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蘭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陳景蘭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享受到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讓學生愛上英語。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發展,初中生的思想尚未發展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初中階段,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要將自己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執著的學習熱情帶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發展助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維持好形象,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讓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目前,初中生普遍不喜歡學習英語,一部分原因是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覺得非常吃力。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逐漸開始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開始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就算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跟上別人的步伐,從而越來越自卑,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學生的抗壓能力較弱,當今時代,學生的成長環境普遍比較安逸,缺乏戰勝自我的意志力,看到數目龐大的陌生單詞和需要背誦的課文就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成績走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教師必須要從多個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開始顯現出問題預兆時就及時地給予相應的幫助,以自身為榜樣,幫助學生戰勝困難。
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當學生在同一個知識點上反復出錯時,教師不能一味地責怪他們,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識點,而不是讓學生受到教師家長的責怪。其次,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端正的態度,課堂中,教師要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掌控好課堂進度和課堂教學方向,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當然,教師還要有親和力,不能讓學生以一種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整個教室氣氛沉悶,影響教師的教學。最后,教師要學會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讓每一節課都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正面影響。當今時代,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無奈地采取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雖然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卻收效甚少,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例如:“Describea famed actor”“Makea list of your advantageanddisadvantage”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排斥感。
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上課前,都喜歡以一種嚴肅的態度進入課堂,這樣的確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但是就算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發表意見,他們也會在課下議論老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要能夠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英語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與學生交流,把握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知識點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積極努力的學生很多,且這些學生努力的程度也遠遠超過了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但是他們沒有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就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不正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關注這部分學生,不斷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在課堂上多為這些學生提供一些鍛煉自己的機會,并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讓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如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