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飛
隨著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落實,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對金融服務與融資存在巨大需求。因此,推進縣域金融服務創新,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規范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對于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用財政政策撬動金融服務
一是出臺統一的《財政性存款招投標管理辦法》。財政存款的招標充分考慮存款利率、縣域小微和涉農貸款余額以及銀行社會責任等因素。
二是省級財政對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余額占全部貸款平均余額的比例高于70%的金融機構進行必要補貼。選擇若干試點縣建立涉農信貸和保險新產品開發的獎勵制度,以鼓勵縣域銀行類機構積極開展農機具動產抵押、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權等業務和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
三是設立若干試點縣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縣域金融機構至少扶持若干家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量身定做的綜合金融服務。每年安排一定資金購買主辦行由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產生的不良貸款。
四是建立省級產業發展基金。建議在四川省一級層面已經出臺的《四川省省級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基礎上,首批設立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文化產業4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各縣級財政可根據縣域產業發展重點設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等1—2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
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創新
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等方面,積極引入央企、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等各類投資主體,切實推進基礎設施特許經營、公共產品定價和政府購買服務等體制機制改革。
二是盡快組建各級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和建立項目庫。組建四川省財政廳PPP中心、地方各級財政部門PPP中心。各級PPP中心根據國家實施PPP模式的相關政策,向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征集潛在PPP項目。
三是支持產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產業引導基金、風險緩釋基金等各類基金,支持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籌集建設資金。研究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銀行資金等建立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投資支持新區建設。
四是國開行和農發行要充分運用開發性金融中長期融資優勢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建設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重點項目庫,加大新區信貸規模投放和融資模式創新力度,加快推進PPP模式、政府采購模式。
創新涉農信貸產品和融資服務方式
一是創新涉農信貸服務方式。探索發展農業產業鏈金融,發展訂單農業貸款,依據農業生產加工鏈條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開發“公司+農戶”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信貸模式;大力發展信用共同體貸款,對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信用共同體,運用聯保、擔保基金和風險保證金等聯合增信方式,發展滿足信用共同體成員金融需求的聯合信用貸款;推廣農村微貸技術。
二是創新涉農融資擔保機制。沒有縣域融資性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的縣由縣級政府出資、參股或主導設立涉農擔保機構,為農戶貸款或涉農貸款提供擔保,緩解農戶或涉農企業抵押擔保難的問題。對在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的農戶、涉農小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付的部分或全部擔保費用給予財政補貼,降低農戶、涉農小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
三是創新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產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等確權、登記、頒證、抵押、仲裁制度,完善相關管理服務機構,擴大抵押物范圍。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農機具動產抵押、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海域使用權等抵押貸款業務。
四是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模式。推動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縣域金融機構至少扶持2—3家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量身定做的綜合金融服務。
定向培育新型金融機構
一是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農業大縣和民族縣,并給以一定的財政和稅收支持。如鼓勵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在這些縣依法設立縣域法人中小型金融機構、推動銀行、保險公司在鄉鎮增設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
二是選擇若干國家級和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培育發展農村(農民)資金互助社;加快推進供銷社牽頭改制組建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吸收流通農產品領域的運銷大戶和企業的資金,解決好農村流通領域的大量資金需求。
三是在農業大縣支持組建從事涉農擔保業務的縣域融資性擔保機構。
四是在全省選擇若干試點縣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級融資擔保基金。
支持涉農領域直接融資
一是支持涉農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成長性好、暫不具備上市條件的涉農企業在“新三板”、四川省金融交易平臺等掛牌交易。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農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農業科技創業投資基金。
二是建立政府引導型農村土地使用權信托市場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和稅收減免等措施促進農地使用權信托資金向有助于縣域內勞動力就業的投資方向發展,增進縣域內金融資源的內部循環。完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農村土地流轉平臺的交易功能。
三是支持在農業大縣組建主要服務“三農”的金融租賃公司,鼓勵開展農業機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賃服務,將農機租賃服務納入財政補貼范圍。
農村互聯網金融與風險防范
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設立網絡借貸平臺,滿足縣域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同時,要加強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選擇若干試點縣,推動“互聯網+金融+農業”的農產品眾籌商業、電商扶貧模式的推廣等。
制定四川省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嚴格要求小額貸款公司按照小額分散原則合規經營,支持小額貸款公司轉型升級,降低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縣域小微和服務三農。將民間投資理財公司、融資性投資公司等納入地方金融辦監管范圍,治理民間投資理財亂象和龐氏騙局,防范地方金融風險。 (作者單位:四川羅江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