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海濤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呈現比較被動的狀態.而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改進措施談點體會.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
1.分組不合理,學生的合作效率比較低.雖然很多教師都開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是有些教師針對分組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于,讓小組內的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遇到困難一起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有些教師對于分組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使這種合作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例如,有的教師采取隨機分組或者是就近分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的分組方式很難保證優生與學困生的均衡性.也就是說,小組和小組之間的水平不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組之間的競爭是存在不公平性的,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進而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理想.
2.過分注重形式,缺乏實質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合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而教師也沒有做到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進而使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并沒有實質性的效果.不同的學生的性格特點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比較健談,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積極主動,然而有的學生由于天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比較活潑的學生帶動比較內向的學生,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只注重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內容,進而使其本身的教學意義無法實現,也就無法提高教學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1.合理分組,提高合作效率.要想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以及性別進行合理分配.若要將學生分為每四人一組,就要保證每一個小組中男女比例都是相同的,且每個小組中既要有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又要有成績相對比較弱一些的學生;既要有比較活潑的學生,又要有比較內向的學生.這樣,既可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也可實現合作學習的意義.
2.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分組只是基本的內容,最重要的環節在于分組之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分組的真正意義.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后,教師要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且要保證每個小組的成員發言的機會是均等的.另外,在講解教學問題之前,教師要給小組的學生一段時間進行討論,盡量讓學生自主進行解答,如果學生實在解答不出來,再由教師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可以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效果,進而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3.提高教師自身對于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能.教師自身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能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自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缺乏一定的意識,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很難實現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以及應用.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提高自身對于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能.比如,教師可以上網尋找一些相關的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也可以采用交流學習的方式,到其他的學校去進行聽課學習,進而觀看其他學校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最后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現狀,制定出相應的小組合作學習計劃,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教師采取對應的改進措施,這些問題一定能夠迎刃而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合理分配學生小組,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