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娜娜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促進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鎖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SPSS 19.0生成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按照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優良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發生率、肩周炎發生率、預后畸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促進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鎖骨骨折;功能恢復;并發癥
鎖骨因其生理解剖位置較淺,較易發生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有效的復位及固定對于鎖骨骨折的治療至關重要,手術能使骨折達到解剖或基本解剖復位,但術后仍會出現一定比例的術后感染、畸形愈合等,因而,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措施也是影響術后功能恢復的重要影響因素[1-2]。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規范臨床護理工作,本文筆者于2015年1月~12月對35例鎖骨骨折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獲得良好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鎖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SPSS 19.0生成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觀察組中男18例(60%),女12例(40%),年齡為20~50歲,平均為(36.4±9.2)歲,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14例(46.67%),重物擊打10例(33.33%),摔倒撞擊6例(20%),骨折部位左側鎖骨15例(50%),右側鎖骨15例(50%),觀察組中男17例(56.67%),女13例(43.33%),年齡為22~50歲,平均為(36.5±9.5)歲,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12例(40%),重物擊打12例(40%),摔倒撞擊6例(20%),骨折部位左側鎖骨15例(50%),右側鎖骨15例(5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按照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地講述疾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疑問及顧慮,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方法及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介紹手術成功案例,取得患者信任,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1.2.2手術期護理 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調節在適合水平,配合手術醫師,準、穩、快地提供手術物品及器械,術畢切口縫合前需加強消毒及清理,減少感染發生,保證加蓋的敷料干燥,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
1.2.3功能鍛煉 術后不同階段進行不同關節的功能鍛煉,包括手指、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的相應功能恢復性訓練,麻醉恢復后可進行握拳、屈肘訓練,術后第3 d進行腕及肘關節的運動,術后第4 d進行肩關節被動運動,術后第7 d可進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收縮訓練,術后21 d可進行肘關節及肩關節的功能訓練,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預防肌萎縮。
1.2.4疼痛護理 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時應工作輕柔,避免出現疼痛,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避免并發癥發生,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處理。
1.3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功能評定分為優、良、差,統計功能恢復優良率,術后并發癥主要觀察術后感染、肩周炎、預后畸形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分析 將數據錄入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優良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發生率、肩周炎發生率、預后畸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高空作業和交通事故等危險因素的增多,鎖骨骨折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3]。近年,護理干預對鎖骨骨折手術治療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和并發癥的積極改善作用進行深入研究,優質護理服務不同于常規護理,具有更加連續性、集中性、明確性等優勢[4],其護理要點主要是心理護理增加了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手術期護理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功能鍛煉是促進功能恢復的必要措施,早期活動以被動活動為主,逐漸轉變為主動活動,骨痂形成后才可進行負重活動,能有效加快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疼痛護理避免了患者因疼痛而不敢呼吸、咳嗽及翻身等活動,致使肺炎、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康復,由此可知,優質護理服務較常規護理服務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陳玉芳等[5]對30例鎖骨骨折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進行護理,并與常規護理進行對照,結果表明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鎖骨骨折患者實施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恢復優良率和護理滿意度,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是一種值得臨床應用的人性化護理模式。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優良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觀察組術后感染發生率、肩周炎發生率、預后畸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與文獻[6-7]研究相符。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促進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嬌鴻,杜良宵.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36(6):730-731.
[2]朱巧愛.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鎖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7):117-119.
[3]朱向輝,李衛平,陳子杰,等.363例鎖骨骨折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4, 18(04):275-276.
[4]鄭素敏.優質護理對促進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3):3290-3291.
[5]陳玉芳,左霞,沈睿,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8(10):349-350.
[6]應麗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0):37-38.
[7]曹曉珊.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20):261-262.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