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靜
小學英語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
龐 靜
目前,小學英語教材中,介紹了很多西方國家的文化,而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很少涉及。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我們推廣英語的初衷。因此,教師應當改變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將中國文化引入教學,在教授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單詞是組成英語句子的基本元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從詞匯教學入手。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需要學習的詞匯也比較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感到無聊乏味,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詞匯,學習效率也很低。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詞匯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升詞匯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單詞apple時,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其水果方面的含義“蘋果”之外,還可以介紹其他方面的知識,漢語中掌上明珠的英文翻譯就是“the apple of one's eye”。在教學有關顏色的單詞時,可以和學生討論不同顏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含義,如,黃色yellow在古代是皇家專用的顏色,代表了富貴和權力;黑色black和白色white,代表著莊嚴肅穆,一般用于葬禮等場合;紅色red,代表著喜慶,一般用于婚禮。在詞匯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大大增加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小學英語教材中所涉及的歷史、節日、習俗、飲食等各方面的文化多是西方國家的,中華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在小學英語教材中,關于食品的內容,包括了火腿ham、面包bread、三明治sandwich等,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食品,而中國傳統食品卻沒有提及;關于節日的知識內容,一般都是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圣誕節Christmas等,對中國傳統節日也少有提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引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在教學西方食品時,可以問學生愛吃哪種中國傳統美食,有的學生說餃子,有的學生說面條,教師就可以引入有關中國傳統美食的英語單詞,餃子的英文是dumpling,面條的英文是noodle等;在教學西方節日時,可以讓學生說說中國有什么傳統節日,然后給學生講解關于這些節日的英語知識,如,春節Spring Festival、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等。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還有效地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
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英語環境中與人交流,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英語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可以適當地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英語知識和中華文化。例如:在教學有關圣誕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對話情境,讓學生模仿教材中對圣誕節的介紹,用英語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與其他同學討論節日中的活動。在介紹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時,人們會賽龍舟(dragon-boat racing)、吃粽子(zongzi/traditional Chinese rice-pudding),學生討論這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學習的效率也會自然提高。又如,在教學關于食品的知識內容時,學生大多不熟悉西方食品,教師可以引入一些中國傳統的食品,讓學生能夠有更多內容可以討論。
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英語閱讀材料時,可以多選擇一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內容,這不僅能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讓學生更順利地讀懂材料。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國內的一些英語報紙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也可以選擇一些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英譯版本,在選擇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文化水平和身心發展狀況,報紙可以選擇《雙語報》、《英語周報》等,文學作品最好是童話或者寓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朗文漢英中華文化圖解詞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繼承本土文化,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又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