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大選,“建制派”一詞頻頻出現在各路媒介上。與之此對應的,有人說是“保守派”(conservative),有人說是“激進派”(radical),也有人說是“傳統南方紅脖子”(redneck,原指美國南部貧窮而沒有知識的白人或有種族歧視的白人莊稼漢。這里是反對特朗普的人借以諷刺他的綽號),當然,也有人把他們共稱為“愛國者”(patriot)。
“建制”指的是“國家機構內的團體或編制系統”,英文是organizationsys?tem,簡單說即establishment。不過“建制派”的英文卻不是establishmentcamp/group/faction,因為“建制派”不是某個黨派或團體中的一個派別。美國的“建制派”原來指比較傳統的、溫和保守的政治寡頭(oligarchy,注意:其前面不要加po?litical一詞,“金融寡頭”則要說financialoligarchy)。他們長期在美國兩黨中掌握著較大的權力。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他們愿意做出較多的妥協和讓步(compromise and concession)以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vestedinterest),也代表華爾街大腕(topnotch)們的利益。他們被認為是精英(elite)。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是一些老油條(wilyoldbirdinpoli?tics),說話四平八穩(welldisposed),相對比較穩健(steadyandmoderate),很少推行重大的改革。
所謂的“反建制派”既不傻也不呆,也不在乎什么價值觀(values)和意識形態(ideology)。特朗普從競選開始到正式上臺,所說所為都一反“建制派”的傳統。他提出要再造國家形象(remold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使美國重新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根本不是什么愛國者,推行的完全是種族民粹主義(ethno-nationalist)政策。▲
(本欄目供稿:陳德彰教授)
環球時報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