和蓋洛普調查(Gallup Poll)等采用的就是單項問項評價的方法[16]。第二種是綜合測量方法,即以量表的形式將幸福感分解為諸多問項,要求受訪者對每個題目進行一一選擇,將所有評價結果進行加總合成從而測量出整體幸福感。如著名的牛津主觀幸福感問卷(OHI,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測度了包括生活狀態(tài)、個人目標、社會價值、需求滿足等12個維度的內容[17]。分項的綜合測量方法由于問項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將能更清楚地反映幸福感的內在構成要素,更便于分析其形成的機理與過程。本文對幸福感的測量將選擇第一種單項問項法,主要基于兩點理由:其一,本文所用的數據源于全國范圍內的一項大規(guī)模調查,符合第一種方法的大樣本屬性;其二,本文研究重點是幸福感的各類影響因素,綜合測量法所需構建的諸多指標極有可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并非是幸福感的組成要素。

1.4 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涉及諸多方面,大量的文獻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將基于現有學者的研究,分別從經濟、社會與個體三個層面對影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因素展開分析。

(1)經濟層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經濟增長帶來的個體財富擁有。中等收入階層處于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之間,收入對其幸福感的影響可能更為復雜。有學者認為相比收入,家庭或個人開支與幸福感的關系更加直接,因為開支水平直接決定社會商品的購買量,而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則從商品的使用中得以體現[18]。雖然開支與收入可能存在較高的相關性,但兩者并不等同,它們會隨個人或家庭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差異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由于中等收入階層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也有學者指出并不能單純靜態(tài)式地討論收入和開支對其幸福感的影響,物價波動與消費環(huán)境變化等動態(tài)因素也是中等收入階層財富構成的條件性要素[19]。此外,中等收入階層的財富增長除了表現為當期的收入兌現外,還會表現為財產擁有的未來預期增值。如學者林江[20]的研究表明中國城市房價的上漲會顯著提升有房者的幸福感。綜合現有研究,本文認為影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財富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增長、家庭或個人消費、物價水平、消費環(huán)境以及財產增值等。

(2)社會性因素是指社會發(fā)展可以為個體提供更多的“可獲得性”[18],從而影響其幸福感。這種“可獲得性”突出地表現為廣義的社會福利。中等收入階層通常具有較強的自我價值實現愿望,因此他們往往也對這種“可獲得性”的社會福利更加敏感。社會福利首先表現為基本性的安全與需求保障。Easterlin[10]認為基本性的生存與安全保障是幸福感形成的前提;同樣犯罪率高與社會動蕩的環(huán)境中人們感到“不滿意的程度”將增加[21]。社會福利另一方面表現為社會的公平,比如一些學者認為貧富差距拉大會顯著地降低整體社會民眾的生活滿意度[22],包括政治參與度的公平也會影響居民幸福感[23]。由于社會福利的供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一國的政府,因此許多學者分析了政府保障性支比如醫(yī)療保障的支出、失業(yè)保障的支出、教育支出等對幸福感的作用[24]。此外,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也會影響民眾的生活環(huán)境,對民眾幸福感造成不利影響[25]。總體而言社會層面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比較多,基于現有文獻的分析,本文認為影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社會福利因素包括社會治安、社會公平、社會保障、政府效率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

(3)個體性因素是內生于個體的各類因素。不論是對于中等收入階層還是其他階層,幸福感本質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感受。對個體性因素的討論可以從顯性化的個體外在特征與隱性化的個體內在能力兩個方面展開。外在個體特征比較容易觀察,如性別、年齡、職業(yè)、居住地、教育經歷等,許多研究表明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幸福感的明顯差異。內在個體能力相對而言更難于直接觀察。Amartya Sen[26]的能力方法論(Capability Approach)指出 “對于個體的生活質量,重要的不是商品和收入,也不是效用,而是個體功能和能力”。功能是個體所要實現的狀態(tài),是其設法做到或者存在的,反映出一個人的現實狀況;能力是反映人獲取一種功能所需要的能力水平。Sen[26]認為個體的這種“獲取功能的能力”是幸福感生成的重要因素。本文認為,中等收入階層通常受過較好的教育,掌握了相關的專業(yè)技能,從個體能力的角度探討其幸福感將更加有針對性。基于Sen的理論學者們分別從個體保持生理健康與活力的能力、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學習知識的能力、獲取資源的能力、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等方面展開了個體能力的討論[27-29]。基于這些文獻的分析,本文將重點探討保持健康、適應環(huán)境、學習知識、獲取資源以及實現目標等個體能力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而將外在的個體特征作為分析中的控制與調節(jié)變量。通過這些隱性化的能力因素的探討,可以更深層次發(fā)掘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形成的內在機理。

基于以上文獻綜述與概念分析,本文將運用大規(guī)模一手調查的數據,對2014年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進行測度,并重點從財富擁有、社會福利以及個體能力等維度進一步分析影響幸福感的各種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為轉型時期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比例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

2 數據來源與變量統(tǒng)計

2.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4年武漢大學質量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的中國質量觀測調查。中國質量觀測調查是面向全中國居民的一項以主觀滿意度評價為主題的大范圍問卷調查,通過招募大量(200—300人)學生調查員進行入戶訪談填報問卷的方式實現。調查總共發(fā)放了8 342份問卷,回收6 108份,經過檢查與清洗,最終保留有效問卷5 308份。選用這項調查的數據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數據,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1)調查數據能完全覆蓋本文所要研究的具體對象與指標。中國質量觀測調查內容涉及個體基本信息、總體生活幸福滿意度、對自身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對經濟增長相關活動的滿意度評價、對社會發(fā)展相關活動的滿意度評價、對各類產品、服務、環(huán)境等的滿意度評價、對政府部門各類管理服務效果的評價等130項具體的評價問項,如“總體而言,您對您的生活感到滿意幸福嗎?”“您對本地區(qū)社會治安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如何?”等,要求被訪者按照十分法的選項進行主觀評價。這些評價完全能滿足本文研究的數據需求。

(2)調查數據具有較好的區(qū)域代表性和抽樣代表性。第一,調查區(qū)域具有代表性。調查覆蓋了中國所有32個省級區(qū)域的89個地市級區(qū)域。其中地市級區(qū)域的確定原則是:每個省級區(qū)域原則上確定3個地市級區(qū)域,每個省級區(qū)域的省會城市均入選,然后依據各省級區(qū)域內的地市人均GDP排名分別選取排名位于1/4區(qū)位和3/4區(qū)位的2個市級區(qū)域。依此原則應總共調查96個地市級區(qū)域,但是由于7個地區(qū)過于偏遠,未能完成調查。第二,樣本選取具有代表性。原則上每個地市級地區(qū)要成100個受訪對象的問卷調查。這100個受訪對象的選擇必須遵循統(tǒng)一的分層抽樣準則,嚴格將樣本的性別比、城鄉(xiāng)比、年齡分布、職業(yè)分布等多個屬性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3)調查數據能夠反映中等收入階層的主要特征。按照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對中等收入階層的定義標準,5 308個有效樣本中1 398個樣本被判定為中等收入者,中等階層占比26.3%。中等收入階層的樣本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可以發(fā)現,樣本數據能夠較好的反映中等收入階層的主要特征。

2.2 變量統(tǒng)計

根據上文對幸福感測度方法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在原問卷130項問項中確定16個問項進行具體變量的度量。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進一步對以上中等收入階層的16個問項數據進行信度檢驗。運用SPSS19.0計量軟件進行Cronbach α系數檢驗。整體16個問項的量表以及財富擁有、社會福利、個體能力各維度指標的α系數分別為0.897、0.813、0.750、0.852、0.820,均屬于很可信的區(qū)間范圍,表明整體及各類變量具有較好的可信度,能夠進行進一步的量化分析。

3 實證分析與討論

3.1 幸福感特征描述分析

從問卷測量結果可知,2014年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整體幸福感均值為7.072,而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發(fā)布的當年中國居民幸福感5分制評價結果為3.370,轉化為10分制約為6.740。對比之下可以發(fā)現,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明顯高于整體國民水平。

對不同群體特征的中等收入階層進行幸福感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的統(tǒng)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女性的幸福感均值略高于男性,反映中等收入階層中男性可能承擔了更大的經濟社會壓力,從而獲得更低的幸福感;已婚的人群比未婚人群的幸福感均值高出10.2%,表明婚姻能夠帶來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顯著提升;農村人群的幸福感也明顯高于城市人群,高出比例為7.3%,說明生活在農村的中等收入階層更容易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從中等收入階層的年齡分布來看,從18—60歲幸福感隨年齡增長而依次遞增,特別是在30歲前后的兩個年齡階段,提升最為明顯,增幅達3.92%,進一步的表明婚姻可以有效的促進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感在51—60歲間達到最高為7.234,到61歲之后顯現略微下降趨勢,表明中等收入階層退休后幸福感可能會隨之降低。在教育學歷方面,隨著中等收入階層受教育程度的延長,其幸福感整體顯現出一種U型的分布:學歷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這類人群可能更多分布在農村,生活成本低更容易得到滿足;學歷處于高中與高職高專的人群幸福感最低,學歷可能給這類群體造成了一定程度身份認同的尷尬感;本科學歷的幸福感與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研究生學歷則明顯能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從職業(yè)類型來看,處于中等收入階層的農民幸福感最高;企業(yè)職員的幸福感最低,其次是公務員,兩者均低于平均水平;教師、醫(yī)生、律師、金融等專業(yè)技術人員以及個體經營者的幸福感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中等收入階層的專業(yè)化技能能夠有效地促進其幸福感的提升。在不同家庭成員數的分布中,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隨家庭成員數量的變化顯現倒U型分布,家庭成員數量在4人時,幸福感最高為7.256。在地區(qū)分布差異上,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按東、中、西部依次地區(qū)遞減。

3.2 幸福感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將財富擁有、社會福利、個體能力的15個影響因素指標分別與總體幸福感評價進行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除對家庭消費、消費環(huán)境以及社會治安三項的滿意度評價與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中等程度相關外,其他影響因素均強相關,說明這些因素均能在不同程度影響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相關系數排名前三的影響因素分別為實現個人目標的能力、社會公平與物價水平。對相關性系數在0.7以上的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7個因素中有4個屬于個體能力維度,2個屬于社會福利維度,1個屬于財富擁有維度。這表明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影響作用,個體能力維度的因素作用最大,社會福利維度次之,而財富擁有維度的作用則最小。與此同時,相關性系數排名后三位的因素分別為消費環(huán)境、家庭消費和社會治安,進一步說明財富擁有對中產階層幸福感的影響作用相對較弱。對影響因素分維度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在財富擁有維度,物價水平的相關系數最高,但是滿意度評價卻最低,同時對消費環(huán)境的評分也遠低于幸福感均值,表明當前物價上漲與消費環(huán)境不佳,加重了中等收入階層的生活成本,從而削弱了收入與財產增值對幸福感的促進作用;在社會福利方面,社會公平與政府效率與幸福感的相關更強,但是兩者滿意度評價卻均低于幸福感均值,表明當前政府過多干預造成個人機會的不均,顯著地降低了中等收入階層的“可獲得感”,社會治安的相關性相對最弱,但是滿意度評價卻最高,表明中等收入階層對社會治安普遍表示放心;在個體能力方面,個人目標實現能力的相關性最高,但是滿意度評價卻最低,表明現實的經濟社會條件不足以支持中等收入階層較高的生活目標實現。同時,對比三個維度的滿意度評價可以發(fā)現,相比社會福利與財富擁有維度,個體能力維度的各因素評價普遍較低,均低于總體幸福感評價,表明個體能力的諸多因素不足已經成為拉低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明顯短板。

3.3 不同因素的影響作用分析

相關性分析的結果顯示,個體能力維度因素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影響作用最大,而財富擁有維度的作用最小。由于相關性分析只是靜態(tài)地將單一的影響因素與總體幸福感進行檢驗,并未考慮到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動態(tài)影響過程,因此本文將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影響作用與機制。

3.3.1 模型建立

根據相關性分析的結果,本文構建如圖1所示結構方程模型,研究財富擁有(WP)、社會福利(SW)以及個體能力(IA)三類因素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H)的影響作用。

3.3.2 模型擬合結果

運用Amos 21.0軟件對圖1所示的模型進行數據擬合,最終修正擬合的模型結果如圖2所示。

對擬合模型進行適應性的分析,各項指標如表5所示。

擬合模型中卡方值對應的p值為0.147,模型在0.05的置信水平下達到了顯著。同時絕對擬合效果指標中GFI值為0.930,超過了0.9,AGFI值為0.873,接近0.9的水平,PGFI也超過了0.5;相對擬合效果指標中,NFI和RFI基本達到0.9的可接受水平,IFI和TLI則未能達到可接受的水平;替代性指標中,CFI超過了0.9,PCFI超過了0.5,RMSEA也低于0.05。X2自由度比、AIC等指標均達到了可接受水平。整體而言,擬合模型主要指標均達到了較好的適配水平。

3.3.3 影響作用的標準化路徑分析

對擬合模型的外生觀測變量進行標準化路徑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1)直接作用路徑分析。從表6的結果中可以看出,財富擁有(WP)與社會福利(SW)對幸福感的形成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其CR值分別為11.320與44.835,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二者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332和0.467,說明個體財富擁有(WP)和社會福利(SW)每增加1個單位,對應幸福感則分別上升0.332和0.467個單位。但是,個體能力(IA)對幸福感作用路徑的標準化系數為0.889。從直接作用的路徑分析可知,個體能力(IA)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形成影響作用明顯強于財富擁有(WP)與社會福利(SW)的影響作用。

(2)間接作用路徑分析。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個體能力(IA)對幸福感的形成還存在著間接的作用路徑。表6的計算結果中,個體能力(IA)對個體財富擁有(WP)和社會福利(SW)均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均在1%的置信水平顯著)。其中個體能力(IA)每提升1個單位會促使個體財富擁有(WP)感知以及社會福利(SW)的感知評價分別提高0.130和0.314個單位。因此,個體能力(IA)會通過影響個體財富擁有(WP)和社會福利(SW)進而間接地提升個體幸福感。

因此,綜合三類因素的作用機制可以發(fā)現,財富擁有與社會福利會促進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提升,但是個體能力與幸福感正向作用的系數更大。進一步地,個體能力除了直接作用于幸福感之外,還會通過正向地影響個體財富擁有及個體社會福利來間接作用幸福感,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上升。因此,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核心影響因素是個體能力,一方面?zhèn)€體能力的提升會直接導致個體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它又會通過能力的提升而獲得更多的財富與社會福利,從而使幸福感得到相應的提升。

4 結 論

本文運用2014年中國質量觀測調查的數據,實證測度了轉型時期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并從財富擁有、社會福利與個體能力三個維度分析了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與影響作用,主要結論如下:

(1)中國中等收入階層整體幸福感評價為7.072。對不同個體特征的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農村人群高于城市人群,已婚人士高于未婚人士;隨年齡增長幸福感依次遞增,到退休后呈下降趨勢;隨教育程度的延長,幸福感整體顯現出一種U型的分布,高職高專歷人群幸福感最低;從事教師、醫(yī)生、律師、金融等專業(yè)技術職業(yè)以及個體經營者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隨家庭成員數量增長,幸福感顯現倒U型分布,家庭成員數量為4人時,幸福感最高;地區(qū)分布差異上,幸福感按東、中、西部依次遞減。

(2)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各類影響因素的分析發(fā)現:財富擁有維度,物價水平對幸福感的影響作用最為顯著,持續(xù)的物價上漲加重了生活成本,削弱了財富對幸福感的促進作用;社會福利維度,社會公平與政府效率的影響最為顯著,政府過多的干預造成個人機會的不均,顯著地降低了中等收入階層的“可獲得感”;個體能力維度,個人目標實現的影響最為顯著,而且各因素評價均普遍較低,個體能力的諸多因素不足已經成為拉低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的明顯短板。

(3)對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各類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發(fā)現:財富擁有與社會福利會促進幸福感的提升,但是個體能力與幸福感正向作用的系數更大;個體能力除了直接作用于幸福感之外,還存通過正向的影響個體財富擁有及個體社會福利來間接作用幸福感,使中等收入階層幸福感上升;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的核心影響因素是個體能力。

因此,轉型時期的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幸福感提升應進一步優(yōu)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結構與環(huán)境,為中產階層個體能力展現提供更好的平臺。具體包括:要消除市場上由于壟斷、特權、價格不合理以及生產資料獨占而帶來的不平等,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中等收入階層的能動性;要減少部門權利對社會流動機會的干預與影響,注重社會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加大中等收入階層參與公共決策的機會;要推動高等教育向提升個體綜合能力與專業(yè)化技能并重的方向改革等。此外,也要注重進一步地穩(wěn)定物價水平,特別是對房產、食品等剛需性商品的漲價幅度進行有效控制,使經濟發(fā)展帶來的財富擁有更大程度地惠及中等收入階層。

(編輯:徐天祥)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研究所課題組. 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劃分標準[J]. 宏觀經濟研究, 2004, 16(5):53-55.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Institute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middle income people[J]. Macroeconomics, 2004, 16(5): 53-55.]

[2]趙潔. 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中等收入階層的評判標準[J].求實, 2010, 14(9):530-56. [ZHAO Jie.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middle income class in China during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J]. Truth seeking, 2010, 14(9):530-56.]

[3]宋健.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比例變化及擴大措施[J].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23(2):79-93. [SONG Jian. Changes of the propotion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n China and how to raise it[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23(2):79-93.]

[4]劉欣. 中國城市的階層結構與中產階層的定位[J].社會學研究, 2007, 22(6):1-14. [LIU Xin. Class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class location in urban China[J]. Sociological studies, 2007,22(6):1-14.]

[5]ARTHAUDDAY M L, NEAR J P. The wealth of nations and the happiness of nations: why ‘accounting matter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5, 74(3): 511-548.

[6]趙潔, 段愷. 緩沖還是阻礙?——社會轉型時期中國中等收入階層與社會穩(wěn)定關系之探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26(6): 64-68. [ZHAO Jie, DUAN Kai. Buffer or impedi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ddle income class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an[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26(6): 64-68.]

[7]孫杰, 姚玉祥. 中等收入階層: 和諧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J].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3, 13(8):78-83. [SUN Jie, YAO Yuxiang. The middle income class: the backbon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J]. Journal of Fujian Party School, 2013, 13(8):78-83.]

[8]LI H. 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and its implications[J]. American review, 2006, 33(2): 67-78.

[9]DIENER E, SANDVIK E, SEIDLITZ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lative or absolute?[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3, 28(3):195-223.

[10]EASTERLIN R. 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995, 27(1): 35–47.

[11]李敏,楊亞利. 新形勢下中國西部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發(fā)展狀況實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3(6):117-123. [LI Ming, YANG Yali. Empricial research into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dium income class in western China under new circumstance[J]. Jouranl of Northwea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13(6):117-123.]

[12]宋辰婷. 中國中產階級的中產認同與幸福感測量[J].江漢論壇, 2013, 14(11):139-144. [SONG Chenting. Identity of middle class and measurement of their happiness in China[J]. Jianghan tribune, 2013, 14(11):139-144.]

[13]廖永松. “小富即安”的農民:一個幸福經濟學的視角[J]. 中國農村經濟, 2014, 15(9):4-16. [LIAO Yongsong. The content of the farmers: a happy economics perspectiv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4, 15(9):4-16.]

[14]羅拾平. 失衡消費后債重道遠——城市中等收入階層按揭購房后的生活質量調查[J].人口與發(fā)展, 2008, 14(4):83-90. [LUO Shiping. Imbalance consumption and a heavy deb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middle class after the mortgage purchase[J]. Population & development, 2008, 14(4):83-90.]

[15]潘家華, 魏后凱. 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No.8[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15. [PAN Jiahua, WEI Houkai. Blue book of cities in China: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8[M].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2015:15.]

[16]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2): 276-302.

[17]ARGYLE M. The psyehology of happiness[M]. New York:Taylor & Francis Press, 2001:12.

[18]MOORE E, LESLIE H, LAVIS A.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Kingdom of Tonga[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5,70(3): 287-311.

[19]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34-43.

[20]林江, 周少君, 魏萬青. 城市房價、住房產權與主觀幸福感[J]. 財貿經濟, 2012, 21(5):114-120. [LIN Jiang,ZHOU Shaojun,WEI Wanqing. Prices of urban real estate, housing proper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12,21(5):114-120.]

[21]FREY S. What can economists learn from happiness research?[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2, 40(1):402-435.

[22]LUTTMER E. Neighbors as negatives:relative earnings and wellbeing[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20(3):963-1002.

[23]EASTERLIN R. Lost in transition: life satisfaction on the road to capitalism[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9, 71(2):130-145.

[24]RAM R.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happiness of the population: additional evidence from large crosscountry samples[J]. Public choice, 2009, 138(3):483-490.

[25]WELSCH H . Environment and happiness: new evidence for Spain[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3, 112(3):549-567.

[26]AMARTYA S, NUSSBAUM M. The quality of lif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45-59.

[27]CLARK D A.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the many spaces of human wellbeing[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5, 41(8):1339-1368.

[28]INGRID R.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 theoretical survey[J].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2005, 6(1):93-114.

[29]黃燕東, 姚先國, 楊宜勇. 完備能力,功能擴展和基本幸福能力平等——關于阿瑪蒂亞·森的能力方法理論的拓展研究[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5, 14(2): 97-105.[HUANG Y D, YAO X G, YANG Y Y. Complete capability, function expanding, and basic happiness capabilities equal: an extended research on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theory[J].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2015, 14 (2):97-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欧美一级|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麻豆精品在线| 91精品国产一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网| 精品国产99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 欧美亚洲激情|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性网站|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99资源在线| 亚洲三级a|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伊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a天堂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天堂久久| 97综合久久|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老色鬼欧美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91久久大香线蕉|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伊人色天堂|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jizz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