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華彬快消品集團百仕欣飲料(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益普索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四大機構在京聯合發布了首個“中國少年兒童快樂成長指數”。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少年兒童逾三成經常存在不良情緒或感受,整體快樂水平較高。
在生活滿足、情緒積極兩個維度中,少年兒童認為最快樂的三件事是考了好成績、和朋友玩、被長輩表揚。年級越高,學習成績、體育成績越差,學生給自己的快樂打高分的比例越低。值得關注的是,逾三成少年兒童經常存在孤獨、憂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著等不良情緒或感受,而學習成績、體育成績差的學生不良情緒問題更多。
在人際和諧、人格健全、理想高遠幾個維度中,當少年兒童遇到煩惱時,他們的主要傾訴對象依次是好朋友、媽媽、爸爸,也有超過三成學生有煩惱憋在心里不說。
來源:中青在線
近年來,各類早教及英語培訓機構在我國各大城市持續火熱,其中最搶手的元素莫過于外教。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外教并非來自英語母語國家,更不具備相關從業資格證和經驗。面對“外教熱”家長還需保持客觀冷靜。
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長戴正清認為,對于兒童教育,中國注重規范的教學,而外國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則較為個性化,課堂上的互動活動和游戲更能吸引孩子,有助于兒童在素質方面的熏陶。如果外教老師語言能力好,有合格的資質和相關教育經驗,國際化教育的確有利于兒童在語言學習和思維視野方面的發展。然而,現在有很多不正規的外教,除了口音不標準、兒童模仿后難以糾正外,他們的消極態度、不良生活習慣和一些極端思想等,也許會對兒童造成負面影響。
來源:半月談
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論壇日前在京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結合本屆兒童文學獎對近年兒童文學發展現狀、成就、經驗、問題進行了梳理。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認為,中國兒童文學經過黃金十年的繁榮發展期后進入了更高水平的繁榮發展。兒童文學不僅承擔審美娛樂功能,而且承擔傳播價值觀的教育功能,在社會轉型時期,存在各種觀念分歧,如何向孩子們講述人生基本問題、傳播價值觀這個問題變得尖銳迫切。在藝術上中國兒童文學既要與世界兒童文學對話,也要與世界非兒童文學對話,藝術水準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主張兒童文學應強化精品意識,不要被市場的“鞭子”抽著走,作家恪守童真、本真,加強哲學素養,用超拔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寫作,寫出有鮮活生活質感的作品。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英國媒體《鏡報》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家庭中男性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角色至關重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
研究稱,兒童非常需要父親的陪伴,此前大量研究證明了他們將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追蹤記錄了美國3900名兒童從2歲至4歲的成長經歷,發現那些受到父親積極照料的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更小。
科學家們表示,很多家長不知道,父親們僅僅把孩子抱到床上或幫他們洗澡,就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專家還表示,父親“積極性”提高能減輕母親的壓力,從而促進女性的育兒效率。在體育鍛煉或是戶外活動中,父親也能給予孩子更好的影響。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