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亞蘭
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框架》中首次提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要從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生活情境中認識化學、感受化學.生活化教學,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更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產生了沖擊.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研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活化教學是教師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1世紀以來,各國紛紛提出自己學生的核心素養模型.比如,歐盟提出包括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等.而我國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框架》中就已經提出,“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體現科學認識與觀念、科學思維和方法、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課程目標體系,為高中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的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踐行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值得教師研究的課題.
二、生活化教學
1.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自古以來,生活與教育一直都密切相關.在原始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是聯系在一起的,人們通過勞動活動達到教育目的.隨著社會分化深入,教育成為脫離生產的獨立活動.然而文藝復興的人性呼喚,使教育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杜威提出的“做中學”是生活化教學理論的標桿,“從經驗中學習”的理論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主張“教學做合一”理論,強調了教學中生活化活動的重要性.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國際社會更加注重科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我國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框架》中強調了生活化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化學,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從教育與生活的歷史關系,到教育學家的理論主張,再到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不難看出,生活化教學是目前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之一.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學深入生活、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理論,更要重視學生的實踐,使學生在生活情境、生活實踐中獲得知識.
2.生活化教學的意義.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化學現象,如鐵的生銹、加碘食鹽、海水赤潮等現象都包含著化學知識.化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也是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的重要途徑.(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地教授知識,有些純理論化的內容枯燥乏味.有些學校的教學條件有限,許多化學實驗甚至不能完成,使化學課成為教師講授知識點的課程.在化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能夠把平面化的知識點立體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活場景,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2)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知識能夠運用在生活中,如生活中的食品、護膚品、藥品等都與化學有關.在化學教學中引入一些生活常識,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也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傳統的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單純地背誦知識,而在生活化的化學教學中,不僅把學生引入到生活情境中,更直接改變了他們接受、理解化學知識的方式.(4)加快教師的專業技能成長.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實踐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生活化化學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3.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就是從化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改變傳統的課堂環境與教學方式,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1)將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出教學內容.比如,鐵的生銹,可以引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甚至可以擴展出其他金屬的相關反應.這樣,讓學生注意到平常不曾注意到的現象,讓他們發現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獨特魅力.(2)將枯燥的概念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新接觸某一個概念時,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這時將抽象化的概念立體為生活中的某個經驗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例如,在講“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現象,如薯片打開會變軟、鐵鍋里有水容易生銹,在生活中理解化學,將化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學習了很多化學知識,可是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往往聯系不到已經學習的知識上,導致問題無法解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的化學現象擴展發散到實際生活問題中.例如,在講“氯氣”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氯氣泄漏,該如何處理?這樣,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