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要]復習課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一種課型,是教師們感覺“難上”的課。以《生物的多樣性》專題復習為例,進行了一次復習課的研究,旨在拋磚引玉,拓寬思路,集思廣益。
[關鍵詞]生物的多樣性 復習課
復習課是初中生物教師常常要面對的一種課型,在日常教學中容易被平鋪直敘的講解與反復練習所取代,甚至請學生自主復習后直接以考試的形式來檢測學習效果。教師對待復習課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復習所學知識的態度,雖然有檢測的殺手锏,但無形中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復習效率事倍功半。鑒于此,筆者對蘇教版八年級生物《生物的多樣性》這一單元進行了專題復習的研究,以期改善復習課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溫故知新”的興趣。
一、研讀課標。梳理概念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單元提出了多個重要概念,也提出針對性的活動建議,附錄中有生物進化主要歷程的拼圖游戲的實例。本單元知識點繁多,因此復習教學設計應以問題為中心,將知識的梳理和問題的解決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歸納本單元的復習要點,弄清知識結構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自主建構本單元的“知識樹”。
二、嘗試教學。磨課改進
1.首次實踐,虛心請教。在研讀課標,梳理重要概念,明確教學思路后,開始著手教學流程的安排、教案的編寫和課件制作,并選擇其中一個任教班級試講,邀請本組教師聽課,提出建議。
主要流程:拼圖游戲導人,在黑板上畫好生物“進化樹”(樹干及樹枝,四種動物類群),請學生將圖片貼在樹枝上,提出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引出課題一呈現本單元知識點,學生閱讀學案上的知識點,將生疏和遺忘的知識圈出并標記一提出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內容一由物種多樣性引出生物分類的依據一研究生物“進化樹”右側,植物類群,學生討論比較生活環境、主要特征和生殖特點,小結植物進化的規律一研究生物“進化樹”左側,通過問題串,激發學生回憶動物類群的進化及特征,小結動物進化的規律一由生物“進化樹”未表示出的類群引出微生物的分類及其主要特征,出示細胞圖進行辨認一由生物多樣性的含義引出其價值,用連線題讓學生辨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一回憶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提出保護措施一總結生物進化的規律,提出生物進化的證據,聯系生命起源一引導學生建構本單元的“知識樹”。
教師意見匯總:拼圖游戲導入復習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導學案,能夠及時講練結合;能體現復習課回歸課本的理念;問題串新穎,提問的方式需多樣化,注意環節的過渡與銜接;組織學生構建“知識樹”要基于復習好重要概念的基礎上,建構“知識樹”的方式由教師講授還是小組分組設計,需要依據學生學隋特點進行選擇。
2.及時反思,因材施教。通過磨課過程,教學設計已找到突破口,反思中意識到教學設計不應脫離于學隋。
主要流程:拼圖游戲導入,在黑板上畫好生物“進化樹”(樹干及樹枝,四種動物類群),打印好生物“進化樹”上的生物類群圖片,請學生將圖片貼在樹枝上,提出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引出課題一呈現本單元知識點,學生閱讀學案知識點,將生疏和遺忘的圈出并標記一提出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內容一由物種多樣性引出生物分類的依據,請學生判斷分類依據,并練習生物親緣關系題型一研究生物“進化樹”右側及植物類群,小組討論比較生物的生活環境、主要特征和生殖特點,小結植物進化的規律一研究生物“進化樹”左側,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回憶動物類群的進化及特征,小結動物進化的規律一由生物“進化樹”未表示出的類群引出微生物的分類及其主要特征,出示細胞圖進行辨認,列表比較微生物的分類及特征,小結進化規律一引出生物多樣性價值,用連線題讓學生辨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一分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提出保護措施一總結生物進化的規律,提出生物進化的證據,分析原因,聯系自然選擇一指導學生依據所復習的知識板塊建構本單元的“知識樹”,通過習題進行實戰演練。
最終上課是學校專題復習現場會,教研組長評價意見匯總:以游戲導入,將生物“進化樹”提前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貼卡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是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游戲前,可以將手里的卡片請全班學生辨認后再請學生上黑板張貼,以便全體學生可以參與互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師生互動形式多樣,講練結合,及時鞏固,學生的參與度高;打破教材原有的教學內容順序,能夠重新組合和梳理,將概念逐一呈現,利于學生理清概念間的關系;指導學生建構“知識樹”,促進知識的系統化,提高復習的效率。
3.總結提升,拓寬思路。關于復習課的教學策略有多種,需要教師激活已有知識,發展認知結構,引導合作學習,促進知識建構。教師針對不同的單元內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當然必須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才能使復習課的課堂充滿生機。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