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煜川
分層遞進,建構高效課堂
閉煜川
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應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理解簡單的現象為主,利用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可以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展開教學,使教學效果在整體水平上全面提升。
分層遞進法實施的第一步就是根據學生基礎差異不同進行分層,這樣可以實現教學分層,使得教學有針對性、目的性,同時將學生進行分層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對比,更容易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對學生如何進行分組也是教學的關鍵。分組既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要能使教學有效,就要進行動態分組,這樣進行分組可參考學生的多項能力。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勻速直線運動”時,我就結合學生的學業基礎、實驗動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為A層(低層)、B層(中層)、C層(高層)。采取“學生申報、評測,教師指導”的方法進行分層,這樣可避免分層“貼標簽”的負面效應。而且分層是可以靈活變動的,低層和中層的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進步之后可以上升為高層,同樣,高層的學生退步之后也是會降到低、中層,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實現靈活分層。
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正確恰當的分層是進行分層遞進教學的關鍵,合理的分層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對分層處理不恰當就會使學生覺得“被貼標簽”,這樣反而對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產生抵觸情緒。
要想使分層遞進教學法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只對學生進行分層還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在不同層之間進行互動,這樣才能達到“遞進”的效果,同時還能使不同層的學生進行對比,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靜電現象”時,為了加強學生們對此現象及其原理的認識和理解,我讓不同層的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以此來加強學生們對該課程的理解認識。在不同小組之間互動交流的形式有多種,比如可以讓A組和B組的學生去評價C組學生對靜電現象的理解和看法,這樣可以讓C組的學生在整個班級中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同時對于A組和B組的學生來說可以深化對課堂內容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另外一種在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方法就是利用不同小組的學習能力差異組成“學習互幫小組”,這樣就在消除“貼標簽”的負面影響的同時,在小組內也能用C組學生來帶動A、B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方面,利用層次遞進教學法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層發現與同學之間的差異,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真正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利用不同小組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加強學生們之間的人際關系。
不同層次學生之間差異是很大的,有針對性的對各個小組布置各自的作業,這樣既可以實現差異化教學,而且可以提升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在布置個性作業的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挑戰高層次的作業。
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功率”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的掌握這部分的知識,我就在布置作業時來有針對性的布置。在為A組布置作業時,多以難度較小的基本題、概念題為主,意在加強A組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概念的初步運用。B組學生的作業是基本題、簡單的綜合題,這類知識意在加強B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之上提升B組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C組學生的作業是基本題和拓展題,對于完全能熟練掌握知識C組學生來說,這份作業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綜合能力。個性作業不僅僅是作業題目類型的不同,在批閱上實現“個性”才能使“個性作業”起到真正的作用。A組的作業應該由老師和C組學生進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采用“一對一”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即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B組學生的作業則有老師批閱,這樣可以即時發現B組學生存在的不足和問題。C組學生的作業則有老師進行“抽檢”,剩余作業可以讓學生自行批改。這樣的差異化作業批改,可以節省資源,使教師重點提升低層學生。
在實施“個性作業”時,一方面,教師一定要認真挑選題目,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在練習的同時提升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對批改作業的方法也要合理選擇,不要讓學生覺得被區別對待。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創新,力求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市張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