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亞
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合點的挖掘方法
朱 亞
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魅力,對于學生人格和素養的塑造也有著天然的優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并且找準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點,將傳統文化變成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并且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引導價值,在提升英語教學水平的同時,還能夠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只是一個單一傳授英語知識的知識傳輸口,應該成為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中國以及國外優秀文化的窗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踐行素質教育的目標,發揮英語教育的巨大價值。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環節,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和中國文化教育的融合點,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在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得到發揚。教師的英語教學需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尤其是要強調讓學生獲得真實的英語學習體驗,并通過真實的思想以及情感的收獲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世界性以及緊密的聯系。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并且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更多地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來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的學習活動當中,并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法來展開討論和合作互動,使英語教學能夠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融合起來,挖掘出英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融合點。民俗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可以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中西方的傳統節日以及展開中西方文化的對比,讓學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和英語學習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英語教師也可以利用我國現代盛大的節日來展開對學生的英語教育,以國慶節為利,不少學生只是知道這一節日,但是卻不能夠真正理解到新中國的建國的艱難歷程。因此,英語教師可以用較為簡單明了的英語,如National Day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10.1,so these days of our country as the national holiday為學生介紹這一節日的背景以及意義,使學生能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國外的傳統節日對我國的傳統美德進行滲透。
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包含著大量關于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這些內容同樣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環節不可缺少的部分。雖然英語和漢語在文化禮儀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但是其中蘊含的文明禮儀教育思想卻是異曲同工的,通過挖掘英語教學與中華傳統文明禮儀教育的融合點能夠增強英語教育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讓我國的文明禮儀得到傳承和發揚。在小學英語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語言,學習到的內容也是十分淺顯的,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找好文明禮儀與英語教學的結合點和重要切入點,自然而然地進行文明禮儀的滲透,而不是長篇大論。例如,Good Luck!祝你順利(祝你好運)All the best!祝你萬事如意!Have a good trip!旅途愉快!Wish you a success!祝你成功!這些禮貌用語都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英語用語,而且這些語言需要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和人際交往中反復地應用,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當中掌握文明禮貌用語的使用方法。除此以外,在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簡單的英語歌曲將學生的英語禮貌用語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文明熏陶和禮儀教育。
學生單一地掌握了英語禮貌用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這些禮貌用語的實際運用場合,并且要準確地區分中西方語言表達當中存在的差異,這樣才能夠恰如其分地實現英語語言的靈活準確應用。對此,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情景訓練,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場景,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語語言營造出特殊的情境。
小學英語教學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其他國家文化的一種重要語言,但是在學習這一語言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出文化的世界性,才能夠讓我國的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在世界閃耀。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挖掘英語教學和傳統文化的融合點,將英語教學和文化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整合起來,在豐富英語教學內容的同時,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