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雜劇《西廂記》是我國古典的名劇,它在雜劇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成功塑造了張生、鶯鶯、老夫人、紅娘等形象。而在這4個形象當中,公認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就是紅娘,從《鶯鶯傳》到《董西廂》再到《王西廂》,紅娘的形象逐漸豐富起來,歷代學者大都對紅娘的形象作出了極高評價。
關鍵詞:紅娘;西廂記;鶯鶯傳
作者簡介:于琦(1992-),女,吉林人,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2015年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2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下》。《西廂記》本著“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愿望,成為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作品描寫了崔鶯鶯和張生這一對有情人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成眷屬的動人故事。而紅娘這個眾所周知的牽線丫頭,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劇中散發光輝,張生能與鶯鶯最終沖破阻礙在一起,紅娘無疑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鶯鶯傳》、《董西廂》中 “紅娘”形象的歷史演變
“在元稹的《鶯鶯傳》中的紅娘是個著墨不多且性格不甚清晰的形象。賦予紅娘以鮮明的性格從而使她在人們的心中鮮活起來的是董解元的《西廂記》。”但《董西廂》中的紅娘還不是個重要的形象,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語言的張弛力度以及性格的塑造方面都趕不上鶯鶯,只能說《董西廂》依舊是崔張的愛情故事,紅娘在這里的地位無法企及主角。但在《王西廂》中情況大有不同,王實甫加大了紅娘的語言力度,著力塑造了一個愛恨分明,該有斗爭的丫鬟形象。在劇中有七折是由紅娘主唱,紅娘已經成為全劇的中心人物。
(一)《鶯鶯傳》中的紅娘
紅娘這一形象最早出現于唐代元稹的傳奇《鶯鶯傳》。在元稹的筆下,她是一個配角。由于文章篇幅本身就短小,再加之紅娘角色功能并不是十分突出,所以對紅娘的描寫少之又少,只寫到她為張生和鶯鶯傳書遞簡,也只是聽命行事而已。人物性格單薄、只是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二)《董西廂》中的紅娘
對紅娘形象進行生動塑造的是《董西廂》。他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對紅娘的形象進行了豐富的再創造,使得這一形象突出在世人眼前。從篇幅上看,《董西廂》對紅娘的描寫遠遠多于《鶯鶯傳》,相貌舉止上就有單獨的描寫“雖為個侍婢,舉止皆奇妙。那些兒鶻鸰那些兒掉。曲彎彎的宮樣眉兒,慢松松地合歡髻小……”從態度上看,《董西廂》里的紅娘更積極主動,讓我們感到她的愛憎分明,無所畏懼。她起初對張生并無好感,甚至有意阻撓崔張見面,但在老夫人賴婚之后,對張生則是主動關心并為他出主意。出于對張生的同情和感激,所以當張生求他傳書遞簡時,盡管她有所顧慮,但還是“試為呈之”,最終促成了二人的好事。這里的紅娘已經成為崔張愛情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撮合者的形象確立起來。
(三)《王西廂》中紅娘的形象
王實甫是依《董西廂》擬構出了一個自己劇作的大綱,人物以其各自的性格狀態情節走向都有了預先的設定,然后根據新的文體形式填充進細節,以老套的題材創作出了新的經典。
王實甫《西廂記》已不再是對元稹《鶯鶯傳》中紅娘的簡單模仿, 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紅娘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丫環,而是一個主要角色推動故事的發展。封建社會等級禮教的束縛,鶯鶯根本就不可能直接接觸到張生,他們愛情故事的發展無疑需要身邊婢女的傳書遞簡,崔張的姻緣幾乎從頭到尾都在靠紅娘的扶持,沒有她的存在,縱有白馬將軍解救普救寺之圍也是枉然,最后的成功靠的是“拷紅”一折中,紅娘的機智反駁,這是《王西廂》中的紅娘,在《董西廂》里并沒有這樣大的重要作用。
二、王實甫《西廂記》中的紅娘態度轉變
在《西廂記》中有兩條戲劇沖突線索,一是以老夫人為一方同以鶯鶯、張生、紅娘為另一方之間的沖突線;二是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沖突線。這兩條沖突線,互相制約,交錯展開,形成《西廂記》特有的喜劇沖突。
(一)“行監坐守”——老夫人的影子
《西廂記》第一本戲正面表現了張生的追求,能夠看到鶯鶯對張生這些行到不僅沒有制止,反而有所鼓勵,在第一本戲中他們是一致的,但是作為老夫人影子的紅娘在這里就明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鶯鶯和老夫人之間的沖突,是通過紅娘表現出來的,紅娘的言語、動作便顯出老夫人的意志。
張生與鶯鶯隔墻“聯吟”,兩人正準備傳情的時候,紅娘出現了,并且組止了小姐這種不合規矩的的行為。紅娘一直恪守自己的職責,不能讓鶯鶯這個大家閨秀跟其他男人有接觸。從中也能看出這時的紅娘仍然以監督為主,她要注意到鶯鶯的一言一行,不能讓鶯鶯做出什么越軌的行為。可見,最初紅娘只是一個純粹的監督者,在旁觀張生與鶯鶯舉動的同時,適當提醒鶯鶯不要與張生有任何越軌的行為。
(二)覺醒、同情——傳遞崔張書簡
紅娘原來為執行老夫人命令,對鶯鶯“行監坐守”,但通過“寺警”,她想到“若非張生妙計呵,俺一家性命難保也呵”,因此。“張君瑞合當欽敬”。同時,她已十分清楚地知道,張生和鶯鶯之間已有深厚的愛情。在老夫人賴婚前請張生赴宴時,紅娘已看到“往常兩人都害,今日早則喜也”。更重要的是,她親耳聽到了老夫人在“寺警”時的許諾,這更使她堅定了支持張生鶯鶯相愛的立場。
普救寺解圍使紅娘對張生的態度大為改觀,張生通過白馬將軍消滅了賊寇的圍堵,同時也表現出他對鶯鶯的衷心和癡情,愛情的力量讓紅娘相信張生是值得托付的人。在這之后,紅娘看到老夫人不管當日的誓言悔婚,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張生和鶯鶯,更讓紅娘看清老夫人的嘴臉,引起紅娘極大的不滿。
當張生跪地哀求紅娘“怎生可憐見小生,將此意申與小姐,知小生之心。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間之帶,尋個自盡”時,紅娘已經不再站在老夫人那面了,而是開始倒向這對苦命鴛鴦,無論是出于對張生的憐憫還是對老夫人棒打鴛鴦的強烈正義感,紅娘都開始以行動來支持張生和鶯鶯了。
在此時她內心是與鶯鶯張生站在一起的,但是以她對鶯鶯的了解,她知道鶯鶯對她并不是十分放心,鶯鶯在她面前會裝出一副大小姐的樣子。因此,她在暗地里偷偷幫著鶯鶯,她知道張生性格中軟弱的成分,也知道張生之急,所以, 她坦率真誠地為他出謀劃策, 在他不知所措要尋死覓活時,安慰他, 激發他的勇氣。“酬簡”標志著鶯鶯克服了內心矛盾,張生、鶯鶯和紅娘站在統一戰線上一起對抗老夫人了。
(三)形象鮮明突轉——反叛老夫人
紅娘作為下層勞動人民,實際上承擔著與封建反動勢力作斗爭的任務,她無私積極的支持了張生和鶯鶯的反封建斗爭,既出謀又出力,對崔張愛情的最終獲勝起了決定性作用。
“拷紅”一折的尖銳戲劇沖突,集中在紅娘與老夫人之間展開。紅娘抓住老夫人門閥觀念的這一弱點,從被審者轉而為審判者,充分地表現了紅娘的這種性格。這一折是整部《西廂記》戲劇沖突的高潮, 描寫紅娘在崔、張愛情可能崩塌的關鍵時刻, 勇敢機智地與老夫人展開斗爭。老夫人知道了崔張私自結合,當然要嚴加拷問小姐的丫鬟紅娘了,甚至有打下小半截的可能。但是在紅娘一段說理斗爭后,老夫人不僅不能立刻拆散已經結合的張生鶯鶯,而且不得不立即表態將鶯鶯許給張生。
表面上看,這是封建家族主子與被統治的奴仆之間的矛盾沖突, 而實質上是以老夫人為一方的封建勢力與以崔、張、紅為一方的封建禮教的叛逆者之間的一次重大較量。作為奴仆的紅娘,面對堂堂的相國夫人,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她就這樣為再次維護張生和鶯鶯的愛情而獻出自己的力量。紅娘是崔張愛情的重要聯系,沒有紅娘,崔、張愛情不會成功,沒有這樣的丫頭從中斡旋,他們很難戰勝老夫人這個封建大家長。這是一場力量與智謀的較量,反對傳統封建禮教、爭取婚姻愛情自由,紅娘以其獨特的自身人物設定幫助主人公贏得了這場戰役。湯顯祖說王實甫筆下的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攻不破,何戰不克”。
金圣嘆評點《西廂記》最后一折的序中說:“其有時亦寫紅娘者,以紅娘正是二人之針線關鎖。” “曾無一字一句中間可以暫廢紅娘者也。”紅娘形象不單單是劇作中一個配角的身份,而是以其出眾的智慧和勇于反抗的勇氣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主題,同時也在美滿愛情結局中深刻地反映了反封建道德禮教和門第觀念。紅娘的形象從此在戲劇畫廊中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促使了《西廂記》的流傳,使之家喻戶曉。
參考文獻:
[1]孫秀榮.紅娘現象與民族文化心里[J].河北學刊,1995,(3).
[2]范瑞睿.論《西廂記》中紅娘在崔張愛情中的作用[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5(2).
[3]段啟超.西廂論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4]董每戡.五大名劇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5]黃季鴻.明清《西廂記》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