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
釋疑·收獲·質疑:念好創新課堂“活”字訣
李海軍
創新教育首先是課堂教學創新,因為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應試教育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只重視死的知識傳授,而忽視活的人才培養。素質教育則強調既要重視結果,又要重視過程。
發揮課堂教學的空間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訓練、提高、發展、展示自我的輕松、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這應該是我們施教者的重點工作。
怎樣才能高效率地利用課堂時間,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在知識、智力、思維、情感、品質等方面獲得持續的發展,使其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掘,這也是我們施教者應探討的問題。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才能培養出鮮活的、有時代特色的現代化人才。基于此,筆者對創新課堂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
根據所學內容,設定一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借鑒企業營銷的“團隊精神”,運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一改以往應試教育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提倡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
事實上,課堂學習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應該是在溫固的過程中知新,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智力、情感、品質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揚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具體操作原則為:一點、二放、三收。
一點:以所學內容為中心點,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為中心目標。
二放:在釋疑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馳騁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發散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把全部情緒融入所學內容之中。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為他們提供適合其成長的環境,再加上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這些“未來人才”一定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形象化為主持人、教練、導演,具體化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疏、導、引三個方面。知識盲點、思維盲點、情感盲點需要疏導,學習方法、學習途徑、做人之道需要引導。
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體驗式,發現法、討論法等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科學地引導學生去討論、去爭論、去發現、去發掘、去操作、去演示、去識別,讓學生主動求索、學會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像一個高超的放風箏者,既能放得開,做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又能收的攏,目的明確,一切從“人才”培養的規律和需要出發,教之有方、導之有徑,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這種度的把握,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這種情景化、團隊化、自主化的課堂學習,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相支持,這種充滿勃勃生機的學習情境,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視野更加開闊,能夠讓學生學會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協作意識,使學生不僅能夠學會知識,還能學會學習。
這樣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自己不是只能張嘴被填的鴨子,而應該是一個如饑似渴的求知者,需要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養分,掌握足夠多的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生存、發展。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一種終生的需要。學習是一種高級的游戲,是一種生存的快樂。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就是我們教育的成功。
每堂課下來,都能讓學生有所收獲,這是至關重要的。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情感、審美、品德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一點感悟,一次心動,一星靈感的火花……點點滴滴都是收獲。經常處在這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學生的學習欲望會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同樣,每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必須找出自己的不足。承認不足,才能不斷完善。總結經驗,矯正失誤,這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質疑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質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求異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要讓學生明白,任何偉大的發明創造,任何時代的真理,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發現問題是進步,解決問題就是創造發展。
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事物,學其可學,棄其不足。敢于否定是勇氣,敢于創新是英雄。對所有現成的東西,我們都要用質疑的眼光去審視。例如,一篇文章,作者的觀點、結構布局、語言修辭等都可以質疑。這樣才能進步,才能發展。
通過課堂教學環節和過程的訓練和實踐,學生個體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學到了知識,開發了智力,提高了能力,訓練了思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素養。如此的良性循環,他們不僅會學習,善思考,而且敢實踐,能運用,會發展。這樣,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作者單位:山東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