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霞
傳承文化 凸 顯特色
——淺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民間傳統美術的植入
王妍霞
近些年來,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開發成為教育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由于民間美術所承載的民族傳統文化特性及其文化藝術符號表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豐富的人文文化內涵成為培養學生民族文化意識、美術創造力、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新載體。越來越多的學校將民間傳統美術引入課堂,以課堂教育的方式對民間美術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為民間傳統美術的傳承和保護開辟了新的路徑,有著很高的德育價值。
形式多樣且內涵豐富的民間傳統美術資源是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傳統美術資源植入的基本保障和條件。在民間傳統美術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對傳統民間美術進行挖掘是實施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本地區的民間傳統美術資源加以挖掘利用,將其作為美術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資源加以開發利用。
例如,過年貼窗花、平時放風箏等具有美術特征的民間美術活動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在教學中對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資源加以優選,將學生熟悉的典型民間傳統美術資源引入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為豐富教學內容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此外,教師在優選民間傳統美術資源的同時,還應該采取走進自然進行校外采風、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體驗創作、走訪民間美術大師、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等方式挖掘民間傳統美術文化價值,為民間傳統美術植入小學美術教學創造基本條件。
民間傳統美術文化資源是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傳統思想文化在青少年學生中的接受與認同,以及其傳承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將其植入學校美術教學中,一方面有利于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保護,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增強廣大青少年對民間傳統美術文化的認同與接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民間傳統美術文化傳承保護的高度出發,在教學層面做好民間傳統美術文化的優選和多元化教學原則,為民間傳統美術文化有效植入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創造條件。
在民間傳統美術文化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層面組織創設傳統美術文化活動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學校充分利用自身在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方面的優勢,通過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開展一些與民間傳統美術文化有關的活動,為民間傳統美術文化有效植入學校教育開辟新途徑。
例如,學校利用藝術節專門開展傳統文化展演,讓學生們利用民間傳統美術元素裝扮自己;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剪紙等專門性的傳統美術活動競賽;利用學校現代信息平臺宣傳傳統美術文化,學利用自身網站,家長微信平臺等信息平臺宣傳學生傳統美術作品。
學校層面和一線教師作為這一主題實踐的實施者,對最終能否實現民間傳統美術有效植入小學美術教學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學校層面應該利用自身優勢,通過開展與民間傳統美術相關的活動促進民間傳統美術文化的在學校和學生中的傳播與接受,為開展民間傳統美術植入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雖然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民間美術學習,但是由于各地區之間在民間傳統美術資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課程實施上難以形成統一的課程形式。因此,在民間傳統美術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中,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
例如,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南京市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就以“發揚創新”“以人為本、主體性探究”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開發了“阿福”這一民間傳統美術校本課程。通過這一校本課程的教學,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新的全面性認識,同時為小學美術課注入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民俗文化的精髓和樂趣,培養學生對民族特色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識。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當前形勢下民間傳統美術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手段,是貫徹新課標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的基本手段。
如何將民間傳統美術有效植入到教學中應該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協調一致,在充分調查地區民間傳統美術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小學美術教學實際,制定符合地區和學校實際的校本課程,為民間傳統美術有效植入小學美術教學提供課程實施上的保障。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栟茶鎮栟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