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中北大學)
學生專業社團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分析*
■王敏 (中北大學)
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維權模式多采取的是政主導或者學生會部門分社維權組織的形式,這種形式較為單一,也是我國傳統的大學生權益維護組織的形態。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建立社團型工作模式的方式打造新型的學生權益維護平臺,也就是將學生專業社團作為權益維護組織的主體,將具體的維權職責與工作進行明確的劃分與定位,制定合理的組織架構和制度,從而保證這一模式的切實可行,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這是在新時代的一種維權新思路,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推廣。
學生專業社團;大學生維權模式;架構
傳統的對大學生權益的理解為大學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時間內應該享有的權利,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一理解已經和當下的時代背景不相符合,不能全面地解釋當下高校的大學生的權益。筆者認為,“權益”的概念為“法律為保障主體實現某種利益的意思而允許其行為的界限”,這一概念將教育法律法規的有關學校的規定和學生本身作為民事行為能力的社會人而具有的公民權利和利益兩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
高校學生權益維護則指的是將維護高校學生權益作為目的,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如果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相關組織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進行保護、對學生權益進行維護。上文中已經提及,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主要為政府主導型和社團分社學生權益維護部門型,這兩種模式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尤其是隨著時代發展步伐的加快,這些弊端日益顯現,表明了建立新型學生權益維護模式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將學生專業社團作為大學生權益維護工作的主體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高校實現依法治校的目標和學生實現自治能力的要求。依法治校是我國高校管理的進一步目標,有利于學校的法制化建設,同時,將學生專業社團作為高校大學生權益維護的主體,充分重視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表現,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治能力,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目標。
二是維護校園環境穩定和諧的需要。和諧的校園環境是保證高校內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安全、穩定的重要保證,有利于幫助各方主體的最大利益的實現,而將學生專業社團作為學生權益維護的主體,是重視學生權益的表現,提高了學生在高校中的地位;同時,因為大學生專業社團具備足夠的專業性和廣泛性,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慮各種問題,對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將問題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維護學生的最大權益,降低學生因問題難以解決而激化問題的傾向,進而保證校園環境的穩定與和諧。
三是培養高校人才的需要。為高校供應高級別人才是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之一,而建立以學生專業社團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同時,由于針對的是權益維護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權益意識、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傳統的高校學生權益維護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方向了,不能幫助高校實現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因此,建設以學生專業社團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就成為了新的突破口,接下來,筆者將從工作定位、組織架構、運行管理和機制保障等多個方面對這一模式進行構建。
高校大學生的權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以學生專業社團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組織的工作定位進行進一步的定義。上文中已經提及,大學生權益是基于教育和管理,涉及高校和學生的一種權益,既涉及到公民的權益,又涉及到學生的權益。
教育權益指的是在高校招生工作、學籍管理以及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學生的權益,高校學術管理中涉及到的學生權益,高校在收費、獎勵、懲罰和日常管理中的學生權益。
公民權益指的是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將學生作為被服務者的學生權益,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學生在校內外進行兼職、就業活動的權益。
綜上所述,以學生專業社團為主體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包括了兩部分學生權益,即教育權益和公民權益,這兩種權益的結合共同形成了工作定位。
根據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發展現狀,以及對我國高校學生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筆者認為高校學生權益維護體系可以分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校層面的權益維護體系,比如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第二方面是學生專業社團的權益維護體系,第三方面是溝通渠道體系,即專業權益維護社團和權益維護組織在學生權益維護方面的溝通渠道。
第一,高校管理層面的權益維護組織體系需要由高校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或學生處進行領導,由學生會或其他學生組織進行部門設立與實際工作的執行,同時,分設維權中心辦公室、輿情信息中心、學生自理委員會等負責具體事務的部門,將維權工作細化、落實到具體部門,將權利與義務進行合理規劃與分配。在日常工作中,及時聽取廣大在校學生的意見和信息,了解學生們的權益是否受到損害,是否需要進行維權,對主動提出的維權請求提供專業、及時的幫助,從而使廣大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維權組織存在的重要意義與價值,進而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與維權能力,促進學生權益的有效維護。
第二,在具體工作層面設立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申訴及聽證委員會、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消費權益保護委員會等專業機構,這些機構的組成人員需具備專業的法學基礎知識,具備解決實際權益問題的能力和經驗。這些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學生權益維護中心的工作宗旨,在充分了解學校相關政策、學生管理制度、維權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維權事件進行及時處理;幫助受處分學生行使其申訴權、申訴舉證等,對其不明白的、存在疑問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對學校規章制度的修訂、收費行為、實施的各種決策、對學生實施的處分等行為進行聽證;向學校師生宣傳法律知識,解讀國家政策與法規,提高師生的法律意識與水平;幫助協調學生、學校和后勤等主體之間的各種矛盾;為學生處理在校外遇到的權益受侵犯事件。
第三,嚴格劃分不同層面的權益維護組織的工作內容。對于高校管理層面的權益維護組織,其主要工作內容實際上就是學生會的工作內容。學生會作為學校大部分工作的執行者、輔助者、校園文明的宣傳員、學生權益的維護者,肩負著艱巨而重大的責任,因此,應該將自己作為學生的服務者,充分體現為人民服務的性質。而對于學生社團,其工作內容更具發散性和靈活性,較高校管理層面來說,更加親民,接地氣。兩者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組織類型,發揮著不同作用,同時,也是對彼此功能上的互補,能夠完善維權工作內容,更加充分地實現對學生權益的維護。
第四,將學生專業社團作為本校學生權益維護的主導地位,將權益維護組織和專業權益維護社團之間的溝通橋梁搭建流暢,保證兩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到位、工作協調性提高,從而實現維權工作的順利進行。
制度要素的確定和體系的建立是構建運行機制的關鍵,是保證大學生維權工作有章可循的基本條件,是實現維權工作長期維持的重要支撐,是促進維權體系健康發展的源泉。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的總結,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各機構的職責范圍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和明確,比如組織的章程的制定、工作流程的設計、監督工作的執行等。另外,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對此機制進行完善。
一是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是指將學生權益維護機構和專業社團作為長期的設立對象,而不是暫時的存在,并且保證這些機構在日常工作中能夠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以專業、敬業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工作和任務。二是設立考核和激勵機制。高校的學生社團一般都是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行設立的,具有“民間性”,而由于學生權益維護專業社團需要對學生的權益負責,需要認真對待工作內容,因此,設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和獎勵機制,對學生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并進行定期的考核和獎勵,才能保證工作的良好運行,保證權益維護組織的長期存在。三是設立嚴格的成員招募和選拔機制。在招募學生階段,要根據工作需要設置選拔標準,比如專業、經歷、特長等;在選拔流程上,要按照國家公務員的選拔程序進行嚴格選拔。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維權人員工作能力的可靠性,才能為學生提供可靠的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維權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維權需求,而學生專業社團為主的大學生權益維護模式則能夠適應這一變化,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以上筆者對這一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有助于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進步與發展,實現高校大學生維權水平的提高。
[1]張梅芬.美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
[2]鄧波.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困境及出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1).
[3]周宏偉.高校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8(18).
[4]宋麗慧.德國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給予的啟示——從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談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J].中國大學教學,2007(04).
[5]蔣志強.大學生維權運行機制構架與模式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1).
G640
A
1008-2549(2017)06-0022-02
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立項課題(2015LX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