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武
不可小覷文化經典的負價值
陳立武
西安市委黨校歷史學教授胡覺照曾給國家教育部教材司寫信,建議將諸葛亮的《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以華歆的《止戰疏》代之。信件被媒體披露出來后,立即引來文化教育界的激烈討論,大多數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出師表》是經典名篇,不應該也不需要撤出。
胡教授建議換下《出師表》,是在提出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中的某些負價值問題。中小學語文教學與大學不盡相同,是讓學生們學習其文法,吸收其文化精義,甚至背誦全文。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正統皇室觀、暴力一統天下等思維方式占據主流,被認為是正當的,這種文化精神浸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正是這樣的情感與思維傾向,才有了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奸雄形象和劉備、諸葛亮的主流形象,《出師表》也因此高揚著真誠的正義感與使命感。
我們多有被動吸煙的經歷,不吸煙的人會在公共場所不知不覺地吸進了癮君子制造的煙塵。部分教材與書籍何嘗不也是這樣呢?歷史經典在教材中具有多重文化教育價值。其一是歷史價值,其二是人文價值,其三是文化價值。如果教材編選者能夠充分考慮到經典篇章的人文價值層面,就不會有胡教授的質疑了。如果一定要選《出師表》,當然也可以選入《止戰疏》,甚至國外有關戰爭論的經典文獻也可一并收列。通過一組文章,讓學生們認識到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讓歷史文獻的感性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討論分析,上升為學生的理性認識。
文化經典中的部分負價值值得探討和思考。人的一生不同階段對經典的意義與價值有不同的理解與認識。我們不能從成人的角度來要求學生,中小學生并沒有廣博的歷史文化視野,他們更多地是在被動接受傳統文化精神,選編教材時就要多選正面的、符合核心價值的內容,使他們從少年時代就有健康的人文胸懷。■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