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坤+遲恩俊+孫揚
我國是海洋漁業大國,海洋漁業水域面積300多萬km2,海洋漁業已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隨著海洋漁業的迅速發展,漁船數量不斷增加,沿海漁業資源衰竭,漁船航行及作業海區也從幾十米深的近岸轉向百米以上的近海[1],我國沿海和近海作業的漁船大部分都是木質漁船,這部分漁船尺度小,船齡老化,抵抗風浪能力較弱。漁船在大風浪海況下極易發生海損事故。根據對漁船事故的調查,漁船相互之間或漁船與其他船舶之間的碰撞導致的漁船事故比例很高,其他的漁船事故如:觸碰、擱淺、傾覆、觸礁、沉沒、火災、機器設備故障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漁船事故。在大風浪、海霧、臺風、降雨等惡劣海況及漁區漁船密集等因素導致的漁船事故中,其中大風浪是導致漁船事故的主要原因,其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也很大[2]。漁業被世界很多國家公認為風險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產業。
本研究根據原有對惡劣天氣與漁船的海損事故分析以及中國漁業安全分析報告,分析漁船在大風浪中的風險及氣象保障現狀,進而提出中國近海大風浪條件下氣象保障的措施。
1大風浪中漁船風險狀況
漁船是比較特殊的船舶,不僅在海上航行,而且大部分時間要進行海上生產作業。在作業過程中,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當遇到大風浪時,改變航向或改變航速抵抗風浪的能力降低,不能很靈活地避風避浪,而且漁船上漁獲物的增加,及不正確的裝載,會使漁船穩性降低,致使漁船在遇到大風浪時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近年來,漁船在大風浪中的海損事故發生率很高,除了人為原因外,大多數是漁船在大風浪天氣海況下發生的。根據調查,近海作業漁船大部分都是私人所有,漁船船長很多由船主擔任,或是雇傭的,但是雇傭船長的收入跟產量直接掛鉤,導致漁船船長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少考慮惡劣天氣對漁船安全的影響,特別是大風浪。有時即使漁業主管部門發布大風浪預警,海上作業漁船仍然進行生產作業,而在港漁船有的不顧風浪預警強行出海作業。
研究表明[3],木質漁船發生的風災事故約是鋼質漁船的1.5倍;風災事故在漁船錨泊時發生最多;風災事故在夜間發生較多;黃渤海區每年4月、5月、11月和12月風災事故較多;東海海區每年8月風災事故最多;風災事故發生在港內及港口附近海域多于其他海域;船齡在10年以上的木質漁船的出險率最高。
2漁船大風浪氣象保障現狀
2.1漁船獲取大風浪信息來源
近海漁船獲取大風浪信息的主要途徑有:(1)電視臺天氣預報中海洋預報、氣象網站;(2)短波單邊電臺的天氣預報;(3)衛星電話通信、12121天氣預報信息臺;(4)漁船編隊中領隊船的氣象傳真機;(5)周邊船舶傳遞的氣象信息;(6)漁業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漁業安全通信網發布的氣象信息。
2.2現有漁船大風浪中氣象服務的不足之處
我國的海洋氣象預報缺少多樣的、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4]。由于海上資料缺乏,往往以沿海觀測站的數據代替近海海面預報,各海區預報的區域名稱也不統一,而且有的海區多為人機對話,未實現對實時資料的自動處理,預報準確率也不高。漁船對海洋氣象需求要求較高,應加快建設海上氣象監測系統,對海上的風、霧、浪等氣象要素進行精細預報。目前,我國的海洋氣象服務還不能滿足漁業的氣象需求,如預報時效不夠,24 h預報時效不能滿足近海漁船回港避風的實際需要;海洋預報風力偏小;漁民誤導預報區域等。
3做好漁船大風浪氣象保障的建議
3.1漁船氣象保障的基本建議
3.1.1重點關注水文氣象要素是風和浪近海作業的木質漁船其抗風能力8級,中型鋼質漁船其抗風能力10級,海上作業的漁船在6級及以上的大風應停止作業或回港避風;大于2 m的海浪是漁船安全作業生產的警戒線。
3.1.2重點關注功率重點關注主機功率在45~146 kW之間、船齡在10年以上的木質漁船。
3.1.3重點關注季節黃渤海海區為春季4、5月份,冬季11、12月份;東海海區則主要在8月份;應重點關注的時段為夜間22:00~24:00;
3.1.4重點關注海域港內及港口附近海域。
3.2新型漁船氣象保障產品形式的建議
依據漁船的作業區域,把中國近海漁船分為沿海航區漁船和近海航區漁船。沿海航區漁船作業區域一般為離岸20 n mile,大部分是小型木質漁船,早出晚歸作業模式,受氣象影響不大;近海航區漁船一般為離岸200 n mile,出海作業時間相對較長,對氣象信息需求多。
3.2.1沿海航區漁船氣象保障首先,當有大風浪警報時,漁業主管部門獲取氣象信息后,通過漁業安全信息網發布大風浪警報,漁船獲取警報后,海上漁船及時回港避風,在港漁船禁止出海作業。其次,漁業主管部門逐級發出大風浪警報,由省到市、縣(區)、鄉鎮漁監部門,及時通知船主回港避風。
對于沿海航區作業漁船,在出海前可通過天氣預報、手機短信獲取24 h氣象信息決定是否出海作業;如果遇到突發大風,由于其作業海區離岸近,可以及時回港避風。因此,沿海航區漁船對氣象保障服務需求不大。
3.2.2近海航區漁船氣象保障近海航區漁船出海作業一般是組成捕魚編隊,由于漁業資源存在季節性洄游,近海漁船的作業漁區也隨著季節不斷變化。漁監部門通過漁船船位監測網,可以獲取海上作業漁船的作業海域、船只數量、漁船類型等漁船信息。對主機功率在45~146 KW之間、船齡10年以上的木質漁船,其抗風能力在8級左右,2 m以上的海浪就影響海上作業安全,因此當有大風浪警報時對這部分漁船要特別關注。
目前的天氣預報還不能精確預報各個漁區的氣象信息,因此,漁監部門要通過在不同漁區作業的漁船獲取更多的漁區氣象信息,綜合匯總后,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漁區的漁船發布氣象信息。當有大風浪警報時,漁監部門應當通過漁業安全通信網、手機短信立即把氣象信息傳遞到船上,并為在不同海域作業的漁船提供回港避風方案,傳遞避風港口氣象信息、港口泊位情況及港口附近海域的氣象預報。
3.2.3對建立新型漁船氣象保障產品提出的建議
3.2.3.1有針對性地對漁區開展精細氣象預報根據季節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業船只比較集中的漁區,特別是主機功率在45~146 KW之間、船齡10年以上的木質漁船集中作業的漁區,進行多樣化、精細化、有針對性的氣象預報,要特別關注風和浪的精確預報。
3.2.3.2保障船岸通信暢通漁業安全通信信息網為海上漁船與岸臺、漁船與漁船之間的通信架起了橋梁,漁船可以及時獲取漁監部門發布的氣象信息、預警信息。但是,從漁船安全通信現狀的闡述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漁船都安裝了相應的設備,也就是說漁業安全通信網并不是覆蓋所有近海漁船,且通信技術和手段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為保障近海漁船及時獲取氣象信息,要加快漁業安全通信網建設。
3.2.3.3提供專業避風服務當有大風浪警報時,對近海作業漁船提供避風方案,充分考慮避風港口的情況及港口海域的天氣預報。特別關注在港口及港口附近海域的避風漁船,提供必要的氣象信息和港口泊位、航道等信息。在夜間22:00-24:00重點對小型木質漁船進行必要的導航、避風信息服務。
3.2.3.4做好季節性氣象保障根據各海區的氣候特征,黃渤海海區重點做好4月、5月、11月、12月的大風浪氣象預報,東海海區重點做好8月份的臺風氣象預報,及時傳遞給漁民、漁船。
參考文獻:
[1] 王云天、古文賢. 大風浪中漁船的安全性評估[J]. 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1996(09): 16-23
[2] 卓永強、陳慶義.海浪等級與漁船傾覆關系的研究[G]. 中國航海學會2006年度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集, 2006: 70-73
[3] 中國漁業安全分析報告(1999—2003)[M].中國漁業船東互保協會.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4] 薛龔波、徐法彬. 海上重大漁業生產事故氣象條件分析及預防對策[J]. 山東氣象, 2003(4):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