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娟
漢語拼音教學的點滴體會
申文娟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根據課程標準要他們在一個月內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并正確書寫是有一定困難的。鑒于一年級學生對于順口溜、插圖、實物等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拼音教學中采用這些形式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字母,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其記憶漢語拼音的速度。
1.學習聲母的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左下半網ddd,bd對坐笑呵呵;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杖fff,馬蹄印子ddd;傘把朝下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樹枝樹枝yyy,波浪波浪www。
2.學習四聲順口溜: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再向上,四聲一直朝下降。
3.學習標調規則順口溜:有a莫放過,無a找o、e,i、u并列標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
4.學習拼寫規則順口溜:小n見了j、q、x,去掉兩點還念ü。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并向著抽象思維過渡。借助色彩鮮明、生動直觀的圖畫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其思維活動。比如新教材中就有很多極具啟發性的插圖,學生可以根據插圖的示意進行字母的發音和拼讀能力的練習。如學習單韻母“a”時,先引導學生對照插圖,說出字母與插圖的哪一部分相似,“a”像圖中哪個小女孩的頭和一條小撅辮兒。這時,學生高興地說出:“a”真像網網腦袋的小辮兒。一邊看圖一邊書寫,學生不但讀得熟,而且加深了記憶。
對學生來說,越直觀越新鮮就越有吸引力。比如在進行三拼音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個西瓜、一個鍋、一朵花,因為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因而容易接受;然后引入gua、guo、hua等三拼音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讀準音節了。所以,教學漢語拼音時要注意將與教學有關的實物引入課堂,最好課前準備好實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兒歌是學生都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工整押韻而又簡單易學而受到小學生的喜歡。因此在拼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兒歌當中,讓學生跟隨著兒歌的旋律進行唱讀,這樣的教學形式輕松活潑,學生容易接受,而且記憶更深刻。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音節的同時,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美,接受美的洗禮與熏陶,掌握拼音,嘗到成功的喜悅。
聽故事是一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在拼音教學中可以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穿插在有趣的故事中,讓學生愉快記憶,相互交流。拼音教學,教師可根據字母的讀音或形狀特點,設計簡單易學的節目讓學生邊說邊演,在快樂中進行學習。例如在進行f這個聲母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壯壯和媽媽一起去逛廟會,來到丈八佛前,媽媽告訴壯壯,這佛就叫丈八佛,壯壯做了一個動作并且說“阿彌陀佛”,學生跟在老師的后面念“佛佛佛”。
做游戲是一種特別輕松快樂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將游戲引入到教學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例如h、p、d、q幾個聲母的區別是一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將這四個聲母放在一側,另一側給出很多韻母或復韻母,讓學生連連看,然后邊連邊大聲地拼出來,看誰組的詞最多。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分別放入到具體的整體拼讀中進行記憶,而且由于是游戲的形式,學生都樂于參與,經過反復地練習,在愉快的游戲中難點也順利地解決了。
繪畫是大多數兒童的興趣愛好,也是少年兒童創造性的活動。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把繪畫恰當地引入課堂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學聲母S,引導學生想一想:S像什么,能不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學生很有興趣地畫起來,“一根繩子”“一條蛇”等。這樣把繪畫和拼音教學結合起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設計出更多新穎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輕松愉快地把拼音學好,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九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