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距內江主城區35公里,轄14個村,1個社區,轄區面積48.32平方公里,總人口23915人,外出務工人員達9000人以上,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勞動力輸出鄉鎮。
近年來,新店鄉黨委政府積極轉變職能,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轉變觀念,俯下身子抓服務,以“人”的轉變帶動黨風、政風、作風、民風的改變,打造出“此鄉是家鄉,干群業主齊心協力建家鄉”的優良發展軟環境。
目前,新店鄉已成功引來“天荷瀑布”“千緣書房”“九葉青花椒”三大“返鄉工程”,在雙流、書房、上塘坊等7個村首期投資2億元,成片流轉土地14750畝,其中含林地5000畝,實現租金收入400余萬元,就地解決周邊勞動力就業7萬人次,給村民帶來勞務收入440余萬元。
新店鄉的成功正是東興區“筑巢引鳳”做活并壯大縣域經濟的生動體現。他們是如何“筑巢”?又是如何引來金鳳凰的?讓我們近距離探查其成功做法和經驗。
“基礎設施跟著產業走”
轉變觀念,上下同心認識“歸鄉”
認清現狀,從挖掘“硬資源”向培育“軟環境”轉變。通過層層召開鄉黨委會、鄉村干部大會和村民大會,引導干部群眾開展鄉情再認識:橫向比較既無區位優勢,又無先天自然資源優勢;縱向比較土地撂荒、村莊蕭條、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問題日益突出。大家認識到,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難點在農村,出路在產業,力量在全鄉干部群眾。只有充分激活“人”的因素,變被動為主動,以“時不待我,責必在我”緊迫感和使命感,培育“軟環境”,彌補“硬短板”,才能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這種人心皆思進,人力都謀發展的良好氛圍感召下,書房村外出發展成功商人劉新朝被村支書周先德“書房村再不發展就要消失”的責任心感動,毅然回鄉創業,打造集農旅文休閑于一體的“千緣書房”項目。
該項目預計投資5.5億元,現已完成前期立項工作。上塘坊村村民主動降低土地流轉價格,“九葉青花椒”項目原計劃三年流轉土地10000畝,提前到不足一年時間完成,為企業建成集產銷加工一條龍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打好基礎。
明確目標,由“全面開花”向“重點攻堅”轉變。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脫貧開發攻堅為重點,扎實推進上塘坊、雙流、書房、司馬四個重點貧困村脫貧摘帽工作,并以此為突破口,達到“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全面實現小康新店”的既定目標。
因地制宜,由自主發展向借力發展轉變。結合本地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實際,精準定位,制定適合自身發展《新店鄉引導返鄉創業實施計劃》《新店鄉規模農業產業規劃》《新店鄉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大膽突破“先修路后致富”的傳統觀念,探索嘗試“基礎設施跟著產業走”的發展模式,對發展愿望強烈的村,優先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村野里的“瀑布”與書房
各司其職,黨政合力職責“返鄉”
加強管理,打造風清氣正的干部隊伍。為端正黨風政風作風民風,鄉黨委以加強干部管理為重點,制定了《新店鄉鄉村干部崗位責任制》《新店鄉干部管理辦法》《新店鄉行政事業工作服務流程》等工作制度,明確干部職責,規范干部行為。
鄉黨委班子成員堅持率先垂范,做制度的第一執行者。全鄉深入開展“庸懶散奢”專項治理,對違規違紀的干部,嚴格懲處。從2013年至今,已誡勉談話3人,開除公職1人。
通過近三年的堅持努力,新店鄉全體鄉村干部做到了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思想端正,態度轉變,工作作風明顯改善,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甘于奉獻、善于服務,成為新店鄉干部的“名片”。
轉變職能,建設優質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刪繁就簡,變管理為服務,變政策為服務。一方面牢固樹立干部服務常態化意識,要求干部摒棄“管”的思維,把工作職能定位在服務上,認清為民服務是干部應有的職責,而不是對群眾的“恩賜”,做到對群眾的事情主動辦理、熱情辦理、認真辦理、高效辦理。
另一方面,牢固樹立政策服務理念,面對農村生產基礎設施落后,地方財政資金有限、農業農村資金投入嚴重缺乏的現狀,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扶持,改變農村現狀。
兩年來,通過爭取項目資金、財政自籌、群眾集資等方式,不斷加大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力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順利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以及金鼓山水庫除險加固、農村機電排灌等一大批農田水利工程項目。
2015年,全鄉新建山坪塘33口、囤水田埂96根、山腰蓄水池20口、維修整治河堰2處、渠道4公里。為貧困村新建公路17.3公里、便民路32.4公里,維修改造房屋貧困戶33戶。全鄉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鄉村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尊重民意,堅持村民自治唱主角。近幾年,在農村產改、土地流轉、招商引資以及鼓勵返鄉人員創新創業等方面,鄉黨委政府沒有第一時間出面包辦,而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由村民召開會議協商決定。
鄉黨委和政府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協調服務、排憂解困作用,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確保農村產改村民理解、土地流轉村民自愿、項目引進村民支持,這一方式既增加了項目引進合作的成功率,也減少了發展建設的后期矛盾。截至目前,“天荷瀑布”“千緣書房”“九葉青花椒”等3個項目均由村民自主引進。
讓村民共享改革紅利
當好“三員”,鎮村干部服務“入鄉”
當好運動員,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認真學習上級關于農村改革的相關文件,重點研究落實《中央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東興區委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和《新店鄉干部管理辦法》,確保黨的各項政策法規得到及時有效的貫徹落實。
當好貼心人,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取利益。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為民著想。尤其在土地流轉上,積極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廣大村民享受改革紅利。
為此,鄉黨委和政府要求落地企業必須在同等條件下,向新店鄉范圍內的群眾優先提供就業崗位,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協商確定出不同的利益分配機制。
“天荷瀑布”項目公司將每年純利潤的2%作為流轉土地群眾的占股分紅,每年純利潤的1%作為公益性基金,由流轉土地的村委會作為脫貧資金妥善使用;“九葉青花椒”項目公司同意將政府匹配的項目資金作為村委會集體資本投資入股,所得收益由村集體和村民共享;“千緣書房”項目引導群眾直接以土地流轉租金入股分紅(當地群眾1元1股,社會資本2元1股),村集體用土地所有權入股分紅增加集體收入。
當好協調員,設身處地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確保項目落地生根,得到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在鄉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鄉村干部在土地流轉前主動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土地流轉和企業開業時,當好后勤保障。
據不完全統計,為協調好三大返鄉工程落戶新店,全鄉先后安排鄉村干部服務1200人次?!疤旌善俨肌币黄诠こ掏旯ら_業時,集中干部力量56人,維護秩序,暢通交通,確保企業安全運營零事故。
全鄉還結合落地企業發展規劃,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優先發展企業所在區域內的農業產業及基礎設施,改善基礎環境,盡可能減少企業投資壓力和發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