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管理流程是執行企業決策、發揮企業能力的重要條件。然而,在這個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下,管理流程需要足夠敏捷,才能實現必要的、及時的變通,服務企業變革。
敏捷近幾年成為高頻出現的商業術語。戰略決策者鼓吹“戰略敏捷性和戰略彈性”的重要性,IT專家宣揚需要“敏捷”的軟件開發。盡管這一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但我們認為這一術語的本質含義卻是被錯解了。
敏捷性應該是指企業維持及時、有效、穩定、高效運轉的能力。敏捷性的主要特質是可重復、可再現。擁有這一特質的企業會不斷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身,如投入新產品或撤銷舊產品、進軍新市場或者放棄表現不佳的市場以及開發新的能力等。為此,管理流程必須能夠有效支持企業這些適應市場的變革。
運轉靈活四條法則
研究1980年到2012年的分布于22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業績數據,我們發現了四條保持企業運轉靈活的方法:
1.擁有很棒的決策流程,能夠指導企業的目標、方向和市場定位,支撐“坦誠文化”——這是一種有利于員工積極參與高層決策的文化氛圍。
2.建設敏捷的“感知”通道,聯系起企業和外部環境,確保企業能順利、準確地感受并理解市場的變化。
3.設置常規的試驗流程,讓企業嘗試各式創意,幫助企業不斷學習、發展。
4.最后是有效的執行實施流程,以優化每天的產品、運營、組織和系統,更重要的是能協調新的能力、商業模式和戰略。
慣例與既定功能可以保證企業通過不斷重復這些流程與功能,高效、可靠地完成商業行為。例如,降價、提升產品質量能讓企業與市場保持契合;或者,優化用戶體驗、減少在新市場實現盈利的時間成本等,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明顯的優勢。
敏捷性恰恰是保證企業內部出現改變時,上述慣例與功能能夠得以繼續、企業能夠持續盈利的關鍵。為了獲取敏捷性,企業必須擁有敏捷管理流程,確保計劃安排、組織架構、內部控制和激勵措施能因地制宜,催動慣例與功能的持續運作與有效變通。
派絲格和奈飛的故事
良好的管理流程能將公司的資源與戰略有效結合,并且持續推進“計劃-實施-檢測-投用”的一體化流程,將公司的主要注意力和資源,向有助于企業實現經濟目標的道路上引導、推進,不斷提升公司運作效率,實現對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有一點要說明,盡管管理流程是企業發展的要點,但并不是全部,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在調研的企業中,法國派絲格(Brioche Pasquier)和美國奈飛(Nefflix)在敏捷管理流程上都做得非常好。
1.法國派絲格
法國派絲格成立于1974年,是一家從家庭作坊起步的高級法式甜品集團。派絲格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三年期優先行動戰略,這一計劃由公司與廣泛的行業參與者共同制定,是制定半年計劃與產品生產周期的基礎。此外,每一家生產與銷售分支機構都對所在區域市場自負盈虧,公司則負責制定有利于當前和未來的激勵政策。例如,如果三年期計劃瞄準了業務拓展能力的提升,那么地方生產與銷售分支機構的計劃也會將目標定在這個方向。
這一優先行動戰略還包含一套自下而上的操作模式。每隔六個月,經理會在團隊內召開一次2-3小時的“迷你對話”,鼓勵員工提出工作面臨的困難、公司缺點、機制障礙以及改進辦法等。雖然大多數創新都應用于地方,但也可以對整個企業提出建議。然后,產品經理和關鍵部門負責人會一起開協調研討會,并在該地落實總部提出的優先行動戰略。所有的過程只需要數周。
最終,新項目與主動權協調,深入個人與團隊的改善提升計劃,不斷聚焦如何提升當前績效或者讓閑散的資源得以利用。
時間一長,這種一年兩次的提升計劃已經取代了述職,所有員工和團隊都會在半年一次的會議中總結工作、發表意見、展望未來。派絲格還會利用這一機會發放現金獎勵,給予那些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并且獲得了有效成果的個人和團隊。
2.美國奈飛
奈飛的管理哲學可以概括為“自由與責任”。公司希望所有的經理都能成為企業管理者,給予他們高薪以及極高的自由度來開展工作,而不是用一系列的條框規則約束他們。
與這一管理文化相應,該公司的計劃和目標協調流程都是從每季度一次的業務回顧會開始的。每個人離開會議桌后,都能對關鍵問題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理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公司下一步將怎么推進每一款產品和市場增長。這些信息將到達公司上下每個人手上。在奈飛,經理和管理者沒有太大區別,都負責計劃、領導和管理。每個人都可以或為領導,可以積極主動地決策、影響他人。這種共享氛圍能夠有效促進員工的觀點產出和創新,公司內部的透明度很高。當然始終保持與公司戰略一致、團結共進并且用正當手段達到目標是底線,違反者將被辭退。
敏捷管理=柔性+迅速
我們發現,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設計完善、執行到位的管理流程,僅僅是靈活性的先決條件(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持續的良好績效表現需要這套管理流程擁有足夠的敏捷性,使得管理流程的變化在必要的時候迅速發酵。
例如,派絲格從只有一家工廠的地方型小奶油蛋糕廠發展成一家多工廠、多產品和產品工藝的集團公司,不斷探索學習如何安排復雜的國際供應鏈、適應國際市場環境,一直立于不敗之地。奈飛從建廠至今已經進行過三次戰略轉移——從出租DVD到在線影片租賃、從爭取地區銷售權到自己開發內容,從使用第三方的服務器到自己建設、運營內容分發系統。當下,奈飛正在學著像一家國際企業那樣遵循國際規則開展運營。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該公司敏捷的管理流程。
當然,不是所有的管理流程都一定要敏捷——柔性和迅速。例如,派絲格的生產和物流管理流程以及奈飛的核心業務都保持著足夠的穩定性,采用的是不斷完善的策略;而注重適應性的管理流程,如資源分配、績效考核、新產品研發等,則應保持足夠的柔性和迅速。
首先,敏捷管理離不開柔性,即不受條條框框束縛、保持高效運作的能力。因此,柔性管理流程并非簡單的流程完善,而是要求擁有清晰的目標,公司員工都要了解設計柔性管理流程的目的以及自己在其中需要發揮的作用。此外,所謂柔性,限制要少。
派絲格的優先行動戰略流程就很柔性:所有員工都知道該戰略的目標,企業內部也廣泛接受這一設定——擁有自上而下的戰略規劃和自下而上的“迷你對話”。奈飛的業務回顧會與之類似,能夠不斷將企業目標上傳下達;“自由與責任”的管理哲學給予經理們廣泛的行動自由、充足的發揮空間,從而實現柔性的產品設計與市場推廣等。
其次是迅速,柔性也需要及時性作為保證。企業要契合市場環境和商業形勢變化。敏捷的企業能讓流程的生命周期與環境、業務的變革速度保持同步,如以一段時間內的項目考核績效。而傳統企業往往遵循僵化的時間節點,譬如一年為期考核績效。對與錯的評判邏輯很簡單:如果盯著僵化的時間目標(如一年期),那么市場一變化,員工其實就是盯著過時的目標在工作了,而事實上的當下,他們應該可以做一些其他更正確的事情。此外,迅速與否也取決于簡單和透明度。
以派絲格為例,它的優先行動戰略是半年一次,而奈飛是一季度—次;此外,奈飛的高管們會保證他們手上的信息能及時傳遞給員工,保持足夠的透明度。
追求革新的組織結構、打破常規、敢于質疑管理與領導是當下企業生存發展的重點,但是,光這樣還不足以組建一個高效率、高適應性的組織,我們還需要敏捷管理。敏捷的企業不是一夜打造出來的,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投入。事實上,再“敏捷”的企業也不是盡善盡美,總有經理會表示“我們還在探索學習”。敏捷將是今時今日企業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