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摘要: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是國家的需求,也是時代的呼喚。技工院校的教師作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者,要成為踐行工匠精神的模范,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培養品牌技能人才。本文對教師應如何發揮工匠精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師 技工院校 工匠精神
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工匠精神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氣質,被賦予精益求精、專注、專業等諸多內涵。當前我國正在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大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需要順應時代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外部環境、硬件條件固然重要,但是師資更重要。要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教師更要弘揚工匠精神,其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作為教師,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弘揚、踐行工匠精神。
一、立足學生實際培養職業理想
就讀技工院校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職業的概念比較模糊,對專業缺乏全面的了解,學習動力不足,更談不上職業理想了。教師要落實黨中央“立德樹人”教育要求,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信念。
1.發揮身邊榜樣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
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對學生的刺激作用會更明顯,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按照學生心理、學習特點,適時宣傳學生技能成才的典型事例。剖析從新手到技術能手的心路歷程,逐步提高學生對專業、職業的認知度。使其合理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定位,激發其自信心和學習原動力。
2.舉辦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激發學生職業榮譽感
到技工院校學習的學生目標比較明確,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其實要找一份好工作并不難,關鍵是個人如何對待工作。教師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到校與學生進行座談、交流,分享他的職業成長體會。讓學生感受到目標并不遙遠,只要努力就會實現,讓他們感到我也能行,激發起他們的前進動力。
二、以專業為載體強化職業素養
技工院校的學生雖然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但是他們具有較強動手能力,教師可發揮技工院校技能培養優勢,以專業教學為載體,深入挖掘技能培養與職業素養培養的結合點,著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1.深化一體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生職業能力
技工院校在推進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時,教師要以專業課程教學為載體。將愛崗敬業、競爭合作、精益求精等職業素養教育有機融入教學全過程。實施“6S”管理,以企業標準衡量學生作品質量,從學生著裝、工具擺放、設備操作等細節入手,嚴格要求學生,將其學習態度、表現均納入學習評價。培養學生文明生產、工作習慣;培養學生嚴謹、耐心、專業的態度,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2.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增強學生職業競爭意識
當前,技能競賽已然成為展示學校辦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各校紛紛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大賽,以打造學校的專業品牌。但是,參加人數畢竟有限,很多學生感覺不到大賽的刺激。
筆者認為專業教師可以立足課程教學舉辦靈活多樣的技能比賽,激發學生的斗志。例如,將專業項目考核改成平行班競賽的形式,即每班隨機抽取5名學生,代表班級參賽,每人負責比賽項目的一道工序,得分為小組成績的一部分。每次比賽要抽取不同的同學,擴大參與面,這樣可以不斷增強學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
三、言傳身教與學生共同成長
技工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定型期,自我意識和模仿心理較強,教師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領者,其言行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1.與學生交朋友,真心換真情
技工院校的學生以初中生居多,他們尚處于青春期,既有叛逆心理,也對教師、家長有依賴感,需要教師們的關心與支持。
例如,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協助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收集學生成長的亮點,制成電子相冊送給每位同學,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贏得學生的認可,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師生以伙伴的方式共同成長。
2.樹立品牌意識,踐行工匠精神
當前職業教育競爭日趨激烈,技工院校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弘揚工匠精神是教育工作者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新的現實要求。教師們要做踐行工匠精神的模范,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把品牌做成信仰,讓自己成為“名師”“嚴師”。教師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成長,讓學生成為我們的品牌代言人。
總之,技工院校教師弘揚工匠精神,要安心教育教學、專心提升業務能力,用心研究方式方法、耐心指導學生,靜心等待學生成才。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