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君
通感體驗,讓音樂在學生心中回響
呂曉君
音樂教學是聽覺藝術與情感世界溝通的一架橋梁,它將我們帶入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往往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更多的體驗。在教學中,通感體驗能夠喚醒學生各方面的情感,通過各個感官的刺激,不斷讓學生的情感世界變得豐富,激發學生的聽覺感受,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并感受到音樂藝術美的真諦。
音樂是人們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將人們要表達的語言、心靈的體驗和細膩的情感,通過音樂的形式抒發出來。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要為學生營造多樣的音樂情景,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進行情感的體驗。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和對畫面的想象,能夠洗滌心靈、陶冶情操,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
在進行《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歌曲教學時,教師首先運用課件將中國地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祖國的宏偉,隨后,教師便開始向學生提問,進行情感的溝通。“我們祖國的地圖是什么形狀的”“你覺得我們的祖國美麗嗎”。教師還將長城、天安門閱兵、奧運、火箭發射等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們進行欣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適時播放歌曲,使學生們邊聆聽歌曲邊欣賞畫面,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體驗。最后,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帶領全班同學集體演唱歌曲,組織學生分組比賽,并請學生到臺上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并通過小組互評,加強學生間的互動。
音樂通感的體驗,可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熱愛生活,陶冶情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更多地是通過音樂教育,加強學生對藝術真諦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將這種思想觀念貫穿到小學音樂的教學中。通過教師對課程的精心設計,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將小學音樂活動良好地組織起來,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美,熱衷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將自身的美展現出來。
在欣賞《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曲時,通過歌曲傳達的感情,熏陶學生對美的感受,不斷發掘學生的想象力,對歌曲所表現的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歌曲的欣賞,讓學生們將美好的畫面繪畫出來,通過視覺的畫面,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隨后,教師讓學生們說說聽到這首歌曲后的感受,“表達了邊疆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句歌詞讓你感受到戰士們對家鄉的熱愛”。最后,教師帶領全體同學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體會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盛開的桃花以及歌詞中表達的美麗人文風景和深深的思鄉情感。
通過視覺感受和口語表達,讓學生對音樂加深理解,豐富情感體驗,熏陶學生對美的感受。利用通感體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進入到歌曲的意境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地實現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目標。
樂理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乏味,通過培養學生的通感體驗,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借助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改善這種無趣情況,并使學生音樂都能獲得更好的提升。
在進行發聲練習時,教師可以設計情景教學,使學生融入到對音樂的體驗中,輕松的學習樂理知識。例如在學習《小溪流水響叮咚》這首歌曲時,教學的重點是切分節奏。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小溪流水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它的節奏是怎樣的”,教師還可以進行情景設計,運用課件播放大自然的影片,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到并感受小溪流水的場景,然后將切分節奏的樂理知識與情景相結合,使學生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既融入到對美的感受,又掌握了歌曲的速度、旋律,為學好樂理知識打下了基礎,并對歌曲的學習進行了良好的鋪墊。
因此,在學習樂理知識時,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將情景教學融入到課堂中,既能夠增添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教學。通過多方面感官的刺激,使學生增加了對歌曲的思考,培養了學生音樂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通感體驗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地利用通感體驗,使學生產生直觀的、深刻的情感體會,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重視起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教師通過多種體驗方式帶給學生多方面的感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