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月娥 (廣州航海學院)
“互聯網+”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探究
■詹月娥 (廣州航海學院)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給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帶來了機遇也伴隨著一定的挑戰。本文闡述了“互聯網+”時代下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互聯網+”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逐漸的應用到各行各業中,也延伸到教育行業,但網絡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高校輔導員正是因“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遇到了新的挑戰。在這次挑戰中,如何抓住機遇,提高自身能力成為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不僅提高了輔導員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進了高校的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計劃,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各行業的結合,使得傳統行業有新的發展模式[1]。“互聯網+”時代也逐漸走入教育行業中,對高等學校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高校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高校輔導員不僅是要從事學校的教務工作,也承擔著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對復雜的工作內容,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隊伍建設更應該與“互聯網+”時代相照應,利用互聯網平臺,建設高水平的高校輔導員隊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輔導員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既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又要應用網絡技術開展教育工作,適應現代化的發展[2]。在“互聯網+”時代下,加強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條件,大學生剛步入大學校門,面對新的環境,面對互聯網時代下各種的社會誘惑,很難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急需輔導員正確的思想引導。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工作;加強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也是促進高校的發展,輔導員是高校教職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的自身素質也影響了學校的發展,許多高校輔導員成為了學校的各級干部,所以輔導員的自身發展建設與高校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網絡時代的到來,拉近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輔導員不僅可以通過網絡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網絡了解社會資訊,提高工作效率[3]。同樣,在網絡時代的開放性下,可以掌握學生的動態,開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強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互聯網+”給高校輔導員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由于大學生在網絡時代的交往方式發生了改變,這也增加了輔導員管理學生的難度。大量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而言不僅能豐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變其價值觀念,這更加大了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輔導員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僅低,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也逐漸降低。社會上對于高校輔導員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人認為輔導員只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輔導員的隊伍中,造成高校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流動性較大[4]。另外,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的教職人員里所處的地位也較低,輔導員的工作又缺少發展前景,學校對高校輔導員也不夠重視,沒有相應的激勵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輔導員都想著離職,造成了高校輔導員的人員流動大的狀況,這與輔導員的社會地位、輔導員的待遇等有關。
高校不僅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輔導員作為高校的教職人員也應加強培訓,而且輔導員的培訓不僅是提高輔導員的自身能力,也是給輔導員提供發展的空間。一般高校的干部選拔都是從輔導員中挑選出來的,雖然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加大了力度,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高校輔導員的培訓上投入過小,缺乏相關的培訓體制,輔導員對培訓也缺乏正確的認識,使得高校輔導員的培訓工作開展不起來,輔導員的能力受到了約束,其發展空間也受到限制[5]。即使有的學校開展了輔導員的培訓工作,但由于輔導員的參與性低,輔導員的培訓形式也是單調的,所以也沒有收到很好的培訓效果。
“互聯網+”時代使輔導員自身的職業能力受到了挑戰,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更為活躍,其對教育者給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盤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選擇,使得輔導員的工作難度加大。在網絡技術的沖擊下,輔導員傳統的教育工作方法將不再適用,說教的教育方式逐漸被舍棄,新的工作方式成為了輔導員需要思考的問題[6]。再有就是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能力受到挑戰,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輔導員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不斷地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知識的學習,利用網絡平臺提高知識素養。也要提高網絡技術的操作能力,應用新媒體開展學生工作,不斷地積累實戰經驗,來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提高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水平。
解決輔導員隊伍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主要是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構建相應的機制[7]。首先是選拔機制,由于輔導員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對輔導員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高校在選拔輔導員時,應對輔導員的學歷、素質、政治覺悟等對方面進行考察,嚴格要求考核標準,確保輔導員隊伍有著較高的思想水平;針對高校輔導員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應建立恰當的評價機制,高校通過建立評價系統,將績效考核與輔導員的工資掛鉤。要規范輔導員的工資獎勵標準,使得輔導員與教師的工資待遇差距縮小。
在高校輔導員的隊伍構建中,要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工作,使得輔導員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拓展高校輔導員的發展空間。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高校需要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加大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培訓的投入力度,建立相應的培訓機制,構建合理的培訓體系。結合我國的教育發展形勢,對輔導員在思想理論、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培訓[8]。也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培訓期限,通過對輔導員的崗前培訓、平時培訓等多項培訓,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知識素養、專業能力等。
在“互聯網+”時代,輔導員應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水平。身為一名輔導員,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所以,輔導員應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網絡化的影響下,注重對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使學生不受網絡的影響,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輔導員也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運用網絡技術學到更多的知識。爭取運用網絡語言進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微博、微信、校園APP等網絡化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互聯網+”時代注重的是創新與發展,對于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輔導員也應有創新意識,不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同時應結合網絡技術,利用QQ、微信等平臺,實現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可以應用校園網站與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進行合作,從而為大學生拓展更多的鍛煉平臺和工作機會。
綜上,在“互聯網+”時代,加強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不僅對大學生、輔導員和高校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網絡時代下,應對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進行調整,針對其遇到的挑戰,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輔導員隊伍的機制、職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建設,來提高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水平,構建具有高水準的高校輔導員隊伍。
[1]劉新東,張明亮.輔導員專線——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效平臺[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6):142-144.
[2]徐芝蘭.近十年我國輔導員研究的主題分析——對CNKI“輔導員”高被引論文(2005-2014年)的內容調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創新性探討[J].教師教育論壇,2016(5):30-32.
[4]陳振興,劉琳,劉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視閾下輔導員隊伍建設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1):35.
[5]曹都國.學習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路徑之探析——以上海高校為例[J].學理論,2015(3):225-228.
[6]謝雯.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在網絡時代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5(11):119.
[7]唐小明,熊尚鵬.在科學發展觀視閾下探究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落腳點——以人為本[J].宜春學院學報,2010(17):49-50,63.
[8]朱正昌.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J].高校輔導員,2010(8):4-5.
G647
A
1008-2549(2017)06-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