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紅俠 江蘇省徐州市朱莊中心幼兒園
淺談幼兒園游戲翻新的教育價值
文/吳紅俠 江蘇省徐州市朱莊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是具有活動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等特點的活動。游戲的教育價值是能促進幼兒在身體、智力、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在內容、玩法上的難度是不同的。比較而言,小班的游戲內容簡單,玩法簡單。但許多經典的傳統游戲,幼兒從小班一直玩到中班、大班,仍熱情不減。要讓游戲發揮自身的教育、教學價值,促進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在游戲的目標、玩法、內容等方面,作為老師必須將其升級、翻新,去適當提高游戲的難度,使游戲更有吸引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日常游戲活動中,我邊實踐邊探索,嘗試加深一些游戲內容,改變一些游戲的玩法和組織形式。實踐證明不僅幼兒特別喜歡翻新后的游戲,而且還提高了游戲的教育教學價值,也加深了游戲與課程的相互滲透。

語言游戲“郵遞員”是我園經典的游戲活動,備受幼兒的喜愛。玩法是:一名幼兒扮演郵遞員,手拿鈴鼓和一封信,邊念兒歌,(當、當、當)邊有節奏地拍鈴鼓,其余全體幼兒問:“你是誰呀?”郵遞員:“我是郵遞員呀。”幼兒:“哪里來的信呀?”郵遞員:“xx地方來的信呀。”幼兒:“你找誰呀”?郵遞員:“我找xx小朋友呀。”在這既押韻又朗朗上口的一問一答中,換上另外一個幼兒扮演郵遞員,反復進行。這個游戲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在游戲教學目標上,只要求能簡單地說出國內比較大的城市名稱,比如北京、南京、上海等,就可以了;在情感上,這個游戲能愉悅孩子們身心,滿足孩子們參與游戲扮演“郵遞員”的心理,起到了游戲應有的價值。進入中班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這個游戲仍熱情不減,如果不加深游戲的內容,就不能起到游戲對于中班孩子的教學價值,只能簡單地滿足孩子們情感方面的心理需求。于是我要求將“xx地方來的信”中“xx地方”必須換成世界各個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進入大班我則要求孩子們說出是哪個國家的首都來的信,如:中國北京、美國華盛頓、日本東京、英國倫敦等。這樣孩子們如果想要參與游戲,就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知識。經常聽見有的孩子說:“你知道美國的首都嗎?我知道,我和爸爸一起看的地圖。”“你知道英國在哪里?”等談話。游戲活動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們不斷向家長、老師了解學習相關的知識。游戲和課程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游戲的教學價值,大大豐富了幼兒的知識。
再看看幼兒喜歡的音樂游戲“開火車”,其游戲的目標是鍛煉幼兒隨著音樂按節奏小跑步,促進動作的發展,滿足幼兒游戲的愿望。孩子們都喜歡長長的小火車,因而喜歡玩小火車游戲。到中班后,我在兒歌內容上增加了一句:“開到哪里去?”扮演小火車頭的幼兒必須回答出:“開到xx火車站(如北京火車站、南京火車站等)。為了讓孩子們很好地記住中國和世界各地,我還將兒童卡通版的彩色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貼在教室最顯眼的位置,孩子們可高興了,他們總是三五成群地一起蹲在地圖前議論:這是xx地方,我去這里旅游過。他們不僅了解各個地方在中國的方位,還了解各地的特產,如:新疆的哈密瓜。
有些游戲變換組織形式,就會讓幼兒感到新鮮有趣,像玩新的游戲一樣喜歡。音樂游戲“開火車”以前的玩法是:邀請1-2名幼兒做火車頭,隨著音樂在教室內四散跑,音樂停,邀請一名幼兒做車廂,跟在火車頭后面隨著音樂重新開始游戲。游戲時,為了安全,每輛“小火車”只允許6名孩子參與,其余孩子排隊等待。每個孩子都想參加游戲,而扮演小火車頭更是每個孩子的期望,這樣的玩法和教室的場地,極大地限制幼兒參與游戲的次數,更不能讓每個孩子都扮演一次他們渴望的“小火車頭”。望著孩子們期望的眼神,我嘗試將玩法和組織形式改成以自然組的6個孩子為一組, 作為一列小火車,聽鋼琴演奏的樂曲,圍繞自己組的方桌進行游戲。“火車頭”必須邀請自己組的小朋友來當火車車廂。在我提出要求后,孩子們通過協商,分配游戲中誰先扮演“小火車頭”的角色,而且孩子們還設計出一個有趣的情節,音樂一停,“火車頭”“下班”,站到這一組小火車的最后,下一位小朋友就成了該組的小火車頭,如此循環,一組里的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做“火車頭”。這樣的玩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加游戲,全班小朋友同時參與游戲的盛大場面,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個個孩子的臉像盛開的花朵。
有些游戲改變玩法,給幼兒的感覺會更有趣、新鮮、好玩。戶外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的玩法:一人扮演老狼,走在前面,其余孩子扮演小白兔,走在后面,通過問答的形式,將游戲的情節展開,如小白兔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老狼:xx點了。如此反復詢問老狼幾點了,當老狼說“天黑了!” 小白兔轉身四散跑,老狼開始追。被老狼捉到的幼兒停止游戲一次,是游戲的規則。這樣的體育游戲活動量大,并且不能隨時開展,比如飯后散步或體育課后。于是我將游戲變換出另外一種玩法,當聽到老狼說:“天黑了”,“小動物”們迅速蹲下,雙手像兩扇門一樣擋在小臉前,“老狼”前去敲門,邊敲邊唱:小兔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被敲到門的幼兒接唱: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就不把門開。這個游戲自然而然地把 故事《小兔乖乖》里的兒歌給串進來了,孩子們可高興了。特別是大灰狼去準備敲門的時候,孩子個個一動不動的,幾乎摒住呼吸,他們是進入角色里了。連平時控制力很低的孩子,這時候也像個木頭人一樣,讓我為之震撼。的確游戲對于孩子太重要了。孩子對于游戲的需要就像花兒需要陽光一樣,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對幼兒來說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孩子是游戲的主人。
在翻新游戲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是游戲情節的創造者,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控制力在游戲中得到蓬勃的發展。如在音樂游戲“小火車”中,孩子們通過討論、協商出,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環節選出誰是第一個扮演“火車頭”的孩子。在體育游戲“老狼幾點了”中,孩子們巧妙地將家喻戶曉的故事《小兔乖乖》里的兒歌串到游戲里,提高了游戲的趣味性。
幼兒是在不斷地發展的,在翻新游戲的過程中,有些游戲的目標,隨著游戲內容的加深也在逐漸提高,如同語言游戲“郵遞員”,改編后的小班和中班的內容難度不一樣,目標難易是不同的。
翻新游戲,使其不斷適合幼兒的現有的水平,會更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