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
前身為“私立育英學校”的燈市口小學,是東城區近現代教育史上建校時間最長的現代學制的小學,至今已有153年的歷史。學校一直秉承著“育英理念”辦學。在1996年至2007年間,燈小先后合并了八所小學。2014年,東城區全面啟動了教育綜合改革,燈市口小學作為龍頭校,聯合東高房小學、北池子小學成立東城區首個掛牌的優質教育資源帶——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有東高房、禮士、北池子和燈市口4個校區。兩年來,資源帶實行一體化管理,統一招生、統籌師資,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使更多百姓享受到公平、公正、優質的教育,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一體化管理 實現校校精彩
2014年3月,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成立后即開始籌劃“一體化管理”,從2014年9月開始,四個校區正式運行一體化管理模式。兩年多來,資源帶歷經磨合期、謀劃期、試運行期,已經步入了深入推進一體化管理的發展時期。
1.統一文化共識,凝心聚力謀發展
資源帶成立后的一個重點工作就是文化建設。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資源帶秉持“敬畏、保護、傳承、開發、發展、創新”的態度,求同存異,盡量保留各校區的傳統、風格、特色課程、校園建筑等,確定了“保留特色傳統,尋找共性內容,賦予新的內涵,生成共生文化”的文化建設思路。
燈市口小學一直秉承著153年的“育英文化”的精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和個體差異,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生活的人?;趯Α坝⑽幕钡乃伎?,燈市口小學在2013年底提出了“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新時期的學校辦學理念。北池子和東高房也各具文化特質。一個地處凝和廟,以書法為特色;一個以環保為特色,著力打造“綠色環?!苯逃?。無論是“凝和”“綠色”還是“育英文化”,都以“尊重”為思想內核,以關注生命成長為本源。因此,資源帶將“育英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吸收各校特點,深化了“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辦學理念,提出“凝聚在一起、融合成一體、發展創一流”的辦學定位、“生生綻放、師師發展、校校精彩”的發展愿景和“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的育人目標,這些都與“育英文化”和“致知力行”的老校訓一脈相承。
同時,資源帶對“育英”做了新的詮釋:“育英”的含義不是片面地指教育人之精英,而是把每一個孩子看作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把每個孩子都視為英才,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資源帶希望孩子發揮自己的內動力,懂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能夠自主發展,自我塑造。
2.統一招生,把優質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資源帶從2014年9月開始統一招生,新一年級學生擁有燈市口小學的學籍,學生按校區輪轉。資源帶共有4個校區,其中,北池子、禮士和東高房校區逐步開辟為低年級部。燈市口校區為高年級部,安排四至六年級學生就讀。從2014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開始,實行三個低年級部輪流招生。新一年級學生在所就讀的校區完成一至三年級學業后,升入高年級部完成四至六年級學業。資源帶實行統一招生后,招生范圍從之前的2個街道辦事處共40余個街巷胡同,擴大到3個街道辦事處80余個街巷胡同,大大拓展了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
3.建設組織機構,保障一體化高標準運行
資源帶成立后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組織機構的建設,有了好的組織機構,才能保證資源帶高標準的一體化運行。
資源帶校長一長掌多校,統領各校區,負責規劃資源帶發展,統籌管理整個資源帶。除資源帶校長外,設聯合黨支部書記,并設各校區校長,負責校區日常管理。各校區設部門主管,具體負責教育、教學、后勤等。在日常管理中,校區校長在校區特色管理與建設上有一定自主權,以鼓勵特色辦學,實現校校精彩。為了保證一體化管理的標準統一,行政管理實行教育、教學、后勤一體化。資源帶設部門主管,由其牽頭負責統籌,保證標準的統一。每周進行資源帶行政例會、各部門例會及各校區例會。資源帶的這種行政層級及部門的縱橫管理和及時有效的溝通,從思想、標準及具體方法上為一體化管理鋪平道路,從而使各項工作能有效地在各校區執行落實。
4.統籌師資,整體優化教師隊伍
資源帶的學生流轉帶動教師流轉,實行教師大年級組制,打破校際界限,干部教師實行統籌安排,一些教師還在不同校區間“跑校上課”。目前,任課教師及干部的輪崗交流率達八成以上。
資源帶以燈市口小學為龍頭,進行全體教師的一體化培訓,促進各校區同步均衡發展。資源帶成立至今,每學期各校區教師進行學科聯合教研共百余次。資源帶還發起了“百位名師進燈小”的活動,邀請學科專家、優秀教師進校做培訓或聽課、評課,還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全國及北京市的教學研討。創立了6個名師工作室,包括2個特級教師工作室、3個市級骨干教師工作室、1個特色教師工作室。資源帶與北京教育學院聯合開展了促進教師素養提升的培訓項目,與北師大開展了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參與了教育家成長工程,還成為了北京市“兒童數學教育思想理論內涵與實踐創新的研究”基地校。這些舉措引領教師參與到更高層次的培訓與研究中,大大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以及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
注重專業發展的同時,資源帶也注重師德建設,每周召開資源帶德育例會、班主任例會,通過開展“我喜愛的教師”評選、“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育英杯”班隊會等比賽,以及心理講座、生命起源講座、價值觀講座、青年教師培訓等活動,全面樹立師德意識,還開展了五四青年節、教師節等活動,不斷加強師德建設。
多元課程 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在“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理念的引導下,資源帶提出課程文化和課堂文化的主題:生本、自主、開放、創造,培養學生做一個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學生的培養目標要靠課程去體現,靠課堂去實現。
為了實現讓學生全面、自主、個性發展的三維目標,資源帶構建了多元課程體系——“育·英”課程,分三個層面,包括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課程及六大板塊,包括語言與人文、科技與信息、藝術與審美、身心與健康、生活與技能、道德與成長。其中,“育”代表第一個層面的課程,以基礎性課程為主,滿足學生全面發展。而“英”則代表第二、三個層面的課程,分別是豐富性和發展性課程。在課程建設中,學校尊重每個學生性格、認知、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學生挖掘自身潛力,使其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同時,搭建綜合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
基礎性課程,就是對國家、地方課程進行了完善,包括書法、主題式閱讀、體育必修(如武術、游泳等)。
豐富性課程,也就是校本自主課程。目前,資源帶統一開設6大類50余門自主課程,每周拿出半天時間,實行“走班制”,打破年級、班級界限,以校區為單位,各校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潛能,自主選擇課程。
在課程建設中,充分發揮資源帶優質師資力量,提出教師“1+n”培養模式,教師除教授國家課程外,還要為學生提供一門自主課程或社團活動。除此之外,資源帶聘請專業人士上課,讓學生的課程更加豐富。有些課程在校內開不了,就組織學生集體到校外去上課,還專為六年級開設了人生規劃課程。同時還有國際交流類的短期修學課程。豐富的課程使得資源帶上各校區的所有孩子們真正開闊了眼界。
發展性課程,包括主題式綜合實踐課程、STEAM課程、學院日課程和戲劇實踐課程等,也是用半天時間來實施,其中,資源帶是“高等院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項目校,與中國兒藝結成伙伴,推出戲劇表演、臺詞、形體、英語戲劇等一系列特色課程,發展學生特長。
在“課堂在窗外”的理念支持下,資源帶所有課程都基于挖掘孩子內動力,讓孩子自我塑造,做“最好的自己”,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綻放光彩。
繽紛活動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理念的指導下,資源帶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促進每一個學生快樂、健康、自由地成長,努力為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搭建平臺。資源帶定期組織合唱節、戲劇節、書畫展、體育節、科技節等大型活動,運用學科聯動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角色。還舉辦了趣味運動會、籃球賽季、跳繩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給學生們提供機會、搭設多樣的舞臺,開拓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科技素養,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三年級11班田坤杰雄的家長曾在給學校的一封信中寫道:“作為東城區優質資源帶動校改革第一批受益者,不論是孩子還是我們家長每天都享受著教育改革帶來的切實‘福利,內心充滿欣慰與滿足。在學校優質均衡教育的培養下,兒子已然成長為一個責任心強、敢于擔當、積極進步的小男子漢!兩年來,我們一同見證孩子最真實的成長、進步,事實告訴我們,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讓我們家長放心、安心,成為了我們家門口的好學校!”
從2014年成立至今,燈小資源帶推出了一系列促進一體化建設的有效舉措,使各校區實現了文化的交融,以及教師、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均衡。校園里,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積極地成長,綻放屬于他們自己的光彩!每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感受職業的幸福!資源帶真正成為了令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薄N磥?,燈小資源帶還將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繼續探索,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