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白福臣



摘要:廣東2014年對蝦產量占全國的36.46%,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對蝦出口省份。廣東對蝦價格的波動對我國對蝦價格的影響是巨大的,把握對蝦價格在縱向市場上的傳導機制,對穩定對蝦價格有著戰略性的意義。在對蝦縱向市場中,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養殖戶-分銷商-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對蝦中間品價格于縱向上下游主體傳導明顯失衡,不能反映對蝦價格實際波動。為此,廣東對蝦產業的發展要建立價格干預預警機制、價格聯動調控機制和優化水產品交易市場之路徑,防止對蝦價格傳導失衡。
關鍵詞:廣東;縱向市場;對蝦價格;傳導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6.4文獻標識碼:A
中國是世界對蝦產品主要生產和貿易大國。在過去20多年中,對蝦在水產品交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最重要的交易水產品,占國際漁產品貿易總值的20%左右[1]。我國的對蝦養殖產量約占全球養殖總量的37%,已為全球最大的對蝦養殖大國。得益于廣東30多年的經濟轉型,廣東已逐漸成為中國對蝦重要的生產、加工和貿易綜合一體化基地。2014年,廣東省全面深化漁業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強化漁業基礎,加快調結構、促轉型,扎實推進現代漁業建設,讓廣東各項漁業經濟指標繼續領跑于全國。如表1所示,2014年廣東省對蝦海水養殖面積僅次于山東排名第二,達到了61 472 hm2,占全國海水養殖面積(249 383 hm2)的24.65%。廣東省水產品養殖產量共達到了667.56萬 t,同比增長3.06%,如表2所示,其中對蝦海水養殖產量排名全國第一,達到423 580 t,占全國對蝦海水產量(1 162 175 t)3646%。據海關統計,廣東省出口主要品種中對蝦位居全國第一。由此可見,廣東省的對蝦價格影響著全國的對蝦貿易價格,在近些年對蝦價格不穩定、出口愈發艱難的形勢下,要把握對蝦價格在漁民、批發市場消費者間傳遞問題。在對蝦縱向市場主體中,養殖戶和漁民在批發市場或零售市場中的傳遞明顯失衡,這導致了最終對蝦價格的不穩定。
對蝦作為飲食中的重要消費品,其價格波動不但關系到漁民的經濟收入,也直接影響到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蝦消費支出在居民日常支出所占的比例較高,這勢必引發對蝦價格通脹,導致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漁民生產成本大于最初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致使農戶的凈收益呈負增長態勢,挫傷其生產積極性。對蝦價格系統并不是單一、獨立的,而是由漁民養殖戶和批發市場消費市場價格所組成的綜合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任一價格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價格的相應變化,因此某一價格變化所引發的最終社會效應取決于由其引發的所有價格變化所產生的效應的總和[2]。鑒于此,本文利用縱向市場來進一步研究對蝦價格傳導機制。
1縱向市場基本內涵及類型
在產業組織理論中,縱向市場關系是指“上游企業”與產品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而產業鏈各個環節銜接的縱向市場關系是產業組織理論關注的一個熱點領域[3]。縱向市場關系往往是指在關聯產業市場中上下游廠商之間的運作關系,通常以如下兩種形式體現:一種是上下游產業或企業的縱向一體化(或垂直一體化)或一體化產業或企業的縱向分拆;另一種是縱向約束(或垂直約束)。從其實現形式來說,第一種是產權關系,第二種是契約關系。理論上,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通常是由縱向生產、加工與貿易等若干個環節所組成,在研究分析過程中可細分為兩個關聯產業間或產業關聯市場間的聯系。這種聯系可由上下游產業市場之間的縱向關系構成,也可由平行產業市場之間的橫向關系構成。在縱向產業鏈中,產業市場間的關系主要取決于產品投入和最終產出的特性,一般是上下游耦合一體化。
根據上下游市場的產品的不同屬性,縱向市場可以分為不同的市場類型。本文將上游產業的產品記為X,下游產業的產品記為Y。通常假定,下游產業的產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最終產品或者是上游產業產品的零售商或者批發商。根據上游產品X是否為中間產品這一屬性分別定義三種不同類型的縱向市場[4]。
1.1縱向市場類型Ⅰ
消費者直接將上游產業的產品X作為最終的消費產品,下游產業是指產品X的零售商或者批發商。(見圖1)
在現實中,最為常見的縱向市場關系都可以歸于這一類型,同質產品的不同零售商批發商提供的服務質量存在差異,鑒于零售商的異質可根據其提供產品服務的不同,界定為市場X和市場Y這兩個不同的市場。市場X和市場Y提供的產品不是相同特性的,盡管其產品是同質的,但零售商批發商的差異,以致提供的產品是異質的。如由養殖戶經營或授權給批發商將產品傳遞給消費者,或者養殖戶通過建立自身的分銷體系,推動向前一體化將產品傳遞給消費者。
1.2縱向市場類型Ⅱ
消費者不能直接消費上游產業的產品,而是換一種做法,上游廠商將之轉化為中間產品,傳遞到下游廠商。(見圖2)
縱向市場類型Ⅱ相較于類型Ⅰ少了一個零售或者批發環節,主要是產品在消費產業鏈的傳遞。盡管這種定義與現實中大多數的市場情形可能不相一致,仍不失為一種較為常見的市場類型。對消費者而言,產品最多只能是間接消費品,現實中絕大多數的服務業都可以歸于這一類型,如教育、醫療、餐飲、美容等產業。
1.3縱向市場類型Ⅲ
消費者既可以將上游產業的產品可作為最終的產品消費,也可以轉化為中間產品,傳遞到下游產品。(見圖3)
縱向市場類型Ⅲ是現實中極為常見的市場類型,應該說,絕大多數的產品都可能既是中間投入品,也是最終消費品。如紗布既可以作為中間產品做成衣服,也可以直接用作醫用紗布。絕大多數農產品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為食品工業的原料。漁民在捕撈對蝦之后,一般而言都是直接面向批發商,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為食品工業的原料,做成對蝦產品之類的。
2廣東對蝦產業發展現狀
2.1廣東省淡水對蝦養殖現狀
廣東淡水對蝦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山、江門和珠海等地[5]。從表3中可以看出,2013年廣東淡水對蝦養殖產量達到了279 160 t,占廣東省淡水養殖總量(3 607 438 t)的7.75%。中山、江門、珠海、肇慶、廣州和汕頭等地方是廣東對蝦淡水養殖較多的地方。這幾個地區對蝦養殖量占廣東對蝦淡水養殖總量的93.69%。其中又以中山、江門和珠海這三個地區養殖規模最大。中山市采用魚蝦混養模式等系列創新模式,在對蝦難養的情況下發揮了自己的優勢。而江門多數地方采取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混養的方式,都使得對蝦淡水養殖產量較高。這三個地方對蝦養殖總量占廣東淡水對蝦養殖總量的79.71%。
3縱向市場下對蝦價格的傳遞機制
實際上,對蝦的市場結構類型歸于第一種模式,即養殖戶或漁民將捕撈的對蝦賣與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售與各零售商,消費者可以向零售商購買或者直接從批發市場購買。這就形成了有關的縱向市場。縱向關聯產業指從最初的產品原材料經過一系列的生產加工等環節到成為消費者手中最終的消費產品的這樣的一種縱向的鏈條[6]。對蝦縱向產業是指,滿足消費者對對蝦需求的上下游產業所構成的整個縱向鏈條,其市場主體包括養殖戶、對蝦經紀人和販子、對蝦加工企業、對蝦批發商、零售商等,蝦肉或者說對蝦產品是縱向產業鏈上游生產的最終產品。不同消費者對對蝦需求和支付意愿的差異性,決定了對蝦品質的多樣性。對蝦縱向產業鏈能夠有效集成養殖戶、販子、加工企業、批發商、零售商等市場主體,其共同目的是為了進行對蝦的生產貿易,滿足消費者對對蝦產品的需求;產業鏈上各主體利益所得的多少,與其在縱向關聯產業中的市場勢力及其權力的密切相關。
從這個定義可以得到幾點結論。首先,凡是對對蝦及對蝦產品的生產有影響并在滿足市場需求起作用的環節,都在對蝦縱向關聯市場考慮之列:從對蝦養殖、加工環節開始,直至最終產品即對蝦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經過生產、收購、加工、運輸等環節。事實上,在有些縱向關聯產業中,還必須考慮供應商和顧客之間的交易關系,因為他們也對最終產品的生產產生影響[7]。如對蝦飼料供應商、對蝦深加工企業等,均對對蝦的生產及市場需求產生影響。其次,對蝦縱向關聯產業各主體之間交易得以實現的前提,是生產的最終產品一一對蝦產品能夠滿足最終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否則整個對蝦縱向關聯市場將不可持續。由漁民、收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四個主體所組成的對蝦縱向市場,包含收購、批發以及零售三個巿場的有機系統。
格是在變化的。眾所周知,對蝦個頭越大,價格相對也貴,在2014年,由于蝦苗易得病,自然災害等原因,質量好的對蝦、個頭大的對蝦和15只/500 g的對蝦產量很少,普通居民無法在水產品市場上交易購買。而規格相對較小的,如20只/500 g和25只/500 g的對蝦價格都上漲了很多。到2015年,上述現象雖得到緩解,對蝦質量和產量都有了一個提升,18只/500 g的對蝦也相對豐盛,同時,規格相對較小的價格又開始下跌。所以,對蝦的價格是不穩定的,養殖戶或者漁民會根據產量來對批發市場的批發價格予以確定,導致了價格的不穩定,各零售商到批發市場的價格也會相應不同,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上的價格也相差了很多。
對蝦相連的上下游市場之間的中間產品價格易受對蝦縱向關聯市場中養殖戶、加工企業、批發商零售商等市場主體的影響,導致價格波動較大。一方面,下游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中間價格變動的影響,并將這種影響通過凝結在產品中傳遞給了更下游的廠商;另一方面,上游廠商也受到了中間產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并將這種影響通過上游廠商需求的方式的不同傳遞給了更高的上游廠商。這樣一來,中間產品的價格機制明顯不同。這種不同也將導致對蝦縱向一體化廠商的內部價格在不同的縱向市場的轉移差距;而且,各種縱向控制措施差異以及討價還價等方式都會對對蝦縱向關聯市場的價格傳遞和波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中間產品價格的決定方式及波動情況,將會對縱向關聯市場最終產品的價格形成及其價格的傳導和生產效率產生影響。所以說,維持完善對蝦價格市場對各環節的漁民、批發市場和消費者都是很有必要的。
4完善廣東省對蝦市場價格機制的政策建議
4.1建立對蝦價格干預預警機制
建立穩定廣東省對蝦價格與市場供應的調控體系,加強市場監測和信息引導,做好產銷銜接,健全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鮮活蝦產品保護價格的關鍵在于如何核算對蝦產品生產成本以及將漁民應得的利潤定在何種水平上。在核算對蝦產品生產成本時,應把生產性費用(蝦苗、飼料等)、勞動成本以及稅收、貸款利息等開支計入。一般而言,對蝦價格確定除要考慮當年的固定生產成本,還要比較前幾年的對蝦市場的可變成本和對蝦市場價格的波動水平。其中預警信息的采集和發布機制都應該在對蝦產品的價格預警機制里面。不僅要采集價格、生產和成本等基礎信息,還要關注交易量和進出口信息,做到各環節數據的全覆蓋。要根據所反饋的價格信息變化,及時解決各地出現的區域性、季節性和結構性水產品滯銷事件。要建立問題倒逼發現機制,建立應急處置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8]。
4.2建立對蝦價格聯動調控機制
廣東省與相關的幾個對蝦或者下面供給的主要來源的地方在對蝦價格上有顯著的聯動關系,所以必須建立相應的對蝦價格聯動調控機制,要根據對蝦主產區價格的上浮或下降對廣東各大對蝦產量大市的對蝦價格的聯動走勢有合理的預期,對蝦市場機制自行調節和疏導應該在對蝦合理的波動區間內。如果超過了合理波動區間則需要調動各城市對蝦供給量來反向調控,熨平價格的過大波動。對于建立價格聯動調控,其中最重要的是選取調控的合理區間和調控量,應該在對蝦價格基礎上不斷調整。批發市場應該與漁民或者養殖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買賣之間控制住價格。
4.3優化水產品交易市場
對蝦價格的穩定不僅僅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政府也一直在研究部署如何促進水產品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政策措施。
廣東應該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穩定價格,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現代漁業和對蝦養殖業。政府還可以扶持、擴大本地水產品基地建設,例如廣州的黃沙水產批發市場、佛山廣海海鮮綜合批發市場、湛江的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等等,保障本地水產品的供需。物價部門加大價格法規的宣傳力度,引導經營者誠信經營,打擊游資炒作對市場的干擾,保持市場價格的正常運行。
注重漁民和養殖戶的分工專業化,對蝦養殖加工出口環節上的相關參與者理應認真做好自己所在環節的工作,注重對蝦質量不高問題,提高對蝦產品品質,培育漁民的對蝦要素質量把關意識。我們都知道,對蝦市場競爭,關鍵在對蝦的質量。要嚴格控制藥物殘留,生產無公害對蝦產品,為居民提供優質對蝦。
參考文獻:
[1] 周井娟.中國蝦產品主要出口市場需求及空間整合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 泰勒爾.產業組織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 陳鵬.我國大米縱向市場價格傳導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23-24
[4] 張慶霖.縱向市場、政府規制與創新扭曲:中國制藥產業的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29-32
[5] 周遠揚,曹俊明,萬忠等 .2014年廣東對蝦產業發展形勢與對策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15(14):22-26
[6] 郁義鴻,管錫展.產業鏈縱向控制與經濟規制[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7] 郭利京.中國豬肉縱向關聯產業價格傳遞[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15-16
[8] 劉芳,何忠偉.北京鮮活果蔬產品價格波動與調控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198-201(收稿日期:2016-09-24)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